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8_特训(五).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8_特训(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8_特训(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特训(五)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60分)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波是电磁波B.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答案 AD 光波是电磁波,故 A正确;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 B错误;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 C错误;偏振现象是横波的性质,故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 D正确。2.(多选)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
2、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D Bi的半衰期是 5天,100 克 Bi经过 10天后还剩下 50克.21083 21083答案 BC 射线是光子流,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从高能级轨道跃迁到低能级轨道,其绕核运动的电子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C 正确 Bi;21083的半衰期是 5天,所以 100克 Bi经过 10天后还剩下 25 克,D 错误。 210833.(多选)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在运动到最大位移时,具有最大值的物理量是( )A.回复力 B.速度 C.动能 D.势能答案 AD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
3、,回复力和势能最大,速度和动能均为零,故选A、D。4.(多选)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 0.2 s时刻与 0.4 s时刻的速度相同2B.物体在 0.6 s时刻与 0.4 s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反C.0.70.9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在减小D.0.91.1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减小答案 AB 由图知 0.2 s与 0.4 s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相等,说明物体在这两个时刻的速度相同,故 A正确;物体在 0.4 s时刻与 0.6 s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一正一负,故速度方向相反,故 B正确;0.70.9 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故 C错误;0.91
4、.1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减小,物体靠近平衡位置,则速度增大,故 D错误。5.(多选)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B.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依赖于介质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答案 CD 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横波,故 A错误。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必须依赖于介质,没有介质不能形成机械波;电
5、磁波不需要借助介质传播,所以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 B错误。所有的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 C正确。波速公式 v=f 适用于一切波,即对机械波和电磁波都适用,故 D正确。6.(多选)关于如下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B.乙图中 CT利用 射线照射人体C.丙图中回路电阻和向外辐射电磁波造成振荡电流能量的减小D.丁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3答案 AC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定位,从而进行捕食的,故 A正确;CT 是利用 X射线照射人体的,不是利用 射线,故 B错误;丙图中回路电阻和向外辐射电磁波造成振荡电流能量的减小,故 C正确;丁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6、故 D错误。7.(多选)如图所示为 LC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正在充电B.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C.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D.此时刻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答案 BCD 图示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通过图示电流方向,知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在增大,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减小,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增大。故 B、C、D 正确,A错误。8.(多选)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 a、b、c 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温度计放在 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若分别让 a、b、c 三种色光通过一双
7、缝干涉装置,则 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C.a、b、c 三种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D.若让 a、b、c 三种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一介质沿某方向射入空气中,b 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 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答案 AB 在 c的下方热效应显著,把温度计放在 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故 A正确。c 光的波长最长,a光波长最短,由于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 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B 正确。由图看出,c 光的折射率最小,a 光的折射率最大,由公式 v= 分析可知,a、b、c 三种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cn速度依次增大,故 C错误。c 光的折射率最小,a 光的折射率最大,由
8、临界角公式 sin C= 分析得知,a 光的1n4临界角最小,c 光的临界角最大,若让 a、b、c 三种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一介质沿某方向射入空气中,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 c光一定不能发生全反射,故 D错误。9.(多选)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当一个氢原子从 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B.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C.氢原子可能辐射 6种不同波长的光D.氢原子可能辐射 3种不同波长的光答案 BD 当一个氢原子从 n=4能级向低能级跃
9、迁时,可能发生 43,42,41 三种情况,切记不是大量氢原子,故 C错误,D 正确;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公式 k =m 可得电子的动能增加,电q2r2 v2r势能减小,故 A错误,B 正确。10.(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时刻 t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为质点 b从时刻 t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简谐横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B.该简谐横波波速为 0.4 m/sC.再经过 12.5 s质点 a通过的路程为 0.5 mD.再经过 12.5 s质点 a通过的路程为 10 cm答案 AB t 时刻,从图乙可知质点 b速度沿-y 方向,甲图
10、中采用波平移的方法可知波形沿 x轴正方向传播,故 A正确;由甲图得到波长为 =4 m,由乙图得到周期为 T=10 s,故波速 v= =Tm/s=0.4 m/s,故 B正确;t=12.5 s=1 T,则质点 a通过的路程为 s=4A+ 4A=100 cm,故选项 C、D 错误。410 14 141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振幅为 cm,波速为 2 m/s。在 t=0时刻,平衡位置在 x=1 m处的2质点 a位移为 1 cm,平衡位置在 x=5 m处的质点 b的位移为-1 cm,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 a沿y轴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 a、b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下列说
11、法正确的是( )5A.该列简谐横波的波长可能为 m83B.质点 b的振动周期可能为 2 sC.质点 a、b 的速度在某一时刻可能相同D.质点 a、b 的位移在某一时刻可能都为正答案 AC 若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a、b 间是半个波长的波形,有 =4 m,得 =8 m,周期 T= =2 v4 s;若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则 a、b 间是 1.5个波形,有 =4 m,得 = m,周期 T= = s,故 A正确,B32 83 v43错误。质点 a、b 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 的奇数倍,质点 a、b 的速度可能均为零,但位移不可能同时为正2或同时为负,故 C正确,D 错误。12.(多选)关于原子物理学知识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的光谱规律B.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出能量C.将放射性物质放在超低温的环境下,将会大大减缓它的衰变进程D.铀核 U)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共有 6个中子变成质子(23892 (20682答案 BD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不能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 A错误;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出能量,选项 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选项 C错误;铀核 U)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质量数减少 32,可(23892 (206
13、82知 衰变的次数为 8次,经过 8次 衰变电荷数减少 16,但是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减少 10,可知发生了 6次 衰变,每一次 衰变中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故共有 6个中子变成质子,故 D正确。13.(多选)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 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 eV到 3.11 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6A.从高能级向 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B.从高能级向 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用从 n=2能级跃迁到 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 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
14、效应D.频率最小的光是由 n=4能级跃迁到 n=3能级产生的答案 CD 氢原子在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 Em-En=h。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 1.51 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A 错误;从高能级向 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 3.4 e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 B错误;从 n=2能级跃迁到 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 E=E2-E1=-3.4 eV-(-13.6) eV=10.2 eV6.34 eV,而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 C正确;由 n=4能级跃迁到 n=3能级产生
15、的光,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 D正确。14.(多选)在南极洲 2 438 m的冰层下,巨型望远镜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能发现以光速穿过地球的中微子,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中微子与水中 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 11微子 H n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 10 + 0+1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0和 0B.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 e e2。已知正电子与电子的质量都为 9.110-31 kg,则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 0+1 + 0-1约为 16.410-14 JC.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
16、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则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D.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正电子,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小于正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答案 AD 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 0和 0,A正确;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 E=mc 2=2E,解得光子能量 E= =8.210-14 J,B错误;相遇前总动量为零,相遇后总动量 mc22也为零,故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光子,C 错误;E k= mv2,p=mv,联立两式得,粒子的动量 p= 。物质波的波12 2mEk长 = = ,由于中子和电子的动能相等,中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小于
17、hp h2mEk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D 正确。15.(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0.2 kg的垒球,以 20 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 40 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 0.01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1 200 NB.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400 NC.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 120 JD.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 40 J答案 AC 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为 F,由动量定理得 Ft=m(vt-v0),取 vt=40 m/s,则 v0=-20 m/s,代入上式,得 F=1 200 N,由动能定理得 W=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