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测)(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总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14*4=56 分)1下图是北宋东京城示意图,下列关于北宋东京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辛弃疾会在瓦肆中欣赏杂剧B “市”内定有铜活字印刷书店C “市”内的商业活动受限制较少D参知政事执掌东京行政事务2春秋时期, “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 、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A户籍制度源远流长B抑商政策始于春秋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答案】D2【解析】从材料中的“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
2、、甚至发遣戍边”来看,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排除 A 项;商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 项;“工商食官”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制度,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C 项。 3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A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B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4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
3、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政治中心在现陕西境内;唐代经济重心正由北往南转移,政3治中心在现西安;宋代明清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而政治中心向东转移到了现北京。由此可见,题干重漕运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也与政治中心东移有关,故选 C;A 只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没有体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关中自然条件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排除 B;国家疆域在元朝时最大的,之后明清时期不如元朝,排除 D。5 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
4、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 ”这体现了当时A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B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C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D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6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B南诏的影响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都江堰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扬一益二”指的是扬州和成都。根据材料“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02 古代 中国 经济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