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与“ 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不同的是 ( )。(A)此教我先威众耳(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千金,重币也2 “莫”和“暮”的关系是( )。(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D)异体字3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秦师遂 东(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 下列各句中,“ 之” 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 )。(A)孔子下,欲与之言(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 (士季曰)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D)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淫”的意思是 ( )。(A)浸渍(B)淫荡(C)连绵不绝(D)过分、过度6 “太后之色少解 ”中“色”指( )。(A)美色(B)颜色(C)脸色(D)品质7 下列各项中,“ 道” 字用其本义的是 ( )。(A)朝闻道,夕死可矣(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D)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8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是( )。(A)是儿最 叵 信者 叵:没有(B)项羽卒闻 汉军之楚歌 闻:听(C)于予与何诛 诛:责备(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3、好还乡 青春:春天的景物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 “璧有瑕,请指示王”中“ 指示”是偏义复词(C)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 诸”是“之乎”的合音(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的意义10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中“倡优”的用法是( )。(A)名词做定语(B)名词做谓语(C)名词做状语(D)名词做前置宾语文言文阅读10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
4、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
5、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 过 与 过:过错(B) 陈 力就列 陈:展开,施展(C)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用法,使 归附(D)今由与求也, 相 夫子 相:辅佐12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 而患不均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B) 盖 均无贫,和无寡 技盖至此乎(C)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D)既来之,则安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3 给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相 矣?14 找出文章最后一句包含的成语,并分别用文中
6、的语言指出冉有和孔子对于“伐颛臾”这件事的观点。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5 秋水(节选)庄 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7、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
8、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D)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7 下列选项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D)不知何时已而不虚18 下列“之”字用法,不是助词的一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B)而轻伯夷之义者(C)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D)伯夷辞之以为名19 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及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的作者庄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古代汉语 基础知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