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
2、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 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与 Na2S 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相等B. 硅晶体中,有 NA个 Si 就有 2 NA个 SiSi 键C.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 2 NA个电子的电量时,则阳极产生气体 22.4 LD. 标准状况下,2 mol Na 2O2与 44.8 L SO2完
3、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 NA【答案】B【解析】【详解】A 中二者阳离子都只有钠离子和氢离子,且钠离子浓度相同。但二者水解程度不同,溶液 PH 值不同,即氢离子浓度不同,所以阳离子数目不同,A 错误;B 选项中,每个硅原子成四个“半键” ,即 2 个 SiSi 键,所以硅晶体中,有 NA个 Si 就有 2 NA个 SiSi键,正确;C 选项中没明确气体的状况是标准状况,故 C 错误;D 选项可类比过氧化钠与二2氧化碳反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 2molSO2生成硫酸根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4NA,故 D 错误。3.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 2)的叙述错误的是A. CaO2和水反应时,每产生 1
4、mol O2转移电子 4molB. 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C. 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1D. CaO2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2+2CO2=2CaCO3+O2【答案】A【解析】【详解】A 选项中 O2是由负一价的氧原子转化成的,每产生 1mol O2转移电子 2mol,故 A错误入选;B 凡是能生成氧原子的物质都有漂白作用,所以 CaO2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正确;C 选项,每个过氧根离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 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1 正确:D 选项可类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故 D 正确。4.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
5、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全是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NaNaOHNa 2CO3NaCl B. AlAl 2O3Al(OH) 3AlCl 3C. MgMgCl 2Mg(OH) 2MgSO 4 D. FeFeCl 2Fe(OH) 2Fe(OH) 3【答案】B【解析】A.Na 与水反应生成 NaOH,NaOH 与 CO2反应生成 Na2CO3和水,碳酸钠和 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和 NaCl,故 A 不选;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 B 选;C.Mg 与盐酸反应生成 MgCl2,MgCl 2和 NaOH 反应生成 Mg(OH)2白色
6、沉淀,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故 C 不选;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FeCl 2与 NaOH 反应生成 Fe(OH)2,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 D 不选;故选 B。5.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 = Fe 3O4+2H2+4Na”生产金属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用磁铁可以将 Fe 与 Fe3O4分离 B. 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C. 每生成 22.4LH2,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46.021023 D.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 NaOH【答案】D【解析】3【详解】A 选项中 Fe 与 Fe3O4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不能用磁铁可以将 Fe 与
7、Fe3O4分离,A 错误;B 选项,钠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 B 错误;C 中没有明确气体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的,故 C 错误;D 中反应物只有 NaOH 中钠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所以D 正确。6.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向 KNO3和 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 NH3-B将 Fe(NO3)2样品置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C向浓度均为 0.1mol/L 的 Na2CO3和Na2S 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 Ag
8、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 K sp(Ag2CO3)D向 KI 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FeCl3溶液有机层呈橙红色还原性:Fe 2+I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 向 KNO3和 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说明 NO3-被还原为 NH3 ,A 正确;B. 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將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不能证明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 Fe3+,B 不正确;C. 向浓度均为 0.1mol/
9、L 的 NaCO3和Na2S 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 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说明 Ksp(Ag2S)Fe3 稀硫酸C. 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 假设通入的 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 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 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由黄色变为浅氯水,但立即又变为黄色,Fe 3+变为 Fe2+,后又变为 Fe3+,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 NO3-,正确;B.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氧化性:Fe 3+H2SO4,但10在硝酸存在时,溶液又变为棕黄色,说明 Fe2+迅速被氧化为 Fe3+,故氧化性:HNO 3Fe3+,所以氧化性:HNO 3Fe3+H2
10、SO4,正确;C.NO 3-和 SO2被氧化产生的 H+构成了强氧化性的体系,氧化 Fe2+时产生无色 NO 气体,正确;D.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NO3-,因此相当于 SO2与 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O 22NO 3-,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3:2,错误。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17.常温下,取铝土矿(含有 A12O3、FeO、Fe 2O3、SiO 2等物质)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A. 加入过量氨水: NH 4+、A1 3+、OH -、SO 42-B. 通入过量 SO2: Fe2+、H +、S
11、O 32-、SO 42-C.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Na +、A1O 2-、OH -、SO 42-D. 加入过量 NaClO 溶液: Fe 2+、Na +、C1O -、SO 42-【答案】C【解析】【分析】铝土矿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中含有铝离子和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详解】A.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存在 NH4+、OH -、SO 42-,不能存在铝离子,故错误;B. 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铁离子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溶液中不能存在大量的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C.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
12、根离子,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存在 Na+、A1O 2-、OH -、SO 42-,故正确;D. 加入过量 NaClO 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故错误。故选 C。【点睛】掌握离子反应,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如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亚铁离子等。18.将 15.6g Na2O2和 5.4g Al 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 200mL 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HCl 气体 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 6.72L 的气体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c(Cl-)+c(OH
13、-)C. 最终得到 7.8g 的沉淀11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c(Na+)=1.5molL-1【答案】C【解析】【详解】15.6g Na 2O2的物质的量为 45.6/78=0.2mol,2Na2O2+2H2O=4NaOH+O2,0.2mol 0.4 mol 0.1 mol5.4g Al 的物质的量为 5.4/27=0.2mol,2Al+2NaOH+2H2O=2NaAlO2+3H20.2mol 0.2mol 0.2mol 0.3mol 剩余 0.2mol 氢氧化钠。再向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况下的氯化氢 6.72L,其物质的量为6.72/22.4=0.3mol。NaOH + HCl = NaCl
14、+H2O0.2mol 0.2mol 0.2molNaAlO2+ HCl+H2O = NaCl +Al(OH) 30.1mol 0.1mol 0.1mol 0.1mol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总共生成 0.1mol 氧气和 0.3mol 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 8.96L 的气体,故错误;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故关系 c(Na+)=c(Cl-)+c(OH-)是错误的,故错误;C. 最终得到 0.1mol 氢氧化铝沉淀,即7.8g 的沉淀,故正确。D. 根据钠原子守恒分析,0.2mol 过氧化钠能得到的钠离子物质的量为 0.4mol,则 c(Na+)=0
15、.4/0.2=2molL-1,故错误。故选 C。【点睛】掌握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过氧化钠中的钠经过反应到氢氧化钠,最后到氯化钠,铝元素最后到氢氧化铝沉淀,根据电子守恒,过氧化钠失去电子数计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金属铝失去电子数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1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 4+、Mg 2 、Al 3+、Fe 3 、CO 32-、SO 42-、NO 3-中的几种。 若加入锌粒,最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若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A. 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 、Mg 2 、Al 3B.
16、 溶液中 n(NH4+)=0.2molC. 溶液中一定不含 CO32-,可能含有 SO42-和 NO3-D. n(H+):n(Al3+):n(Mg2+)=1: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氢氧化钠,先与氢离子反应,再与镁、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与铵根反应得到一水合氨,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依据图象中沉淀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加入氢氧化钠 0.5mol-0.7mol 时,发生反应氨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沉淀的量不变,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含 NH4+、H +、Mg 2+、Al 3+,故 A 错误;B依据图象中沉淀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加入氢氧化钠 0.5mol-0.7mol 时,
17、沉淀的量不变,发生反应氨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依据 NH4+OH-=NH3H2O,氨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该段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 0.2mol,故 B 正确;C加锌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锌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没有碳酸根和硝酸根离子,因为硝酸根、氢离子与锌会反应生成刺激性的一氧化氮,故 C 错误 D第一段是氢氧化钠中和氢离子的阶段,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1mol;第四段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阶段,即 Al(OH) 3OH -Al(OH) 4-,则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8mol-0.7mol=0.1mol;第二段是将铝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阶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天水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一轮 复习 第二次 质量 检测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