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00 分 时间:150 分钟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中,做在试卷中无效。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 令将军与臣有郤B. 张良出,要项伯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卒惶急,不知所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
2、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A项, “知”通“智” ,明智;“郤”通“隙” ,嫌隙。B 项, “要” ,通“邀” ,邀请;“反”通“返” ,返回。D 项, “卒”通“猝” ,仓猝;“蚤”通“早” ,早些。ABC 三项都有通假字。D项不含通假字。故本题选 D 项。【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 ;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因为
3、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范增数目项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封府库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2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例句:“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鄙” ,名词意动,以为边邑;“迟” ,形容词意动,以为迟;“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间” ,名词
4、作状语,从小路;“籍” ,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名词作动词。故选 C 项。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 秦王必说见臣 范增说项羽曰C.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 项, “微”:(如果)没有。A 项
5、, “度”:常态/估计。B 项, “说”通“悦”高兴;/说服,劝说。D 项,回头/考虑。故本题选 C 项。4. 下列画横线的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荆卿岂无意哉C. 而听细说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答案】B【解析】A 古义是穷是处境困顿,困是穷困。今义为一个词。B 与现在同。C 古为小人的谗言。现指细细地说。D 古指为儿女约为婚姻。现在指结婚。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吾属今为之虏矣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校- 3 -C.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D
6、.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使使以闻大王【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 项“为”:介词,被。B 项, “而” ,假设连词,如果;/修饰连词,可不译。C 项, “因”介词,趁机;/介词,依靠。D 项“以” ,修饰连词,可不译;/介词,把。故本题选 A 项。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B. 三亚作为海蓝沙白、浪平风轻的“东方夏威夷” ,四季如夏,鲜花盛开,椰树成
7、林,风华正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C. 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坐以待毙。D. 抗日战争时,我解放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答案】B【解析】A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B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指风景不合词义。C 坐以待毙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D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
8、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答案】C- 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 。B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使得”删去。D 项,搭配不当, “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改成“两个人
9、”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30 篇,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C. 春秋时期有公、侯、子、伯、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
10、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顺序错误。正确的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本题选 C 项。【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
11、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 “文集命名常识” “科举常识” “地理常识” “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 ,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5 -9. 下列语句中的“在”属于介词的是
12、( )我在家 他在黑板上写字 把东西放在桌子上 他在看书 在家要孝顺父母A. B. C. D. 【答案】C【解析】是动词。是介词。是介词。副词。是介词。10.下列各组短语中都是同一类型的一组是A. 祖国万岁 品质优良 天气晴和 思想品质B. 看了两眼 打扫教室 洗得干净 热了起来C. 讲解语法 讲述清楚 种植玉米 制造火箭D. 十分伟大 我的书包 小声地说 很热闹【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短语中都是同一类型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的类型。A 项, “思想品质”是并列短语,其它是主谓短语。B 项, “打扫教室”是动宾短语,其它是动补短语。C 项, “讲述清楚”是动
13、补短语,其它是动宾短语。D 项都是偏正短语。故本题选 D 项。二、基础知识主观题11.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1)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2)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3)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答案】 (1)精神鼓舞(了)我。(2)警察们守卫。(3)祖母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本题考查分析并提取句子的主干。一个句子在结构上起主要作用的主语、谓语、宾语三者的中心语,就是句子的主干。本题可以采用成分分析法。 (1) (这) (小) (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14、。主干- 6 -就是:精神鼓舞(了)我。 (2) (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主干就是:警察们守卫。 (3) (我)的祖母曾经 常常 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主干就是:祖母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点睛】怎样提炼句子的“主干”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一、局部分析法:先把全句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然后直接提出主语中心语和谓语中心语。如果有宾语,要把谓语分成两部分,把宾语单独分开后,提出宾语中心语。如: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主干:心里有事。二、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各个成分,显示出中心语,然后提出主干。如:(赵州桥) (高度)的(技术)水
15、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因人之力而敝之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 素善留侯张良 (6)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 (1)损害 (2)视如粪土 (3)通“猝” ,突然(4)赠送 (5)友善,交好 (6)使活下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1) “敝”后跟宾语“之” ,故形容词作动词,译
16、为“损害” ;(2) “粪土”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3) “卒”通“猝” ,副词,突然;(4) “遗”:赠送;(5) “善” ,形容词作动词,交好;(6) “活”后跟宾语“之” ,故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13.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群臣侍殿上者(3)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 (4)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答案】 (1)被动句 (2)定语后置句 (3)判断句 (4)状语(介宾)后置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 (1)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是被动句。 “见”表被动,译为“被” 。
17、(2) “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 “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为”表判断,译为“是” 。 (4)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是介宾后置句,应该是“以事具告” 。- 7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共有七种,这里之重点讲解两中,即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 “者也”的判断句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者”的句式中,“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语
18、意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二、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在动词前边用“见(于) ”“受(于) ”表示被动。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 “为动词”的形式。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 “为所”或“为所”式。如: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19、去。6语意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五、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
20、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句读不知,惑不解。 (4)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 “一定”等,而助词“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等,就是这种格式。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
21、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何以知之?”(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8 -余是以记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14.课内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 (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时,郑国可以随时供给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
22、处。(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为”:“让(郑国)作为” ;“行李”:“使者” ;“乏困”:“缺乏的东西” 。第二句关键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太子和知道这
23、件事的宾客” ;“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第二句关键点:“所以”:“的原因” ;“非常”:“意外的变故” ;“者,也”:判断句, “,是”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独立寒秋,湘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