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五(含解析).doc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五(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五(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理综化学试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 ,据悉 2017 年国产大飞机 C919 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 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在氯碱工业中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C. 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D. 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和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A.碳纤维是由碳和纤维复合而成的,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材料;B.氯碱工业中氯
2、离子放电,则阳离子需要移动到阴极;C.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D.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碳纤维是指由有机合成材料和碳纤维通过加工制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 A 错误;B.氯碱工业中氯离子放电,则需要阳离子交换膜使阳离子移动到阴极,故 B 错误;C.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为萃取原理,故 C 正确;D.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 g D2O 和 18 g H2O 中含有的分子
3、数均为 NAB. 2 L 0.5 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 数目为 2NA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2.24 L 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D. 室温下,46 g NO 2与 N2O4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NA【答案】D- 2 -【解析】【详解】A.18g 的 D2O 物质的量=18g20g/mol=0.9mol、18gH 2O 的物质的量=18g18g/mol=1mol,根据 N=nNA知,其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9mol:1mol=0.9:1,二者的分子数分别是 0.9NA、N A,故 A 错误;B.n(H 2SO3)=0.5mol/L2L=1mol,亚
4、硫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且第二步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第一步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含有的 H+个数远远小于 2NA,故 B 错误;C.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则 2.24L 的氧气不一定是 0.1mol,故 C 错误;D.46gNO2和 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 46g 最简式 NO2,含有最简式 NO2的物质的量为:46g46g/mol=1mol,则混合物中含有 1molN 原子,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NA,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易错选项是 A,注意 A 中 D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0。3.全钒电池以惰性材料作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 VO2 (蓝色)H 2OV 3
5、(绿色) VO2+(黄色)V 2 (紫色)2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充电时,反应每生成 2 mol H 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B. 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紫色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V2 e =V3D. 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和参加物质的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放电时,电池的负极上是 VO2+(蓝色)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上是 V3+(紫色)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充电时,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放电时的正极反应的逆反应,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为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逆反应,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来回
6、答。【详解】A.充电时,阳极附近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 VO2+H2O=VO2+2H+e-,反应每生成2molH+时电子转移为 1mol,故 A 正确;B.充电时,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VO 2+H2O-e-=VO2+2H+,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黄色,故 B 错误;C.放电时,反应中 V2+离子被氧化,应是电源的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反应为- 3 -V2+=V3+e-,故 C 正确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发生反应:VO 2+2H+e-=VO2+H2O,消耗氢离子,溶液的 pH 变大,酸性减弱,故 D 正确。故选 B。【点睛】注意把握原电池中电子及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本题从
7、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判断是做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 Fe3B将铜粉加入到 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变蓝 金属铁比铜活泼C将 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 5 mL 0.015 molL1 KSCN 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再滴加 4 滴 1 molL1 的 KCl 溶液溶液红色加深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向 10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滴加 4 滴
8、0.1 molL1 NaCl 溶液,然后再滴加 4 滴 0.1 molL1 Na2S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相同温度下,Ag 2S 的溶度积比 AgCl 的小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 4 -【详解】A.少量 Fe 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三价铁离子遇到 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 Fe3 ,故 A 正确;B.Cu 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 2CuCl 2,无黑色固体出现,不能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只能说明 Fe3 氧化性强于 Cu2 ,故 B
9、 错误;C.FeCl3溶液和 KSCN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Fe3+3SCN- Fe(SCN) 3,改变钾离子或氯离子的浓度对平衡无影响,故 C 错误;D.AgNO3溶液是过量的,所以 NaCl 溶液、Na 2S 溶液均反应完全,故 D 错误。故选 A。5.“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人类步入分子器件时代后,使得光控、温控和电控分子的能力更强,如图所示是蒽醌套索醚电控开关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的分子式是 C25H28O8B. 1 mol 物质可与 8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 反应a是氧化反应D. 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含有 C=O、
10、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O,为还原反应,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物质的分子式是 C25H28O8,故 A 正确;B.1mol含有 2molC=O 键,2mol 苯环,则可与 8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 B 正确;C.物质含有 C=O,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O,为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物质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 D 正确。故选 C。- 5 -6.短周期元素 A、B、C、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和 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 和 D 同主族,B 和 C 相邻,F
11、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E 与 B 可组成化合物 E3B2,且该物质遇水发生水解反应。已知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以制备E3B2,装置用于制备 B 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E 与 B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简单离子半径 Bc(HY )c(H )c(OH )【答案】D【解析】【详解】A.随着 pH 的增大,H 2Y 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溶液中 c(HY-)/c(H2Y)逐渐增大,c(HY-)/c(Y2-)逐渐减小,lgc(HY -)/c(H2Y)逐渐增大,lgc(HY -)/c(Y2-)逐渐减小,因此曲线 M表示 pH 与 lgc(HY-)/c(H2Y)的变化关
12、系,故 A 正确;B.pH=3 时,lgc(HY -)/c(Y2-)=1.3,则 Ka2(H2Y)c(Y 2-)c(H +)/c(HY -)=10-3/101.3=104.3 ,故B 正确;C.d 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c(K )=2c(Y2 )+c(HY )+c(OH ),因此 c(H )c(OH )2c(Y 2 )c(HY )c(K ),故 C 正确;D.交点 e 的溶液中存在 lgc(HY-)/c(H2Y)=lgc(HY-)/c(Y2-)1.3,因此 c(HY-)/c(Y2-)- 7 -10 1.3,即 c(HY )c(Y 2 ),故 D 错误。故选 D。8.亚硝酰氯(Cl
13、NO)常用作催化剂和合成洗涤剂,其沸点为5.5 ,易水解。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 ClNO。已知:HN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gNO 2微溶于水,能溶于硝酸,AgNO 2HNO 3=AgNO3HNO 2。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为_,装置 B 的作用是_。(2)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 C 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 K1、K 2,关闭 K3,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当观察到装置 C 中_时关闭 K1、K 2。向装置 D 三颈瓶中通入干燥纯净的 Cl2,当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打开 K1、K 3,制备
14、ClNO。(5)装置 D 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6)ClNO 与 H2O 反应生成 HNO2和 HCl。设计实验证明 HNO2是弱酸:_(仅提供的试剂:1 molL 1 盐酸、1 molL 1 HNO2溶液、NaNO 2溶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要验证 ClNO 与 H 2O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l 和 HNO2,合理的操作步骤及正确的顺序是_(填字母代号)。a向烧杯中滴加过量 KI 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b取 1.0 mL ClNO 加入到盛有 10.0 mL H2O 的烧杯中,充分反应c向烧杯中滴加酸性 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d向烧杯中滴加足量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15、生成,加入稀硝酸,搅拌,仍有白色沉淀【答案】 (1). 蒸馏烧瓶 (2). 除去 NO 中的 HNO3、NO 2气体 (3). 3Cu8HNO 3(稀)=3Cu(NO3)22NO4H 2O (4). 平衡气压,避免装置 C 中压强过大 (5). 红棕色完- 8 -全消失 (6). 防止水蒸气进入三颈瓶中与 ClNO 反应 (7). 用玻璃棒蘸取 NaNO2溶液,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说明 HNO2是弱酸 (8). bdc【解析】【分析】(1)仪器 a 为蒸馏烧瓶,B 的作用是除去 NO 中的 HNO3、NO 2气体等杂质;(2)Cu 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长颈
16、漏斗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避免装置 C 中压强过大;(4)当 C 中红棕色完全消失时,不再存在 NO2气体;(5)D 中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三颈瓶中与 ClNO 反应;(6)用玻璃棒蘸取 NaNO2溶液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 HNO2是弱酸;首先要使 ClNO 与水反应;因为碘化银为沉淀,而酸性高锰酸钾能将氯离子氧化,所以需要先验证氯离子的存在;由于引入了足量的银离子,所以仅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验证亚硝酸。【详解】 (1)仪器 a 为蒸馏烧瓶,NO 不溶于水,而可能存在的杂质 HNO3、NO 2均易溶于水,所以 B 的作用是除去 NO 中的 HNO3、NO 2气体等杂质,故答
17、案为:蒸馏烧瓶,除去 NO 中的HNO3、NO 2气体。(2)装置 A 中 Cu 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故答案为: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3)若关闭 K1,随着反应的进行,C 中压强逐渐,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避免装置 C中压强过大,故答案为:平衡气压,避免装置 C 中压强过大。(4)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 NO,当 C 中红棕色完全消失时,不再存在 NO2气体,故答案为:红棕色完全消失。(5)因为亚硝酰氯(ClNO)易于水反应水解,所以必须防止有水蒸气进
18、入三颈烧瓶中与 ClNO反应,所以 D 中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三颈瓶中与 ClNO 反应,故答案为:防止水蒸气进入三颈瓶中与 ClNO 反应。(6)若亚硝酸为弱酸,则亚硝酸盐水解呈弱碱性,即用玻璃棒蘸取 NaNO2溶液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 HNO2是弱酸,故答案为:使用玻璃棒蘸取 NaNO2溶液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 HNO2是弱酸。首先要使 ClNO 与水反应,选择 b;因为碘化银为沉淀,而酸性高锰酸钾能将氯离子氧化,- 9 -所以需要先验证氯离子的存在,选择 d;由于引入了足量的银离子,所以仅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验证亚硝酸,选择 c;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19、 bdc,故答案为:bdc。9.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 FeOCr2O3,还含有 MgO、Al 2O3、Fe 2O3等杂质,以下是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 2Cr2O7)的流程图:已知:Na 2CO3Al 2O3 2NaAlO2CO 2;Cr 2O72-H 2O 2CrO42-2H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时 FeOCr2O3转化为 Na2CrO4和 Fe2O3,写出“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要检测“酸化”操作中溶液的 pH 是否等于 4.5,应该使用_(填字母代号)。a广泛 pH 试纸 b甲基橙cpH 计d精密 pH 试纸“酸化”步骤用醋酸调节溶液 pH5,
20、其目的是_。(3)“操作”由多步组成,获得 K2Cr2O7晶体的操作依次是:加入 KCl 固体、_、_、过滤、洗涤、干燥。(4)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r2O72KCl=K 2Cr2O72NaCl。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_。物质 KCl NaCl K2Cr2O7 Na2Cr2O7溶解度(g/100 g 水)0 28 35.7 4.7 16340 40.1 36.4 26.3 215- 10 -80 51.3 38 73 376(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 5.000 g 配成 500 mL 溶液,取出 50.00 mL 于碘量瓶中,加入 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