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制槽罐存放,说明铁与浓硫酸不反应B. 检验氯化氢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湿润的有色布条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镁D. 钠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答案】B【解析】【详解】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钝化是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此检验氯化氢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湿润的有色布条,故 B 正确;C镁可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化镁、氮化
2、镁、碳等,故 C 错误;D钠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氢氧化铜和氢气,故D 错误。故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值知识的积累,选项 D 是易错点,注意金属钠的活泼性。2.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 氢氟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橡皮塞的玻璃瓶中D.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答案】B【解析】A、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故说法正确;B、氢氟酸腐蚀玻璃,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说法错误;C、盛放碱液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或橡皮塞,故说法正确;D、新制氯水中 Cl2H 2O
3、 - 2 -HClHClO,HClO 见光受热易分解,因此新制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说法正确。3.下列关于硅及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B. SiO 2的物理性质与 CO2类似C. 熔融烧碱样品使用的器皿是石英坩埚 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答案】A【解析】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计算机锌片,故 A 正确;B、SiO 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CO 2是能溶于水的气体,两者物理性质不相似,故 B 错误;C、烧碱是 NaOH,石英是SiO2,SiO 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 2与 NaOH 发生 2NaOHSiO 2=Na2SiO3
4、,因此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石英坩埚,故 C 错误;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 SiO2,故 D 错误。4.如图,从 A 处通入纯净的 Cl2,打开 B 阀时,C 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现象;当关闭 B阀后,C 处红布逐渐褪色,则 D 瓶中装的是( )A. 浓 H2SO4 B. NaOH 溶液 C. Na 2SO3溶液 D. 饱和 NaCl 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关闭 B 阀,C 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A 错误;B、NaOH 溶液与氯气反应,关闭 B 阀,C 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B 错误;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关闭 B 阀,潮
5、湿的氯气会使 C 处的红色布条褪色,C正确;D、氯气通过饱和 NaCl 溶液,氯气会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关闭 B 阀时,潮湿的氯气会使 C 处的红色布条褪色,D 正确。答案选 CD。考点:氯气的性质5.半导体工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 ,即由 SiO2制 Si。制取过程中不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 )A. SiO2+2C Si+2COB. SiO2+2NaOHNa 2SiO3+H2O- 3 -C. Si+2Cl2 SiCl4D. SiCl4+2H2 Si+4HCl【答案】B【解析】“从沙滩到用户” ,即由 SiO2制取 Si,反应原理是:沙子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下反
6、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得到的是粗硅;硅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氢气与四氯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A、 2CSiO 2 Si2CO,是制取粗硅的反应,故 A 不选;B、SiO 22NaOH=Na 2SiO3H 2O,是 SiO2的一种性质,制取、提纯过程中均不涉及该反应,故 B 符合题意;C、硅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硅,Si2Cl 2 SiCl4,用于提纯硅,故 C 不选;D、氢气与四氯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SiCl42H 2 Si4HCl,用于提纯硅,制取过程中涉及该反应,故 D 不选;故选 B。6.能将溶液中 FeCl3和 AlCl3分离的一组试剂是A.
7、 氨水、稀硫酸 B. 氨水、稀盐酸C. NaOH 溶液、稀硫酸 D. NaOH 溶液、稀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A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无法分离,且用稀硫酸最后得到的是硫酸盐;B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无法分离;C加入烧碱会使 FeCl3和 AlCl3先分别转化为 Fe(OH)3和 Al(OH)3沉淀,过量加入会使Al(OH)3沉淀转化为可溶的 NaAlO2,而 Fe(OH)3不会溶解。过滤操作后往 Fe(OH)3沉淀加入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往 NaAlO2溶液加入硫酸会先出现 Al(OH)3沉淀,硫酸过量沉淀会溶解生成硫酸盐,无法恢复原盐溶液;D加入烧碱会使 FeCl3和 AlCl3先分别
8、转化为 Fe(OH)3和 Al(OH)3沉淀,过量加入会使Al(OH)3沉淀转化为可溶的 NaAlO2,而 Fe(OH)3不会溶解。过滤操作后往 Fe(OH)3沉淀加入盐酸会使沉淀溶解再次生成 FeCl3;往 NaAlO2溶液加入盐酸会先出现 Al(OH)3沉淀,盐酸过量沉淀会溶解生成 AlCl3,达到分离目的。【详解】A氨水使两者全部转化为沉淀,氨水属于弱碱,不能使 Al(OH)3沉淀转变成偏铝酸盐,无法分离,且用稀硫酸最后得到的是硫酸盐,选项 A 错误;- 4 -B氨水使两者全部转化为沉淀,氨水属于弱碱,不能使 Al(OH)3沉淀转变成偏铝酸盐,无法分离,选项 B 错误;C加入烧碱会使 F
9、eCl3和 AlCl3先分别转化为 Fe(OH)3和 Al(OH)3沉淀,过量加入会使Al(OH)3沉淀转化为可溶的 NaAlO2,而 Fe(OH)3不会溶解过滤操作后往 Fe(OH)3沉淀加入硫酸会使沉淀溶解生成硫酸铁;往 NaAlO2溶液加入硫酸会先出现 Al(OH)3沉淀,硫酸过量沉淀会溶解生成硫酸铝,分离但得不到原盐,选项 C 错误;D加入烧碱会使 FeCl3和 AlCl3先分别转化为 Fe(OH)3和 Al(OH)3沉淀,过量加入会使Al(OH)3沉淀转化为可溶的 NaAlO2,而 Fe(OH)3不会溶解过滤操作后往 Fe(OH)3沉淀加入盐酸会使沉淀溶解再次生成 FeCl3;往 N
10、aAlO2溶液加入盐酸会先出现 Al(OH)3沉淀,盐酸过量沉淀会溶解生成 AlCl3,达到分离目的,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铁、铝化合物的性质等,难度中等,掌握物质的性质是关键,注意掌握分离提纯原则。7.化学反应中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比,反应产物并不改变的是( )A. Na 和 O2 B. Ca(OH)2和 CO2C. Mg 和 O2 D. C 和 O2【答案】C【解析】A.4Na+O2=2Na2O、2Na+O 2 Na2O2,所以条件不同其产物不同,故 A 错误;B
11、Ca(OH)2+2CO2=Ca(HCO3)2、Ca(OH) 2+CO2=CaCO3+H2O,所以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其产物不同,故 B 错误;C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镁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氧化镁,故 C 正确;DC+O 2(过量)CO2、2C+O 2(少量) 2CO,所以氧气的量不同,其产物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C。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B. 由矿盐(主要成分是 NaCl,还含有 SO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生产食盐,除去 SO42-最合适的试剂是 BaCl2C.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D.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
12、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5 -【答案】D【解析】【详解】A、NaHCO 3受热易分解,Na 2CO3受热不易分解,因此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故 A 说法正确;B 除去 SO42 ,一般用 Ba2 ,由于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所加最合适的试剂为 BaCl2溶液,故 B 说法正确;C、纯碱为 Na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食盐的成分是 NaCl,其水溶液显中性,滴入酚酞试剂,纯碱溶液显红色,食盐水无色,可以鉴别,故 C 说法正确;D、焰色反应只能鉴别出该物质中含有某元素,具体存在形式,焰色反应无法鉴别,因此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钠元素,
13、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故 D 说法错误。答案选 D。9.下列各项操作中符合“先出现沉淀后沉淀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 至过量向 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 H2SO4至过量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CO2 至过量 向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 CO2至过量向 Al2(SO4)3溶液中逐滴滴加 Ba(OH)2至过量 向 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A. 全部 B. C. D. 【答案】D【解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原碳酸
14、钠溶液是饱和溶液,生成碳酸氢钠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部分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错误;向 Fe(OH)3胶体中加入 H2SO4会出现先凝聚生成Fe(OH)3沉淀,H 2SO4过量,Fe(OH) 3与 H2SO4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和水而溶解,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正确;弱酸不能制强酸,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CO2 始终无沉淀生成,故错误;石灰水和 CO2反应,生成 CaCO3沉淀,继续通入 CO2,会与 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 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正确;- 6 -向 Al2(S
15、O4)3溶液中逐滴滴加 Ba(OH)2至过量,始终生成 BaSO4沉淀,生成的 Al(OH)3最终会溶解于过量的 Ba(OH)2,故错误;向 NaAlO2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AlO 2+HCl+H2O=Al(OH)3+NaCl、Al(OH) 3+3HCl=AlCl3+3H2O,所以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正确;答案为 D。10.一定温度下,m g 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过氧化钠增加了 n g,且 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H 2 HCHO CH 4 HCOOCH 3 CH 3CHOA. B. C. D. 【答案】B【解
16、析】分析:由 2H2 +O2 2H2O、2Na 2O2+2H2O=4NaOH+O2、2CO+O 2 2CO2、2Na 2O2+2CO2=2Na2CO3+O2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 H2、CO 的质量,因此只要是 CO 或 H2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化学组成符合(CO) m(H 2) n时就一定满足 m=n,若 nm,则不符合(CO) m(H 2) n,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 nm 时,不符合(CO) m(H 2) n,根据化学式可知均符合(CO) m(H 2) n;CH 4化学式改写为 C(H 2) 2,氧原子不足,因此燃烧后生成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大于原物
17、质的质量,即 nm;CH 3CHO 化学式改写为 CO(H 2) 2C,氧原子不足,因此燃烧后生成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大于原物质的质量,即 nm;答案选 B。11.将 4gNaOH 和 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molL1 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 7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对 NaOH 和 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才有二氧化碳气
18、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详解】4gNaOH 和 10.6gNa2CO3的物质的量均为 0.1mol,二者混合并配成溶液,首先和 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到第一个格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 HCl+Na2CO3NaHCO 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到第二个格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 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正好与图象 D 相符,故答案选 D。【点睛】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象数据的处理知识,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
19、分步进行的。12.某 200 mL 氯化镁和氯化铝混合液中 c(Mg2 )为 0.3 mol/L,c(Cl )为 1.2 mol/L。要使Mg2 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 4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70 mL B. 60mL C. 80 mL D. 128 mL【答案】A【解析】【详解】溶液中 n(Cl -)=0.2L1.2mol/L=0.24mol,溶液中 n(Mg 2+)=0.3mol/L0.2L=0.06mol,所以忽略水的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 n(Al 3+)=(0.24mol0.06mol2)/3=0.04mol,将 200mL 此溶液中的 Mg
20、2+转化为 Mg(OH) 2沉淀并分离析出,反应后溶液为 NaCl、NaAlO 2的混合液,根据钠离子守恒 n(NaOH)=n(NaCl)+n(NaAlO 2) ,再结合氯离子守恒、Al 原子守恒可知 n(NaOH)=c(Cl -)+n(Al 3+)=0.24mol+0.04mol=0.28mol,所以至少需要 4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28mol4mol/L=0.07L=70mL,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利用原子守恒简化解题,关键在于清楚反应后溶液为- 8 -NaCl、NaAlO 2的混合液。常见的守恒关系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数不变的原子守恒;电
21、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13.下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A. 向 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至过量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至过量C. 向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至过量D.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Ca(OH)2、K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CO2至沉淀消失【答案】D【解析】【详解】A、向 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至过量,则生成氢氧化铝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与氢氧化铝溶解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2、 1:3,A 正确;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则开始产生碳酸钙沉淀,再通入二氧化碳,则碳酸钙沉淀转化为碳酸氢钙,沉淀溶解,两次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B 正确;C、向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至过量,开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沉淀产生,后产生沉淀,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1,符合图像,C 正确;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Ca(OH)2、K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CO2至沉淀消失,则开始相当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后通入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先生成碳酸钾,然后碳酸钾转化为碳酸氢钾,最后
23、碳酸钙溶解转化为碳酸氢钙,与 KOH 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产生碳酸钙沉淀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不是 2 倍关系,图像错误,D错误;答案选 D。14.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 m 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V 之间的正确关系式- 9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向一定质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 Ba(OH) 2溶液时,先发生 2KAl(SO 4) 2+3Ba(OH)2=2Al(OH) 3+3BaSO 4+K 2SO4,然后发生氢氧化铝的溶解和硫酸钡的形成,2Al(OH)3+K2SO4+Ba(OH) 2=2KAlO2+BaS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鹤岗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