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4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4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4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学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知识精析】1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地区差异 主导原因(因素)分析东亚、南亚Error!社会因素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因素Error!经济因素密集区北美洲东北部(特别是五大湖区)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因素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自然条件恶劣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地形全世界 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 1 000 m 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气
2、候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人类逐水而居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高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自然 环境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交通运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2输条件 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高考例析】(2018海
3、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 2 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 12 题。1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 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1B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故 B正确
4、,D 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 A、C 错误。2C 材料显示,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 C 正确, A 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 B、D。【点睛】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素养提升】一、选择题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
5、切关系。据此完成 12 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气候适宜 文化单一 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丰富A BC D1.B 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 A、D 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所以 B 项正确,C 项错误。2.D 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知识
6、拓展】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一种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本题主要设计到后天因素和外在因素:(1)后天因素:主要指社会因素、营养因素、地理气候、环境卫生、医疗条件等;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达、地理气候凉爽宜人、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地方,人的寿命一般长;(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有环境因素、饮食起居等;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美化人的心灵。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 34 题。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气温较适宜 位于平原地带 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A BC D4.20 世纪后期以来,该地
7、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43.C 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因而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但由图可知该区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可以推断该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势较高。4.B 由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偏北,随着西伯利亚地区成为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北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吸引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2017长沙模拟)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8、。读图,回答 56 题。5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5.D 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6.B 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
9、度中部为德干高原。(2017 届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 79 题。7东北地区( )5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 15km8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9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
10、素对应正确的是( )三江平原气候 松嫩平原土地 鞍山石油 大连交通A. B. C. D. 7C 根据经纬度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A 错误;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C 错误;人口重心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C 正确;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 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 111 千米,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km,D 错误。故选 C 项。8D
11、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AC 错误;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C 错误;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南迁移,D 正确。故选 D 项。9D 三江平原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并不密集,错误;松嫩平原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发达,吸引了人口集聚,正确;鞍山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错误;大连临海,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正确。故正确,故答案选 D 项。【名师点睛】本题引进“人口重心”和“人口集中指数”的概念,并以我
12、国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和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为材料。考查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的趋势、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 1011 题。610有关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人口相对稠密B.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C.人口密度小,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D.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11澳大利亚的居民( )A.多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B.多为亚洲移民的后裔C.多信仰伊斯兰教 D.以黑色人种为主10B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分布受气候、
13、开发历史、经济、交通、地形等因素影响,但地形并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11A 澳大利亚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为欧洲移民的后裔,多信仰基督教。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12甲、乙两省(区)可能是( )A. 辽宁、山东 B. 湖南、宁夏C. 新疆、四川 D. 西藏、内蒙古71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 甲省气候、乙省地形 B. 甲省地形、乙省水源C. 甲省水源、乙省地形 D. 甲省气候、乙省植被12C 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呈带状分布。图示乙省人口分布
14、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山地,人口稀疏,东部为成都平原,人口稠密。故 C 正确。13C 利用第 1 小题结论甲为新疆、乙为四川进行分析。新疆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少;东部成都平原,古来既有“天府之国”美誉。故C 正确。人口重心反映了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集中指数反映了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下表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及人口集中指数变化。据此完成 1416 题。14我国东北地区( )A. 人口重心移动是政府行为 B. 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C. 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
15、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15导致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的原因是(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16下列地区与影响其人口集中指数高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三江平原热量 鞍山石油松嫩平原土地 大连交通A. B. C. D. 14B 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的移动,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造成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平衡,选择 B。15D 在东北地区,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收了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选8择 D。16D 三江地区位
16、于我国的东北,热量条件不足,错;鞍山主要是发展钢铁工业,错;松嫩平原土地肥沃,大连的海陆交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正确。选择 D。(2017 深圳市罗湖区高三地理模拟)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1719 题。17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 3550-3650 m 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 距河 810 km 分布人口最多 D. 高程 4500m 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18该流域可能位于( )A. 巴西高原 B. 南部非洲 C. 藏南谷地 D. 北美大草原19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能资源分布 B. 地形地势
17、和坡向C. 交通通达度 D. 取用水方便程度17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 错;3550-3650 m 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 对; 距河 12km 分布人口最多,c 错; 高程 5000m 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 错。故选 B。18C 据图可知,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 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 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故选 C。19D 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 对;水能资源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64 人口分布 影响 因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