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二 辩证立意专题引语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 ,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要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满分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
2、想家、教育家孔子。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 “十年磨一剑” ,却连“霜刃未曾试” ,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君子,安能
3、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枯叶铺地,北风呼啸。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
4、的激情驱逐了2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重点写人,不忘写车;重点在虚,不忘写实。木车虽小,却阻不断万丈激情。无数个孔子般固执的思想者正手持缰绳,驾着颠簸的木车,向我们缓缓驶来,载着满腹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驶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于车来车往中,独独见他们正向我们招手,那是欲将自己的绝世思想一吐为快的渴望,亦是愿将我们引向光明未来的义不容辞。木车所承载的含义。木车为实,含义为虚,由实入虚。有未来虽远,却将不再艰险,唯愿有孔子们驾着木车来“导夫先路” ;在车来车往中,唯辘辘车声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与希望。亮点点评 对于这篇考场作文,阅
5、卷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本文扣题精准,视角独特,立意高妙。文章以人物评传的手法,评说了孔子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怀着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热切向往,孔子和他的追随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文章借古人的人生经历阐释现代人的人生智慧和生命态度,切题巧妙,有效地避开了拥堵、撞车的大众题材,实现了题材特色化。文章语言富有韵味,古色古香,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深刻。如果再继续追问:本文何以能“立意高妙” “题材特色化”?这恐怕与作者“化大为小、化实为虚”的立意方法分不开。要想写好 2017 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立意上有两点
6、是必须用到的。一是大者小之,把抽象的车具体为哪一类车,就是说要写哪种车,具体车型体现选材的特色化。二是实者虚之。阅卷专家蔡明定调此年高考作文为:无“车”不行,有“车”未必行。意思是“车”为实,必须写,但光写“车” ,不写“车”后的真情、哲理,万万不行。必须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而本文在这两方面做得很出色。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 “正语” ,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
7、平庸肤浅,流于“陈言” 。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 。 “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3所谓“大” ,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 ;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 2016 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所谓“小” ,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 “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
8、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 ,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就会既集中又深刻。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做” 。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 “大 题 小 做 ”就 是 靠 具 有 典 型 意 义 的 “一 滴 ”“半 瓣 ”之 “小 ”来 反 映 主
9、 题 之 “大 ”的 。例如 2012 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忧与爱” ,一考生却从考场上一只在卷面上爬动的、随时有死亡危险的小昆虫写起,表现对这只小生命的忧与爱,角度切入很巧妙。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1)设问追问法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针对 2016 年全国卷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 ,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十 写作 专题 辩证 立意 讲义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