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春秋时期只能依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
2、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C 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 项错误;BD 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2.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 ,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 。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B. 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C. 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季氏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却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这是越轨的行为,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统治秩序处于
3、土崩瓦解状态,故 D 正确;春秋后期,不是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而是季孙氏破坏礼乐制度,排除 A;B 选项“贵族等级界限已被打破”不符合史实;“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不符合史实,排除 C。- 2 -3.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公元前 221 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秦的统一。根据图中秦国统一的时间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攻灭齐国完成统一;在统一期间秦的都城为咸阳;按照攻灭诸侯国的先后时间顺序可知秦采取了
4、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在秦攻灭齐国统一以后,疆域已经到达东部沿海地区。所以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4.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 封邦建国B. 确立皇帝制度C. 置“三公” “九卿”- 3 -D. 全国郡县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韩非子的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指的是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效力。封邦建国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排除 A 项;确立皇帝制度、
5、设置三公九卿和郡县制都体现了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但最先设置的是皇帝制度,故排除 C、D 项,故选 B。【点睛】本题的关键词语在于“首先实践”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之和郡县制都是韩非子思想的实践,但从时间先后顺序上说,首先得到实践的是皇帝制度。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A.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C.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 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
6、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的史实,故 A 项正确;郡国并行制的国没有废除封建国家,故 B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地方无关,故 C 项错误;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不符合“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7、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4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A项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B 项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 D 项;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
8、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7.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即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故排除第项;该制度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行政权收归中央,故排
9、除第项;其他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 -【名师点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 、注意两个“内涵”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核心”:皇权至上。两个“内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三个“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8.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皇帝制D. 世袭制和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
10、析:据材料“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至于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秦朝灭亡主要原因在于暴政,不在于郡县制,故 A 正确。宗法制,不是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故 B 排除。皇帝制,也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故 C 排除。秦朝没有行省制,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 消灭六国B. 严刑峻法C. 修筑长城D. 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在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
11、治基本格局,故 D 正确;A、B、C 不是秦朝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6 -10.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D.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秦以后不断有政权分裂割据,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所以从此结束,说法错误,故 C 项正确。其他均是正确表述,排除。11.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
12、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世官制属于贵族官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 AC 项错误;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 B。D 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这说明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 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
13、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分封制不利于统一,故 D 正确。材料说明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 7 -故 A 排除。分封制不利于加强王权,故 B 排除。材料反映郡国并行不利于消除内乱,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1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治理黄河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害,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治理黄河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 交唐太宗裁定B. 交门下省审议C. 交兵部出兵D. 交内阁处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
14、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4.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唐中宗虽然自己直接封拜官职,但是依旧不敢与中书门下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其他方式来执行。这就说明在唐朝三省六部制对
15、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B 选项错误,材料中虽然皇权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相权并未空前强化。D 选项与材料相违背。15.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其评价有: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8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行省制C. 内阁制D. 封国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 B 项
16、正确;AC 项是中枢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故 AC 项排除;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 D 项排除。【点睛】 “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关键信息。16.睢中高一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朝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答案】C【解析】【详
17、解】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秦始皇开创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并且为后世所继承,成为绵延了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相当于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雍正皇帝设置军机处,实现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所以 A、B、D 项与史实相符,故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C。17.从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9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18、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材料属于中央官制,首先排除 A;通过比较三公九卿说明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所以 C 正确。CD 两项不能狗反映本质问题。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8.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C. 明代废丞相,设内阁D. 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在从秦
19、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权弱化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所以 D 项符合题意,而 A 不合题意时间要求,B C 两项是皇权强化的现象。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加强思想控制。- 10 -1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都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20、.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内阁和军机处。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为皇帝服务的顾问机构,并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不能统率六部,不是法定行政机构,更不能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故排除A、B、D 项;内阁和军机处都能够参与机要政务,但都没有决策权,故选 C。2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
21、集权,故 D正确。郡县制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无关,故 A 排除。察举制以孝廉为依据,与材料无关,故 B 排除。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1.明清时期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B.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C- 11 -【解析】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所以,封建国家统治者必须遏制它的发展,用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扼杀资本主义的萌芽,因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睢宁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调研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