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学案.doc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学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 考情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特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考查的频度最高。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本专题是应用型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复习本专题时,首先要理解基因遗传的两定律研究的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方法。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结合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来复习。H 核 心 判 断 exinpanduan(1)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3)分离定律 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5)两亲本杂交,F 1表现显性性状,F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 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2(6)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为 11,则双亲均为纯合子。()(7)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F 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 11。()(8)自由组合定律中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 4种配子。()(9)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0)基因型为 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 YR的卵和基因型 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11)有 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 1自交后代 F2中有 2n种基因型。()(12)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所有生物。()(13)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4)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可以说明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15)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
4、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16)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17)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18)若 F1(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61,则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19)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考向一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Z 真 题 回 放 hentihuifang1(2018全国卷)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D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解析 A
5、 错: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B 错: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明了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 错: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完成的。D 对:1965 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2018江苏卷)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 31 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C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3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 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 2种
6、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 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 C 错: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 2种类型配子的活力有差异,会使两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 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 31 的性状分离比。3(2017全国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
7、的组合是( D )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解析 A 项中 AABBDDaaBBddF 1:AaBBDd,或 AAbbDDaabbddF 1:AabbDd,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种,A 项错误。B 项中 aaBBDDaabbddF 1:aaBbDd,或AAbbDDaaBBDDF 1:AaBbDD,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种,B 项错误。C 项中aabbDDaabbddF 1:aabbDd,
8、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2种;AAbbDDaabbddF 1:AabbDd,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种,C 项错误。D 项中AAbbDDaaBBddF 1:AaBbDd,或 AABBDDaabbddF 1:AaBbDd,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8种,D 项正确。4(2016全国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自交,得到的 F2植株中,红花为 272株,白花为 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株,白花为 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F 2中白花植株
9、都是纯合体B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 由 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 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 和 B、b),C 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 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亲本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F 1基因型为 AaBb,F 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 项错误;F 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 项错误、D
10、项正确。5(2018全国卷)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4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 红多、150 黄二、50 黄多甲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 红多、160 黄二、50 黄多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 圆复、90 长单、160 长复乙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 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
11、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非同源染色体_上,依据是_F 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 9331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一对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F 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1111_的比例。解析 (1) 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 F2的表现型中,每
12、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 9331 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 1111 的比例。6(2017全国)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 和AABBee。假定不
13、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答案 (1)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 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
14、色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5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解析 (1)实验思路: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根据实验材料,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利用和杂交,得到F1,再让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定基因 A/a和 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同理用和杂交判定基因 E/e和 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用和杂交判定基因 E/e和 A/a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预期
15、实验结果(以判定基因 A/a和 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为例,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aaBBEEAAbbEEF 1F 2,F 2个体中关于刚毛和眼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同理杂交、杂交后再进行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 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实验结论:杂交F 1F 2,等位基因 A/a和 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杂交F 1F 2,等位基因 E/e和 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杂交F 1F 2,等位基因 E/e和 A/a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综合上述情况,得出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16、2)实验思路:要验证 A/a和 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可通过aaBBEE、AAbbEE 两种实验材料,利用正反交实验,观察 F1雄性个体中刚毛和眼两对性状,如果正反交结果均不相同,则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预期实验结果:正交EEX aBXaB EEX AbYF 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全部为无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反交 EEX aBYEEX AbXAbF 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 全部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实验结论: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H 核 心 知 识 exinzhishi1常考的特殊分离比:(1)一对相对性状。
17、21显性纯合致死。121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9619(33)11231(93)319439(31)3151(933)1979(331)133(931)3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 ,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 A_B_(9)A_bb(3)aaB_(3)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62判断遗传定律类型的方法:(1)自交法:F 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31符合分离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9331 或(31) n(n3)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测交法:F 1测交。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11符
18、合分离定律。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1111(或 11) n(n3)符合自由组合定律。T 题 型 突 破 ixingtupo题型 1 生物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与相关计算1(2018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多瓦夫兔毛色有黑、灰、黄、白,分别由基因PA、P B、P C、P D控制,某兴趣小组为确定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并形成 6组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子代毛色有 3组为黑毛,有 2组为灰毛,有 1组为黄毛。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P A分别对 PB、P C、P D显性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 6种CP A、P B、P C、P D
19、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不同D基因型为 PAPB与 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有 3种解析 A由于杂交子代毛色有 3组为黑毛,有 2组为灰毛,有 1组为黄毛,所以可判断 PA分别对 PB、P C、P D显性,A 正确;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 432110种,B 错误;CP A、P B、P C、P D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属于复等位基因,C 错误;D基因型为 PAPB与 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只有黑毛和灰毛共 2种,D 错误。故选:A。2(2018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节瓜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株三种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亲本 F1 F2(由
20、 F1两性株自交得到)实验一纯合雌株纯合雄株两性株(120)雌株(30)、两性株(100)雄株(30)实验二纯合雌株两性株雌株(60)、两性株(60)雌株(30)、两性株(90)A该节瓜性别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 2中的两性株中纯合子占19C实验二中,亲本与 F1中的两性株的基因型相同D实验一、二中 F1两性株测交结果不同解析 A该节瓜性别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实验一中,F 2中的两性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 AABB、aabb,占 ,B 错误;210 157C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F 1中的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
21、ABb,C 正确;D实验一中 F1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aBb,实验二中 F1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ABb,所以测交结果不同,D 正确。故选:B。分离定律的应用“方法”归纳(1)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植物)、测交(动物)和花粉鉴定法(植物)。(2)确认显、隐性根据子代性状判断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性状分离比为 31分离比占 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提高纯合率连续自交,如图所示(纯合子比例越来越接近于 1)。题型 2 用
22、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问题3(2016全国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有毛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黄肉_。(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和无毛黄肉 C的基因型依次为_DDff、ddFf、ddFF_。(3)若无毛黄肉 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_。(4)若实验 3
2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_。(5)实验 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ddFF、ddFf_。解析 (1)实验 1中亲本有毛无毛,子代全为有毛,所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且A、B 的相应基因型分别为 DD和 dd。实验 3中亲本白肉黄肉,子代全为黄肉,所以黄肉8对白肉为显性,A 的相应基因型为 ff,且 C的相应基因型为 FF。(2)实验 1中白肉 A(ff)黄肉 B黄肉白肉11,说明 B的相应基因型为 Ff,B、C 均无毛,相应基因型均为dd,所以 A、B、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若 B(ddFf)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遗传 基本 规律 遗传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