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教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6.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7.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8.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9.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高考预测】(1)本专题中“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 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
3、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特点及现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的表现及阶段特征仍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5)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高考中可能利用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重视对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其阶段特点的考查。【网络构建】2【重点、难点剖析】一、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4、曲折探索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 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 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
5、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表现:1958 年开始的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 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底,经济形势好转。(4
6、)“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重点】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了社会主
7、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4二、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b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国有企
8、业改革a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b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a从 1980 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b1984 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c1985 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改革开放的深化(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a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5(2)对外开放的深入1990 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经济结构(1)过渡时期经济类型:国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关
10、系: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趋势是最终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3)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其他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服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形成竞争格局。三、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教文艺(一)现代中国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
11、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2邓小平理论(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提出:1978 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发展: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6思想,写入党章。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
12、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回答课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4科学发展观(1)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回答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提出与确立首次提出: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写入党章:2017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
13、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写入宪法: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回答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重大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侧重发展军事科技)(1)“两
14、弹一星”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 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杂交水稻7袁隆平于 1973 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 型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3)生物技术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220 世纪 80 年代后(侧重为经济建设服务)(1)计算机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号” 。1997 年, “银河号”巨型计算机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载人航天2003 年,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5、三)现代中国教育的探索历程时期 政策 成就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领导权,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学校将德育放在首位;全日制教育、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了教育的“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迫害教育工作者,高考制度被废止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提出“三个面向” ,优先发展教育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
16、发展(四)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1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1)表现: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作为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方针。(2)影响: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2文艺发展受阻8(1)表现:将一些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认为代表不同的阶级;许多知识分子被划归为“右派” “反动学术权威” 。(2)影响:知识分子受到人身和精神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3重新强调“双百”方针(1)表现:“文化大革命”后,清除文艺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央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14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思想 科教 文艺 教学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