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后定时检测案 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且可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答案:C22019南师大附中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
2、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 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 错误。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 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 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 100 m2,灌木为 1
3、6 m2,草本为 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应为 100 m2左右,B 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2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 项错误。答案:D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2019内蒙古赤峰高三模拟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解析:依题意,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即超过 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
4、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答案:A52019重庆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诊断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 1.35 1.1 0.95 0.65 0.33 0A.甲乙两种群均为 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三年甲种群数量
5、与乙种群数量比值大于 1,三年后该比值小于 1,且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两个种群数量都增加,但是甲增加的更快,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 错误、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 S型增长,A 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 错误。答案:C6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密度最大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增长速率大于零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老年个体数量最多,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6、3增长速率等于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答案:A72019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诊断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C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 10倍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蚜虫活动能力极弱,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 正确;表中信息显示:生态果园中的害虫密度少于对照果园,因此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B 正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但此题根据表格数据
7、无法计算出蚜虫与瓢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当果园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进而导致蚜虫数量的增长受到抑制,可见,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 正确。答案:C8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 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值均相同解析: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 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达到 K值的时间不同,A 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
8、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 正确;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其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4C正确;锥形瓶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和培养液体积不完全相同,因此 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值不完全相同,D 错误。答案:D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2019山东临沂高三试题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B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 32.5 左右C该昆虫在湿度为 90%和温度为 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9、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解析:题图显示:环境温度在 30 、32.5 、35 时,出现的峰值所对应的相对湿度逐渐增加,A 项正确;种群数量最大的峰值出现在 32.5 ,偏离该温度种群数量都下降,说明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 32.5 左右,B 项正确;由于受到食物、天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 项错误;温度、湿度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内源性因素也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 项正确。答案:C10高考改编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
10、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 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5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在 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 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年龄组成变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新金典大 一轮 复习 课后 定时 检测 33 种群 特征 和数 变化 解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