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 AB,右侧面是曲面 AC。已知 AB 和 AC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 p、q 同时从 A 点分别沿 AB 和 A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A)q 小球先到(B) p 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D)无法确定2 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均视为理想气体)( )。(A)内能一定相同(B)分子平均动能不相同(C)氢气内能较大(D)氧气分子平均速率较大3 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
2、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 。(A)红光以 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 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 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 45的入射角入射4 半径分别为 R 和 r 的两个金属球,相距很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带电,在忽略导线的影响下,两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 R r 为( )。(A)Rr(B) R2r 2(C) r2/R2(D)rR5 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 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 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已知引力常量为
3、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6 把高 4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 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 2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B) 15 cm(C) 45 cm(D)10 cm7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 E=6 V,内阻 r=1,保护电阻 R0=3,滑动变阻器总电阻 R=20,闭合电键 S,在滑片 P 从 a 滑到 b 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B)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后增大(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后减小8 9
4、2235U 经过 m 次 衰变和 n 次 衰变成 82207Pb,则 ( )。(A)m=7 , n=3(B) m=7,n=4(C) m=14,n=9(D)m=14 , n=18二、简答题9 应用实验法,教师主要是创造学习物理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使用实验法应做到哪些?10 简述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三、案例分析题11 下面是一道力学检测题,发现四个选项都有人选。题目: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1)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
5、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掌握该物理知识。12 案例:下面是在完成“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改进的教学片断。教师:对摩擦现象,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后,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存在什么不足啊?学生 1:弹簧的示数在实验过程中在变化。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 2: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出更接近
6、真实值的结果。问题:(1)评析此教学片断,指出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2)重新设计教学片断,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重力” 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 的教学设计。(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7、守恒,则沿斜面 AB、曲面 AC 运动到底端时的速度的大小相等,并且小球在 AB 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AC 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而运动的路程相等,从而做出速度一时间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tpt Q,故 q 小球先到底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当温度相同,它们的平均动能相同,而质量相等时,氢气分子数多,所以氢气内能大,故 A 错误,C 正确。氢气比氧气的分子质量小,平均动能相同时,氢气分子平均速率大,故 D 错误。故选 C。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为同种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大,故入射角相同时,紫光侧移距离较大,A、B 项错;设入
8、射角为 i,折射角为 r,则侧移距离 可见对于同一种色光,入射角越大,侧移距离越大,D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两球相连,当静电平衡时,两球带电量分别为 Q、q ,因两球相距很远,所以电荷在两球上均匀分布,且两球电势相等,取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则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满足:u2f=10cm ,故选 B。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将 R0 看成电源内阻 r,这样内阻总阻值为 4,当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 R 总 =4 时,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滑片从 a 到 b,会有两个时刻达到 4,故选 D。8 【
9、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质量数减少为:4m=235-207=28,m=7。核电荷数减少为:2m-n=9282=10,n=4。故选 B。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演示实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先预测实验结果,或根据实验目的设想实验应如何设计等等。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的成功,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有效记录并分析数据,最后归纳推理得出结论。(2)在学生动手的实验中,教师不仅要在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利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安装实验设备、使用仪器等各种实际操作,要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应有的事故,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验的具体情况灵
10、活地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评价。还要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写实验报告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 【正确答案】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载体以及新的学习和交流工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虽然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物理课件要以科学性为首要原则。物理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必然要求其素材逼近真实。在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过程时,必须符合物理原理。(2)实验优先原则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能试图用电脑去代替实验。对于受条件限制而难以演示的实验,要充分
11、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虚拟” 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3)综合最佳效益原则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力求恰当、自如地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多种媒体,力争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判断一对平衡力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往往会忽略其中的一个条件而把题目做错,另外还很容易和相互作用力这个概念混淆,没有正确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学生:所受
12、的力是平衡力。教师:对,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二力平衡。学生:恩。教师:那么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呢?学生:书本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教师:所以我们要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学生:是的,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教师:那么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所以在这个题目中我们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看看哪两个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学生: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教师:那么牵引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呢?学生: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平衡力
13、。教师:很好。在掌握了平衡力的特点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区分,不要混淆了。12 【正确答案】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直接,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体现全面性。对于学生提出的“粗糙程度不一致” 的疑问,没有给出解答和引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减小滑块的有效面积,测量木板的动摩擦系数分布,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2)改进后的教学片断如下: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生 1:在拉动木块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生 2: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