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精析】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2)递增规律: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 图示 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3)变幅规律
2、: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变化幅度越小。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3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2北半球东北(北半球早于 6 时日出)西北(北半球晚于 18 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 正东 (6 时日出) 正西 (18 时日落) 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北半球晚于 6 时日出)西南(北半球早于 18 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4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
3、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如右图。【规律总结】1昼长随时间的变化线示意图(1)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等长。(2)赤道到北极圈之间,北半球春分日后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长),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长),秋分日后昼渐短夜渐长(夜长昼长),冬至日
4、时昼最短夜最长,之后昼渐长夜渐3短(夜长昼长),春、秋分日时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长短周年变化规律可参照此图进行推理。(3)北极圈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为极昼,冬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为极夜。(4)南极圈以内地区,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出现极昼,夏至日前后出现极夜。2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线示意图由图可知,若甲地和乙地纬度数相同,并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则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因此可以根据这种对称性来计算某一纬度的昼(夜)长。如北纬 40地区的昼长是 14 小时,那么南纬 40地区的夜长是 14 小时。3同一经线日出时刻随纬度变化图图中横坐标为日出时刻,纵坐标为纬度。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赤道上 6
5、 时日出,昼长为 12 小时;随纬度升高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表明昼长越来越长,则北半球为夏半年;日出时刻为 0:00 意味着该纬度出现极昼现象,若该纬度为 6634,则表明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图中纬度为南半球则相反。二、正午太阳高度(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图形描述(3)特别说明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42季节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 月 22
6、日前后达最大值,12 月 22 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12 月 22 日前后达最大值,6 月 22 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 12 月 22 日前后)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2)图形描述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 2326增大到 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 4652。(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3)极圈以内地
7、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 4652减小到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为 2326。(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 ;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 纬度差90(4010)60。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 纬度差90(102326)5634。三、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5(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
8、轨迹图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太阳东升西落。因南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 ,则太阳视运动也相反,北“顺”南“逆” 。春秋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为 0,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北极点看逆时针、南极点看顺时针运动。北极点夏至日、南极点冬至日,太阳整日不落,地平高度均为 2326,视运动方向北“顺” 、南“逆” 。(2)北极圈(图甲)和南极圈(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北“顺”南“逆” 。春秋分日,南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4652,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0,极夜。冬至
9、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0,极夜;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3)北回归线(图甲)和南回归线(图乙)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春秋分日,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6634,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4308,南北回归线上太阳6均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冬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4308,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4)赤道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春秋分日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正午太阳高度 H190;夏至日时,太阳从东北升起
10、,从西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 H26634;冬至日时,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 H36634。【高考例析】(2018课标 I 卷)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3 题。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雾霾天多 C 平均坡度大 D 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 出发,左侧靠窗 B 8:00 出发,右侧靠窗C 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 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小明
11、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 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解析】1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 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 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 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 正确。故选 B。72据题干知为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 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
12、到遵义里程 240 千米,时速 80 的话,也需要 3 个小时,若12:00 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 A。【答案】1C 2B 3A【点睛】第 1 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 ,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 ,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 2 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 7 月
13、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 240km,限速是 80,即最少需要 3 小时,从遵义到毕节 205km,限速 100,即最少需要 2.05 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 5.05 个小时,即只有 8 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3 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下图,完成 12 题。1 1 月 1 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 等于 1/2 B 多于 1/2 少于 2/3C 等于 2/3 D
14、 多于 2/32 1 月 1 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 白昼更长 B 正午太阳更低C 日出方位更偏南 D 正午时刻更早81D 通常以 180经线和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 时经线以东至 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 110E,所以当地为 1 月 1 日正午即 110E 的地方时约为 1 月 1 日12:00,因此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为 70W。即 70W 向东至 180共 250 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故 D 正确。2A 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15、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故 A 正确, B、C 错误。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故 D 错误。(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 )高度约 415 米。读图文材料,回答 34 题。3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 5:007:00 B 8:0010:00C 12:0014:00 D 150017:004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 1 月 15 日到 2 月 15 日 B 3 月 1 日到 3 月 30 日C 5 月 15 日到 6 月 15 日 D 10 月 1 日到 10 月 30 日3B 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
16、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 CD;关于 A 项,如果是 5:007:00,夏季日出东北,日影为西南,冬季 5:00 多天津还未日出,故排除 A,选 B。4C 结合塔影比塔身短,且塔影约 250 米,设此时太阳高度为 ,则 tan=4152501.66,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肯定大于或等于 60,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 40N)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据此选 C。也可以结合图示信息,此时影长较短,水面无冰,结合天空云量较多等做初步判断。【点睛】该题的推理性较强,需要考生仔细观察图示
17、所给信息进行推理。除了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公式,还要学会通过非正午太阳高度来推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2018四川省绵阳中学考前适应性考试(三))三伏是我国华北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时长为三十或者四十天。三伏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中付从夏至日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为 10 日,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始,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 。(在中国古代的干支计时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庚日,即为按照干支计时法,当日计时带有“庚”子,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据此回答 56 题。5资料显示,201
18、8 年 6 月 27 日为夏至日后第一个庚日,该年 8 月 7 日为立秋,则 2018 年三伏天数及三伏结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别为 ( )A 30 天 6N B 40 天 7NC 30 天 7N D 40 天 6N6三伏天时,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 B 雨天多,空气湿度大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 D 全球气候变暖,升温异常5.B 根据材料可知,三伏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中伏从夏至日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为 10 日,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始,2018 年 6 月 27 日为夏至日后第一个庚日
19、,该年 8 月 7 日为立秋。所以 2018 年初伏为 7.17-7.27,中伏为 7.27-8.17,末伏,8.17-8.27,所以则 2018 年三伏天数为 4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 23.5,太阳直射点在期间移动,一年的时间(365 天)移动一个来回,也就是 23.54=94。平均每天移动 94/3650.2575。从 8.27 日-9.23日,共 27 天,0.257527=6.9525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 7N 的位置。故选 B。6.A 三伏天时,华北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是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A 正确。雨天多,空气湿度大会缓解炎热程度,B 错误。7 月中旬,
20、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8 月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所以 C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升温异常不具有说服力。综上所述,A 正确。(2018黑龙江省模拟精编大考卷(九)当地时间 2014 年 1 月 3 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完成了钢结构主体的封顶作业。1 月 21 日,科考队员在泰山站首次看到极昼后的日落地平线景象。泰山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挺进。据此,完成 79 题。 107当泰山科考站主体封顶完工时,北京时间约为( )A 0:30 B 12:30 C 17:30 D 23:308据材料信息推算,南极泰山站出现
21、极昼的时间约为( )A 9 月 23 日 B 10 月 22 日 C 11 月 22 日 D 12 月 22 日9南极泰山站从主体封顶到建成开站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B 尼罗河下游水量最大C 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高 D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C 当泰山科考站(7658E,属于东五区)主体封顶完工时为当地时间 2014 年 1 月 3 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北京时间(东八区)约为 14:30+3=17;30,选 C。8C 南极泰山站的纬度为 7351S,出现极昼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于 1609S 左右,9 月 23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每个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
22、 8左右,据此南极泰山站出现极昼的时间约为 11 月 23日,选 C。9D 南极泰山站主体封顶时间为 1 月 3 日,建成开站为 2 月 8 日,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该时段为南半球的夏季,期间,巴西高原草木茂盛;尼罗河下游水量 6-10 月最大;北半球为冬季,此时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低;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选 D。(2018天津市红桥区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极点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 1011 题。1110此时( )A A 地的白天比 B 地短B 当 B 地为 5 日下午 7 时,A 地是 4 日上午 5 时C C
23、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 A 地D ABCD 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D 地11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 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 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 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D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0C 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了极昼,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 地较 B地纬度高,故 A 地的白天比 B 地长,A 选项错误;由于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A 地的白天比 B 地长,故当 B 地为 5 日下午 7 时,A 地是 6 日上午 5 时之前,B 选项错误;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15 地球 公转 意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