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27散文阅读(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27散文阅读(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27散文阅读(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高频考点解密 27 散文阅读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课标全国卷 46,窗子以外,14分课标全国卷 46,我们的裁缝店,14 分北京卷 1822,水缸里的文学,23 分1924,根河之恋,25 分1924,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4 分天津卷 1619,虹关何处落徽墨,21 分1619,挺拔之姿,21 分1619,在母语的屋檐下,21 分山东卷浙江卷 1113,汴京的星河,20 分1115,母亲,20 分江苏卷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后 面 的 题 目 。白 发 上 津 城梅 洁小 时 候 , 就 隐 约 听 父 亲 说 过 湖 北 郧 西 有 个 “朝
2、 秦 暮 楚 ”的 地 方 , 可 少 小 离 家 , 光 阴 荏苒 , 岁 月 沧 桑 , 再 没 问 津 。 长 大 后 才 知 人 们 已 经 把 这 个 古 成 语 作 为 表 达 人 反 复 无 常 的 贬 损词 。接 郧 西 邹 龙 权 电 话 时 , 我 就 问 : “郧 西 是 不 是 有 个 朝 秦 暮 楚 的 地 方 ? ”邹 龙 权 说 :“有 呀 , 上 津 就 是 。 ”我 说 : “我 去 上 津 看 看 好 吗 ? ”邹 龙 权 说 : “当 然 可 以 , 我 老 家 就 是 上 津 的 。 ”没 去 上 津 时 , 只 知 “朝 秦 暮 楚 ”是 个 成 语
3、, 去 了 上 津 , 才 发 现 这 是 一 个 秦 楚 千 年 相依 的 古 地 ! 这 不 , 我 们 去 上 津 的 车 子 停 在 了 秦 人 聚 集 的 陕 南 古 漫 川 , 漫 川 镇 负 责 接 待 的 朋- 2 -友 把 我 们 领 到 一 片 开 阔 场 地 , 那 里 并 排 矗 立 着 二 百 多 年 前 秦 楚 两 地 人 各 建 的 古 戏 楼 。 秦 人的 戏 楼 简 约 、 雄 浑 , 楚 人 的 戏 楼 精 巧 、 华 丽 。 真 有 点 像 一 对 秦 楚 相 好 , 在 这 里 牵 手 百 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
4、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的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 ”啊,秦楚不再有战争!啊,陕鄂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古城是多么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秦关楚塞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举足轻重!如果从三国时魏始设平阳县算起,一千多年里,上津曾十四次设县、六次设郡、两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上的这块弹丸之地了!上 津 北 枕 秦 岭 , 南 临 汉 水 , 金 钱 河 穿 城 飘 逸 而 过 。 这 里 自 古 就 是
5、兵 来 将 去 、 战 马 嘶 鸣的 军 事 重 镇 ,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舟 楫 穿 梭 、 商 贾 云 集 的 商 贸 荣 城 。 三 国 时 , 曹 操 部 将 就 在 此 扼守 中 原 关 口 ; 南 宋 年 间 , 岳 飞 和 金 兀 术 部 将 在 这 里 厮 杀 ; 元 初 忽 必 烈 把 这 里 设 为 囤 粮 基 地 ,金 元 蒙 古 人 占 领 上 津 居 然 达 八 十 年 之 久 ! 后 来 的 李 自 成 、 王 聪 儿 也 征 战 于 此 上 津 饱 经战 争 创 伤 。唐 代 杜 牧 有 诗 : “长 安 回 望 绣 成 堆 , 山 顶 千 门 次 第 开
6、。 一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 无 人 知 是 荔枝 来 。 ”上 津 人 知 道 , 当 年 给 杨 贵 妃 送 荔 枝 的 船 就 是 在 他 们 那 里 起 岸 , 然 后 由 骑 士 打 马 飞 奔 ,送 入 长 安 的 。 也 由 此 , 唐 玄 宗 派 官 员 把 守 上 津 驿 站 。上 津 人 还 说 , 长 安 是 十 三 朝 古 都 , 历 朝 历 代 从 江 南 选 送 美 女 进 皇 宫 的 船 队 , 经 长 江 、汉 水 数 月 的 水 上 劳 顿 到 达 上 津 之 后 , 已 人 困 马 乏 , 纷 纷 上 岸 休 息 , 之 后 转 陆 路 穿 秦 岭 到
7、 长安 。 而 无 数 江 南 女 子 上 岸 后 乘 机 进 入 上 津 、 郧 西 民 间 , 千 年 的 美 女 逃 遁 , 使 郧 西 一 代 一 代女 子 都 天 生 丽 质 。 鄂 西 北 自 古 至 今 都 流 传 着 一 句 谚 语 : “要 吃 米 到 竹 溪 , 要 娶 媳 妇 到 郧 西 。”应 该 是 对 这 一 历 史 现 象 的 注 释 。 上 津 古 城 周 长 仅 一 千 五 百 余 米 , 不 足 诞 生 我 的 郧 阳 古 城的 三 分 之 一 , 但 它 东 西 南 北 四 边 城 门 上 的 镏 金 大 字 “向 郧 ”“通 汉 ”“达 楚 ”“接 秦
8、”, 已 足以 显 示 它 通 连 四 海 的 属 性 。走 在 似 乎 有 些 固 若 金 汤 的 城 墙 上 面 , 凝 望 城 下 黑 瓦 土 墙 、 飞 檐 斗 角 的 老 街 , 心 中 倏 忽一 颤 : 这 是 鄂 西 北 最 后 一 座 古 城 了 , 也 是 中 国 最 后 四 座 保 留 完 好 的 古 城 之 一 了 ! 五 百 余 年的 郧 阳 府 城 、 铁 打 的 均 州 古 城 都 已 在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中 沉 没 了 。 保 护 好 上 津 古 城 吧 , 权 当 是为 中 国 千 年 的 文 化 留 下 一 瞥 最 后 的 回 眸 。前 些 时 候 ,
9、 收 到 上 津 二 十 六 岁 的 镇 长 陈 林 的 电 子 信 件 , 他 在 信 中 写 道 : “还 记 得我 吗 ? 郧 西 县 上 津 镇 的 那 个 小 陈 镇 长 , 在 你 眼 里 或 许 我 还 是 一 个 伢 。 你 们 是 我 所 见 到的 最 好 的 作 家 , 温 文 尔 雅 , 学 识 广 博 , 敬 意 油 然 而 生 。 我 必 须 得 感 谢 你 们 来 上 津 , 这 是 上津 人 民 的 荣 幸 , 更 是 我 的 荣 幸 ”他 告 诉 我 他 又 有 了 作 家 梦 , 说 这 梦 是 见 到 我 们 之 后 才有 的 。- 3 -我 立 即 给 “
10、伢 ”回 信 : “我 们 一 行 真 的 不 能 忘 记 上 津 , 不 能 忘 记 很 年 轻 的 小 陈 镇长 请 恕 我 不 称 呼 你 陈 镇 长 , 我 怕 把 你 叫 老 了 ! 我 很 惊 讶 古 老 得 如 白 须 仙 翁 般 的 上津 , 有 你 这 样 一 位 童 颜 稚 子 坐 镇 ! 也 许 正 是 这 一 老 一 小 , 才 真 正 是 上 津 的 生 命 所 在 。 ” ( 选 自 人 民 日 报 , 有 删 改 )1 下 列 对 文 本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艺 术 特 色 的 分 析 和 鉴 赏 ,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A 文 章 开 头 巧
11、妙 地 用 成 语 引 出 要 写 的 上 津 古 城 , 目 的 是 让 人 们 在 对 上 津 古 城 的 了 解 中消 除 只 把 这 个 词 作 为 “表 达 人 反 复 无 常 ”的 意 思 的 误 解 。B 作 者 对 比 描 写 了 秦 楚 两 地 人 建 的 古 戏 楼 , 借 此 突 出 秦 楚 两 种 不 同 风 格 的 文 化 , 作 为湖 北 人 的 作 者 , 显 然 更 钟 情 楚 地 文 化 。C 作 者 用 “老 得 白 发 千 丈 ”形 容 有 一 千 多 年 历 史 的 上 津 古 城 , 既 显 现 了 这 座 历 史 古 城的 沧 桑 和 衰 老 , 也
12、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这 座 历 史 古 城 的 无 比 景 仰 之 情 。D 作 者 引 用 杜 牧 诗 句 并 讲 述 鄂 西 北 谚 语 的 由 来 , 既 欲 揭 露 封 建 统 治 者 生 活 的 腐 朽 荒 淫 ,又 指 出 上 津 这 座 古 城 的 重 要 交 通 地 位 。【答案】C误区警示解答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类试题,考生容易陷入以下误区:1对表现手法不能明确辨析,以致误判。如上题中的 B 项涉及对比手法,A、D 两项涉及引用手法。考生如果不知道这两种手法,就无法准确分析判断。2明确手法但不能很好地分析手法的作用。如对比的作用主要是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
13、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考生如果不清楚对比的作用,就判断不出 B 项表述是否正确。技法点拨1依据不同角度,明辨散文中的常见表现手法的类型。描写人物的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修饰语言的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等,表现事物的手法有铺垫、衬托、象征、渲染、以小见大等,安排情节的手法有悬念、铺垫、照应、过渡、- 4 -抑扬等。2组织主观表述题答案时要先答出手法,然后再摘引原文典型例句,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表达效果。要注意的是,既要分析其一般作用,还要分析其具体作用。如比喻,明确手法之后,要结合文本分析把什么比作什么,答作用时既要答出形象生动的一般作用,还要结合文本分析使
14、文中的什么形象生动。2作者着墨上津城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 (1)历史悠久;(2)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军事重镇,又是商贸重地;(3)文化气息浓郁。【解析】本 题 考 查 考 生 赏 析 作 品 形 象 的 能 力 。 解 答 此 题 , 可 先 从 文 本 中 找 到 描 写 上 津 城 的相 关 词 句 , 然 后 对 相 关 词 句 进 行 筛 选 整 合 , 修 饰 性 词 句 可 直 接 提 取 , 描 述 性 和 评 价 性 词 句要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进 行 概 括 。 如 根 据 第 四 段 中 的 “这 是 一 个 秦 楚 千 年 相 依 的 古 地
15、”, 可 推 知它 历 史 悠 久 ; 根 据 第 六 段 中 的 “这 里 自 古 就 是 兵 来 将 去 、 战 马 嘶 鸣 的 军 事 重 镇 , 同 时 也 是一 个 舟 楫 穿 梭 、 商 贾 云 集 的 商 贸 荣 城 ”, 可 知 其 是 军 事 重 镇 , 还 可 推 知 其 是 商 贸 重 地 等 。 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答案】此句强调上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承上启下,上承对“朝秦暮楚”这一成语的误解,引出下文对上津悠久历史的记述,表达作者对上津的景仰之情。误区警示分析句子含意和作用的主要误区有:1理解句子含意时,不观照语境。句子
16、含意是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如果只就句子本身解说含意,就会理解片面或错误。2不能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推断其作用。如上题,如果判断不出画线句子是过渡句,就难以推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3只点出句子的含意和作用,没有联系文本内容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技法点拨分析句子含意和作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5 -1明确句子类型,抓住句子类型快速准确作答。句子的类型主要有修辞句、象征句、哲理句、描写句等。对于修辞句,考生要注意找到修饰的对象,如比喻句要注意找到本体、喻体;对于象征句,考生要注意找到表面意义和象征意义;对于哲理句,考生要紧扣句中的关键词挖掘其深刻意蕴;对于描写句,考生要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以及作者赞美、批判、
17、快乐、悲伤等思想感情。2 明 确 句 子 的 位 置 , 准 确 把 握 句 子 的 作 用 。 句 子 的 位 置 不 同 , 所 起 的 作 用 一 般 不 同 。开 头 部 分 的 作 用 往 往 是 开 门 见 山 , 点 明 题 旨 ; 统 领 全 文 , 交 代 写 作 原 因 ; 引 出 下 文 , 为 下文 做 铺 垫 ; 与 下 文 形 成 对 比 , 欲 扬 先 抑 或 者 欲 抑 先 扬 ; 渲 染 气 氛 , 奠 定 文 章 的 感 情 基 调 等 。中 间 部 分 的 作 用 往 往 是 照 应 或 承 接 上 文 , 引 出 下 文 某 个 情 节 , 承 上 启
18、下 等 。 结 尾 部 分 的 作用 往 往 是 照 应 标 题 、 开 头 , 强 化 或 深 化 某 种 思 想 或 感 情 ; 卒 章 显 志 , 揭 示 文 章 主 旨 ; 总 结全 文 , 深 化 中 心 或 主 题 。 如 上 题 , 画 线 句 子 是 过 渡 句 , 起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3规范作答,既要给出答题术语,还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述。如上题,答出承上启下的一般作用后,还要指出上承对“朝秦暮楚”这一成语的误解,引出下文对上津悠久历史的记述。4联系作者表达的情感。要求赏析的句子一般含意丰富,包含着作者的褒贬态度,是理解文本内涵的关键,因此考生在具体分析时,要进
19、行深度挖掘,指出作者的感情态度。如上题,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上津的景仰之情。4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二十六岁的镇长的回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回信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进行探究。【 答 案 】 示 例 白 须 仙 翁 般 的 上 津 , 童 颜 稚 子 的 镇 长 , 一 老 一 小 的 鲜 明 对 比 , 不 仅 说 明 千年 古 城 的 生 命 在 延 续 , 并 且 充 满 了 生 气 和 活 力 , 形 象 地 表 现 出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继 承 和 发
20、展 。 这 样 结 尾 , 作 者 一 扫 前 文 中 走 在 古 城 墙 上 “心 中 倏 忽 一 颤 ”所 流 露 出 来 的 沉 重 的 忧 虑情 思 , 展 现 出 的 是 从 年 轻 镇 长 身 上 看 到 的 千 年 古 城 将 永 葆 青 春 的 一 片 光 明 景 象 , 流 露 出 的是 作 者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得 到 继 承 和 发 展 的 美 好 前 景 无 比 憧 憬 的 心 情 。 - 6 -误区警示考生解答探究题的误区是:1思路单一或角度过多。单一则无多元解读的丰富性,过多则可能导致无序探究。探究思路一般是扣文本,联系现实,悟意图。2泛化俗套或层面肤浅。
21、泛化俗套,即缺乏独特认知,缺乏个性解读;层面肤浅,即解读不深刻,没有价值。如上题,如果不深入挖掘,就很难归纳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美好前景怀有无比憧憬的开阔胸襟。技法点拨意蕴类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形式:高考所选的文本大多意蕴丰富,其深刻的意蕴以及作者的情感取向,向读者传递着涵盖了真、善、美的人文精神。解答此类探究题往往要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因此在解读剖析文本时,要实现阅读的深度探索和创新。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借助文本内容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用“文本+观点”或“理论+观点”或“文本+现实+观点”的形式展开论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鲁 彦美丽的
22、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了。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 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高频 考点 解密 27 散文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