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第 I 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地斜阳张恨水天上的红日,有澡盆那么大,慢慢地沉下大地去了。沉下红日的大地上,有些如烟如雾的浮尘了,和天上一些淡红色的云彩,这两样颜色调和起来,把眼前望见的一些人家,都笼罩在那苍茫的暮色里。因了误会,顺起挨了母亲的骂,一赌气便说:得!我这就走,我要挣不到钱,一辈子也不回来。顺起离开了村子,来到北京城,遇见同村赌输了钱的姚老五,两人聊起当兵的事。顺起说:我什么都可以干,当兵就当兵。给大炮打死了,二十年回来,还是一条好汉,我怕什么?姚老五说:我陪你干,
2、若是哪天当个什么队长,我想村子里那班瞧不起咱们的混蛋,就得改了笑脸见咱们。两人当了兵,随军开赴前线。大家饱餐一顿,团长就下了命令,排成了散兵线,向前面阵地里去。大家都提了枪,弯了腰,半跑半走。顺起走到此地,知道已是火线,但还不觉得有何危险。不料,轰通轰通,大炮就响起来。距自己不到一二丈路的地方,一阵飞尘,有一亩多地那么大,向天上直涌起来,顺起赶快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等那尘落下去时,只见前面,已躺下两个人,血肉模糊,像宰了的绵羊一般软瘫瘫的,躺在地下。顺起整个心提在口里,糊里糊涂地向前走。所幸走不多路,有一道战壕,就连爬带跳,向里面一滚。此时,敌人不住地向这边放炮,那炮弹落下来,只在这战壕前后
3、,吓得人动也不敢动。顺起拿了一管枪乱七八糟,向外放了一阵,胆子就大了些。正歇了一口气,枪炮又响起来了。上面忽然发下命令,上刺刀,冲锋。那团长在后嚷着道:好兄弟们,上呀,上呀!在战壕里伏着的人,一拥而上。顺起爬出战壕,看见同营的兵士,接二连三地向地下倒。敌人放出的枪子,雨点一般,打在面前的土地里,将浮土溅得乱飞。顺起想,到了这时,上前还逃得出命来,向后退,就非打死不可。人一吓糊涂,也不管什么生死,手里托着枪,只管在烟雾弥天的弹雨里, 向前冲锋,口里喊着杀。不知何时,肋下让东西打了一下。一阵心血沸腾,便倒地下,人2就昏睡过去。及至醒来,已听不见枪炮声,一片荒地,接住了天。那天如一只青的大圆盖,将大
4、地盖上。一轮红日,向地下沉将下去。靠西的大半边天上,全是红云,那红光一直伸到半天空,连大地上,都带着红色。看着睡的地方,左右前后,完全是死人。靠得最近的一个,浑身糊满黑土。看他的脸,咬着牙,微睁着双眼,满脸都是苦相。两只手,扒着地,十个指头,都掐入土地去多深。这不是别人,正是姚老五。顺起这才想起,自己是枪伤在战地里。一看身底下,摊了一块血,已经都凝结成黑块。于是感到四肢酸痛,心里烧热,一点也不能移动。自己虽活过来,但这一片荒地,四处都是血尸,哪里有人来搭救。看看远处,尘雾慢慢在地下升起,西边没有太阳,只有一块红天。周围的浮尘和红云相混,成了朦胧的暮色。忽然想到离家那天,也是这样的情形,再要回家
5、,是万不能了。一阵风来,吹起一股血腥。两三条野狗,拖着一条人腿在远处吃。好在那西方的红光也减退了,天色是昏昏暗暗,看不见这伤心的事。但是一想,我的腿,明天恐怕也是狗的了。一阵心酸, 肝肠寸断,只叫出了一个字:妈!就在这夜幕初张的战场里,安然长睡了。(选自中国现代小说精品 张恨水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有删节)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主要叙述了顺起开赴前线,在炮火之下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流露出 作者的悲悯情怀。B. 战场上,顺起不懂战术、胡乱开枪、盲目冲锋,同营伤亡惨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C. 姚老五战死在沙场的描写,
6、寥寥几笔,透露出悲凉气息,与前文他光宗耀祖的理 想形成强烈反差。D. “就在这夜幕初张的战场里,安然长睡了。 ”小说结尾淡淡的笔调却蕴含浓浓的 悲伤,意味深长。2. 小说中的顺起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 小说开头段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 C 2. 提示: 顺起是一个意气用事、不怕死的新兵。 缺乏战斗经验。勇敢胜过怯懦。粗犷不失柔情。 3. 示例:小说以景物描写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运用夸张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暮色笼罩下的苍茫景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与标题“战地斜阳”相照应,暗示人物悲剧命运和小说主题。与后文中的多处景物描写
7、相互照应。渲染战地血腥、悲惨的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 项, “他光宗耀祖的理想”错误。姚老五只是希望被村人瞧得起,说他有“光宗耀祖”的理想不妥。另外,不是“寥寥几笔” ,而是详细描写。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8、。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得!我这就走,我要挣不到钱,一辈子也不回来” “当兵就当兵。给大炮打死了,二十年回来,还是一条好汉,我怕什么?”等分析可知,顺起是一个意气用事、不怕死的新兵。结合“顺起走到此地,知道已是火线,但还不觉得有何危险。不料,轰通轰通,大炮就响起来” “顺起拿了一管枪乱七八糟,向外放了一阵,胆子就大了些”分析可知,顺七缺乏战斗经验。结合“手里托着枪,只管在烟雾弥天的弹雨里,向前冲锋,口里喊着杀”分析,勇敢胜过怯懦。结合“但是一想,我的腿,明天恐怕也是狗的了。一阵心酸,肝肠寸断,只叫出了一个字:妈! ”分析
9、可知,顺起粗犷不失柔情。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注意修辞手法分析。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10、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开头段的环境描写的妙处,结合“天上的红日,有澡盆那么大” “有些如烟如雾的浮尘了” “慢慢地沉下大地去了”分析,运用夸张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暮色笼罩下的苍茫景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情感4基调。与标题“战地斜阳”相照应。结合后面内容“那天如一只青的大圆盖, 将大地盖上。一轮红日,向地下沉将下去。靠西的大半边天上,全是红云,那红光一直伸到半天空,连大地上,都带着红色” “看看远处,尘雾慢慢在地下升起,西边没有太阳,只有一块红天。周围的浮尘和红云相混,成了朦胧的暮色”等分析可知,与后文中的多处景物描写相互照应。渲染战地血腥、悲惨的
11、氛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
12、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 2018 年 11月 06 日)材料二:5注:1、此处小说指 14 部长篇武侠小说 2、数据统计截至 2012 年 2 月(数据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 ,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
13、把它经典化。 ”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 “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 “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 。陈洪提到, “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 “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
14、,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 “见义不为,无勇也。 ”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 。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 “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 2018 年 11 月 19 日)材料四:6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 ,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
15、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 “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 。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 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 “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 。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 “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 ”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16、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 2018 年 11 月 13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表 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7、是A. 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 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说明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B.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C. 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76. 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答案】4
18、. C 5. B 6. (1)武侠小说创作方面:通俗而不媚俗,面向大众,立场端正,负责任、有见识,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创作。 (2)撰写社评方面: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总是强调人民性。【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C,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对原因的分析有误。原文信息:
19、“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 ”故答案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曲解文意。原文信息:“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 ,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 ”故答案选 B。【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筛选、分析的能力。
20、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原文中筛选出金庸“为国为民”: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8“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
21、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 “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 ”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
22、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 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
23、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选项 B,两个“于”都是介词,比。选项 A,第一个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选项 C,第一个连词,却 ;第二个连词,表修辞。选项 D,第一个动词,往;第二个代词,这。故答案选 B。【点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
24、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8.下列是文言句式的分析和归类情况,正确的一项是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 輮以为轮 吾从而师之 此非曹9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赵尝五战于秦 洎牧以谗诛举以予人 故为之文以志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菏泽 第一 中学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模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