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集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第一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唐代的崇儒尚佛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许
2、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称之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A. 克己复礼B. 为政以德C. 民贵君轻D. 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对于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人2能够“平等
3、”接受教育、能够享受教育的思想观念,其他的三个选项和“平等”是无关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的原因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A. 道德经 B. 论语 C. 春秋 D. 礼记【答案】A【解析】【详解】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宣扬的是以柔克刚的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因此这一主张应当出自道德经 。故答案为 A 项。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 春秋和礼记由孔子编订,均反映儒家思想主张,排除 B、C、D 项。【点睛】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有
4、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以柔克刚”属于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观点。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的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 B。 “祭天” 、 “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
5、授”理论,A、D 排除。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 C。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5.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人3A. 儒家、墨家、法家B. 道家、墨家、儒家C. 墨家、儒家、道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强调社会等级制度与规范,故是儒家思想, “强本节用”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是墨家思想, “严而少恩”
6、“正君臣上下之分”强调君主的权势与威严,故是法家思想,选择 A 项符合题意。6.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将儒学思辨化,但不是以哲学探究为已任,排除 A;宋明理学强调的“论”即“理” ,其核心是儒家的道德伦理,B 正确;宋明理学都是唯心的,不存在唯物和唯心之争,排除 C;宋明理学中穷理是为了把握其中
7、“理”以便对世界更好的认识,不是在于至极,排除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名师点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作用和影响: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7.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4A. 文中的“民主” ,实即做民之主,
8、与君主同义B. 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 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 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尚书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方法,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的“主权在民”不相吻合,故答案选择 C 项。材料的“民主”是人民的主人,即君主,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故 B 项正确;儒家民本思想没有现代民主思想,故 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点评: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1)其主要内容:第一,孔子的思想:“仁”的学说,以德治民的政治思想;第二,孟子的民本思想
9、:“民为贵,君为轻” , “仁政” ,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第三,荀子的“舟水说” 。 (2)其形成的原因:第一,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第二,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路。 (3)其影响:第一,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第四,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
10、文化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8.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 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C【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体现百家争鸣时期的关注民生,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项与题干无关;B 项材料中体现不出;D 项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
1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9.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衰微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 B 项错误;D 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
12、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0.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解析】【详解】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故答案为 D 项。A 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 ,B 项是荀子的主张,C 项是董仲舒的主张,均不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排除。1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上6述言论反映作者
13、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 儒法并用B. 尊儒抑法C. 尊法抑儒D. 去法尊儒【答案】A【解析】从材料“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可以看出,作者以“以礼为本,以法为末” ,本、末皆不可失,而“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者态度应为儒法并用,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汉代新儒学特点是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1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14、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儿子要顺从父亲的任何行为,小辈要无条件的尊敬长辈,所以与儒学宣扬的道德相符合,故答案选择 D 项。A 项内容的表述与材料内容相反。B 项本身说法错误。C 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3.战国赵括“纸上谈兵” ,两晋学士“虚谈废务” ,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 汉代儒学的
15、主张B.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C. 陆王心学的思想7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谈到的是治国理念问题,可以看出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是务实问题,反对空谈,要实事求是、落到实处,因此与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想吻合,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汉代强调的是经学,是理论上的内容;B、C 选项是哲学上的思想,没有落到实处。14.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 ,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 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B
16、【解析】根据题干“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 ,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等信息可知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B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其个性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 A。题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理学束缚的打破,排除 C。 题干强调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15.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
17、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A. 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B. 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 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D. 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答案】A8【解析】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时,欧洲正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三大发明起到了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宗教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排除 B 项;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 C 项;D 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点睛:火药传入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集宁 一中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