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x(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七部分 选修内容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基础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 古代改革 (一)梭伦改革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 平民 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a.政治上,贵族占据了 首席执政官 等重要职位,把持最高决策机关 等,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 土地兼并 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 境不断恶化。,(2)工商业奴隶主与特权贵族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 大,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力。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 (1)经济领域的改革 a.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2、由于欠债而 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 拨款赎回。同时还废除了“ 六一汉 ”制度。,b.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为了杜绝贵族侵 占平民的财产,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 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c.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 下层平民 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 城邦的实力。 d.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 俭;惩罚游手好闲之徒。,(2)政治方面的改革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把雅典所有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 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b
3、.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 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 选100人,组成“ 四百人会议 ”;在司法制度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 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成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3.历史意义 (1)进步意义 a.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 商业城邦。,b.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 民主政治 的基础。 (2)历史局限 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b.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c.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贵族势力依旧存在。 (二)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
4、期的社会大变革。 (1)经济 a.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根本原因),b.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 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 a.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 b.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 地主 阶级要求变革;各 国竞相进行改革。 (3)思想上,百家争鸣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2.有利条件和机遇:春秋时期,秦国经济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下达“求贤 令”,决心变法图强。秦孝公重用商鞅,让其主持变法。,3.主要内容 (1)政治 a.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b.主要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
5、分封制,推行县制。 (2)经济 a.主要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b.主要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 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3)军事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 严厉禁止聚众私斗。,(4)移风易俗 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共居,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刺激小农户数 量的增加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4.商鞅变法的结局和历史作用 (1)商鞅变法的结局 a.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采用铁腕手 段推行新法,进一步加剧了与保守势力的矛盾。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 即位,商鞅最
6、终死于非命。 b.商鞅虽死,但其变法措施在秦国得以延续。 (2)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 a.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b.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使秦国一跃而为 第一强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向 赐爵 制度转变,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一 个鼓励军民争立战功的用人机制,对提高秦军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 用;使新兴军功地主阶级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 (3)变法的历史局限 实行严刑峻法,容易造成统治者暴政;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 级的要
7、求。(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 革态度坚决。 (4)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5)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赏罚分明。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相对安定,出现 民族融合 的趋势。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 锐)。 (3)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2.主要措施 (1)推行均田制 a.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8、b.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政府把无 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死后归还,不能买卖,称为露田;农民还分得一定 的土地,种植桑麻,可以买卖,称为桑田。 c.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整顿吏治 a.内容:官吏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而是由官吏政绩好坏决定;给百官颁 行俸禄;严惩贪赃枉法。,b.作用: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定。 (3)迁都洛阳 a.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 的控制。 b.概况: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 c.作用:打击
9、了保守势力,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为孝文帝进一步 改革奠定了基础。 (4)移风易俗 a.目的:适应迁都后形势的需要。 b.内容: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下令穿汉 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c.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支持;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3.作用 (1)使北方经济得以复苏和繁荣。 (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 定了基础。 4.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 作用来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吸收了汉族先进的
10、政治制度和先进 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 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在改革过程中,孝文帝表现出了超群的胆略和卓 识。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对其改革应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 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这种观点未从整 个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是错误的。评价孝文帝及其改 革,我们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结合其主要活动,客观、公 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夸大或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 5.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 作用:促进了边疆的开发,拓展了祖国的疆域;
11、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传播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各民族的文化 内涵,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 了民族的凝聚力。,(四)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内忧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阶级 矛盾尖锐。 b.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形成 “ 积贫 ”局 面。冗兵:为应付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冗官:为削弱官员的 权力,实行一官多职;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 职。冗费:除了冗官、冗兵费用外,北宋还大兴土木,修建寺观,加上皇室 开支和每年给辽和西夏 “ 岁币 ”,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2)外患:北宋在
12、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 “ 积弱 ”局面。,(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性质和特点 (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 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4)特点 a.以 “ 理财 ”为中心进行全面改革,理财措施突出了政府宏观调 控和市场的作用。 b.变法主要解决的是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a.均输法: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求情况,就近采购。 b.市易法:政府设立
13、 “ 市易务 ”,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 等市场短缺时再卖。限制了大商人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c.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20%的 利息。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募役法: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费用。相应减轻了 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e.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按照户 等高下出资。促进农业发展。,f.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2)强兵之法 a.将兵法:对禁军精简裁并、整编后进行训练;各路设置负责操练军队的 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14、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保甲法: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保丁按 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维持治安。减轻了北宋财政负担。 c.保马法:把原占牧地还给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节约朝廷开 支,降低马匹死亡率。 d.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武器质量提高。 (3)育才之法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有利于选拔人才。,b.整顿太学,以三经新义为学生必读教材。 4.变法的失败 (1)失败原因 a.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b.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急进。 c.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在其死后司马光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七 部分 选修 内容 专题 十五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