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ocx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第 9 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苏(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 21 课;语文八上第 22 课;苏教九下第 19 课。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益其所不能。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之间被赎出
2、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财资缺乏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第段: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据此事实,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
3、,只有)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第段:孟子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自然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 -【文章中心】本文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文章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
4、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写作特点】(1)善用排比。文章开头连用六个排比,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结论,令人信服。(2)正反对比。分别从个人、国家两个角度作对比,得出论点。【文章解构】个人 举例论证:举六个人的例子(出身贫贱,历经磨难,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正面)道理论证:论证“生于忧患” 客观:苦、劳、饿、空乏、行拂乱对比 主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心忍性,曾 生于论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益其所不能 忧患国家 入:无法家拂士 死于(反面) 出: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安乐知识梳理一、重点字
5、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 同“_ ” ,意思为:_ 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 同“_ ” ,意思为:_ _(3)入则无法家拂士_ 同“_ ” ,意思为:_ _2. 古今异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 _ 今义:士兵- 3 -(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 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 _ 今义:进入(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 _ 今义:出去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 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 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
6、_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 _空乏其身原意为: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 _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 _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 _4. 一词多义- 4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_ 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 _有时朝发白帝(三峡)_ _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_ _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 _5. 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_ _(2)百里奚举于市 市:_ 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 _任:_ _是:_ _(4)必先苦其心志 苦:_ _(5)行拂乱其所为 拂:_ _乱:_ _(6)曾益其所不能 益:_ _能:_ _(7)人恒过
7、 恒:_ _(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 _(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 _喻:_ _(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_ _(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_ _生:_ _患:_ _- 5 -必先苦其心志 南宁 2012曾益其所不能 来宾 20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来宾 20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南宁 201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安:_ _ 乐:_ _6. 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_ 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 _ _(3)其 _ _ _(4)所以动心忍性 _ _ _(5)而 _ _ _(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 _二、重
8、点句子翻译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 ,有误的打“”)内容理解- 6 -1. 第段先提出观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 ,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最后得出了本文的论点。 ( )2.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艰苦环境的磨炼的主观因素,以及思想斗争的折磨的客观因素。 ( )3. 本文开篇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 )4. 结尾的“生于忧
9、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 )写作特色5.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铺排。如第段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 )金题演练一、文言文阅读。(10 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C. 空乏其身 空谷传响D. 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劳其筋骨 吾视其辙乱B. 所以动心忍性 不
10、以己悲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欣然规往- 7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 第段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概括得出“受大任者,都要经历磨难,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的观点。B. 第段紧承第段提出的观点作对应分析,针对性极强,如“人恒过,然后能改”就是对应“行拂乱其所为”说的。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几句话以本国的历史事实为论据,阐释安逸享乐足以使国家灭亡的道理。D. 本文写人着眼于“生于忧患” ,论国着眼于“死于安乐” ,最后自然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把下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精炼 文言文 阅读 生于忧患 死于 乐天 大任 于是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