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平遥县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答案】C【解析】材料“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结合课本知识,孔子思想核心强调“克己复礼和仁者爱人”可知,目的为维护社会秩序,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战国时
2、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源,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学独尊,故 D 项错误。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 C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
3、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 B 选项错误;夏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 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3.战国某思想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2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性恶论,他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 是孟子的仁政思
4、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4.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 “两面”指的是赏、罚, “三刀”指的是A. 法、智、信B. 仁、义、礼C. 法、智、权D. 法、术、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并制定了法治理论体系。通过法律制定赏罚(法) ,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术) ,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势) ,竭力提高君主权力。因此易中天讲的法家思想的“三刀”应指法、术、势。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智和信”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B 选项错误, “仁、义、礼”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C 选项错误,法家三刀指的是“法
5、、术、势” ,没有“智和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5.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答案】C- 3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选择了法家,主要是因为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统一的趋势,故 C 项正确。法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思想的主要原因,而是其思想迎合统治需要,排除 A。B 项是法家主张,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除了法家,其他学派也为君主提供治国
6、之道,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6.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A. 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B. 结束分製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C. 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D. 请于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都认为应该有一君主一统天下,即反映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君主专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阶级属性有本质上区别,因为代表不同阶层利益,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君主治理而非周王治理天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7、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即有一君主一统天下。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A.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强调- 4 -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出民本思想,故 A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目的8.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 ,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除暴安良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文的结论是A. 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B. 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C. “君权神授”得到社会认同D. 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武帝,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展为新儒学,主张“春秋大一统” 、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等主张。材料正是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且得到社会广泛认同,C 正确;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 A;君权神授,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 B;D 项与材料无关
9、,排除。所以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9.“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 官僚体制的确立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监察制度的完善D. 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灾异天谴的天人感应学说,这是汉代董仲舒思想的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正确;秦朝已经确立了官僚体制,且与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 A 错误;灾异天谴的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错误;监察制度的完善与天人感应思想也没有因果关系,故 C 错误。故
10、选 D。10.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5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深刻探求万物而求理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和领悟,故 A 选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也是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 B 选项错误;陆九渊的心学否定朱熹理学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向外探求“理” ,主张向人的内心中探求,故 C
11、 选项错误;“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并不代表否定经典的地位,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 ,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但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A 项错误;
12、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针对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而提出来的主张。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思想原则规则常识”这样一个转化过程, “思想”最终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识” ,这是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的表现,故 C 项正确;理学强调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理学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2.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
13、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 6 -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A. “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B. 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C. 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D. “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守仁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可以看出王守仁的思想仍然是理学的范畴,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强调是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不是陆王心学的基础,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王守仁思想的局限性,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
14、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知行合一”现实价值,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3.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 论语 、 孟子 ,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其主要用意在于A. 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 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 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 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六经、 论语 、 孟子 ,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六经、论语 、 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故可知李贽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A
15、 项正确。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是表象而非李贽的主要意图,排除 B;材料主旨是批判儒家学说,而非道家学说,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排除 D。所以选 A14.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7 -A. 苏格拉底 B. 普罗泰格拉 C. 亚里士多德 D. 卢梭【答案】A【解析】由材料“古希腊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材料讲的是“美德即知识” ,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A 项正确。普罗泰格拉是智者
16、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之一;故 BCD 三项均可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 。15.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蠢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 ”据此他们主张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
17、天下为主,君为客D. 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阳明学说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空谈心性导致亡国的后果,故一些知识分子主张经世致用,故 B 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不是明亡后,故 A 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B。16.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 批判神权统治B.
18、 宣扬人性解放C. 构建理性王国D. 倡导思想自由- 8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时间和地点限定18 世纪的法国。首先联系教材,是指发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分析选项,A 和 B 都是文艺复兴主要内容,C 项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D项包含在 C 项之中。答案为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7.“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 “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历法A. 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B.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C. 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D. 体现天文学的最高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
19、材料“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知中国古代历法用来指导农事,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历法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历法是长时间观察和科学计算的结果,并未体现带有宗教迷信色彩;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历法是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8.如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9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实用科技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
20、,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 A 选项错误;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古代科技的对比,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 C 选项错误;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这与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特征有关,说明我国实用科技居于主导地位,故 D 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A. 楷书篆书隶书 B. 篆书隶书楷书C. 隶书篆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答案】B【解析】
21、试题分析: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10 -考点: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和趋势。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还可以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2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优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战乱,百姓流离失所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 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县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