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蓝田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高一历史(必修 1)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00 分;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卷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社会, “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郡
2、县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中,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保证了国家的最高执政权力在宗族内的继承,是化国为家的典型表现,故选 B。禅让制的标准是能力的高低,不能保证权力在家族内的继承,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均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 避免皇帝决策失误2C. 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各
3、司其职,并未提高行政效率,故 A 项错误;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故 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 C 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朝政治制度皇帝制度3.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博、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 ,同时实行分封与都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A. 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B. 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 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D. 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答案】C【解析】“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说明中央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势力的膨胀而采取这样的措施,故 C 项正确;A 不是材料体现主要意
4、思;C 中并不是各个封国地位都高;D 中不符合材料内涵。4.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赞良方正,有的叫孝梯力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考试成绩B. 门第族望C. 亲族血缘D. 品德、才学【答案】D【解析】【详解】 “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赞良方正,有的叫孝梯”说明察举3制的主要选官标准是品德和才学,D 正确;A 是科举考试的标准。B 是九品中正制标准。C是世官制标准。【点睛】5.招统计唐代 360 名宰相中有 132 人出身士族,占唐代宰相总数的 358%;崔、卢、李、郑、
5、王等五大士族在唐代共出宰相 83 人占唐代宰相总数的 225%这反映出唐代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唐朝宰相大多出自士族,崔、卢、李、郑、王等五大士族占据四分之一,说明唐朝时期注重门第的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故 C 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故 A 错误;材料说明世家大族在在宰相中比例,没有涉及选官问题,故 B 错误;唐朝已经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 D 错误。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密揭” “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
6、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4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大臣地位不高也无权,内阁大学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决策权只属于皇帝一个人,内阁大臣也不是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足以证明阁臣是能够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的。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项与与“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不符;B 项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
7、准后”不符;D 项本身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7.从秦朝到清明两干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B. 维护君主专制统
8、治C. 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D. 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答案】A【解析】依据“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可知,中央把地方主官的任免权控制在中央,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 A 项。B 项与题意不符,C 项属于表面现象,D 项不是其根本目的。8.“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 (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5C.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用于军机处的设置,内阁
9、的地位一落千丈,导致“(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的现象。B 正确。材料是说明内阁地位的衰落,并不是说明内阁的性质,A 错误。当时并不是国家政治无事可问,C 错误。不是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是因为内阁地位下降,不让关心,D 错误。【点睛】9.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幼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A. 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B.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 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D. 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答案】C【解析】【详解】严
10、嵩在明朝末年视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所有家产被抄没”说明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C 正确。监察体系直接隶属于皇帝,A 错误。明朝时期监察体系最为完备,B 错误。监察就不是负责监督,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职责明确,D 错误。10.梭伦改革中曾制定公民拥有第三者起诉权的法律规定,即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其意义在于6A. 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B. 激发了雅典居民的参政议政热情C. 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D. 有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机构以及便于公民参政的规则,排
11、除 B;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排除 C;由“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 ,有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排除 D。11.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 ”。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A. 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B. 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 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D. 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十二铜表法对解决争端的程序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争端的解决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故答案为C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
12、除;B 项是最终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见,罗马法A. 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 维护法官的权威C. 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 对后世影响较远【答案】A【解析】7根据题干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可以看出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为罗马法发展过程的特点,排
13、除 B 项;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完善不等同于随意性,排除 C 项;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3.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该规定的实质是A. 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B. 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C. 限制南部 11 个蓄奴州的立法权D. 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根据所学,其以法律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
14、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的权利结构14.从美国第一届国会开始,逐步形成了两个派别。而经分化改组,到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A. 及时调整对策以适应民众需求B. 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C. 不断选出人才,推动政治清明D. 互相制约监督,确保政局稳定【答案】B8【解析】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B 正确;AC 不是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排除;两党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背离美国的价值观, ,确保政局
15、稳定,这是两党制的作用,不是实质,排除 D。15.1789 年之后,在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直到 1875 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这反映出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星现的鲜明特点是A. 政局动荡,进程艰难B. 政局稳定,和平发展C.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 制定宪法,政党选举【答案】A【解析】【详解】 “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说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政局不稳定,建立民主政治的历程艰难,B 错误,A 正确。C 是德意志统一的方式。D 不符合材料中政局变动的信息,排除。16.法兰西第三共和
16、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控制不了议会,A 错误;两者权力是相互牵制,没有大小之分。B 和 C 项错误。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体现出总统和议会权力的相互制约性,D 正确。17.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
17、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表明9A. 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 德国国家结构呈现联邦制特征C. 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 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受到遏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 ,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与各个邦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B 正确;A 项错误,此时德国已经统一;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是联邦国家,C 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与各个邦的关系,D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18.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 17 条
18、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 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且“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首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政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德国皇帝拥有实权;B 项错误,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皇帝和首相间权力斗争激烈,故 D 项排除。19.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协定关税剥夺了
19、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人,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出现在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10【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从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关税降低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挤压中国手工业, A 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条约不是协定关税内容,B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体现出资本输出特点,C错误、D 项战争后签订条约不涉及协定关税内容。20.1860 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 ,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这些规定A.
20、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B. 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C. 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D.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答案】D【解析】“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 ,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 ,通过这些条约,法国迫使清政府再次同意天主教自由传教、赔还教产,教会侵略势力随之急剧扩张,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D 正确;材料中规定属于侵略条款,并非正常的文化交流,A 错误;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已取得在华建立租界,排除 C。21.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蓝田县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