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 ,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3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孤僻、羞涩。当她能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韩老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韩老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2、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4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5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论” 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B)教师中心、儿童中心、教材中心(C)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D)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教材中心6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7 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
3、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 下列教育家中,( ) 最早提出“ 课程”一词。(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洛克9 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这一问题上,遗传决定论者一般主张( )。(A)内发论(B)外铄论(C)活动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 下列选项中全部体现启发性原则的一项是( )。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A)(B) (C) (D)11 以美
4、国“六三三 ”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 )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12 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科尔伯格13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分别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实科教育1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 大学(C) 中庸(D)论语15 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由( ) 提出的。(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16 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
5、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17 ( )以后, 四书和五经开始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18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等都属于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 )。(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D)认知特征19 对“杀鸡儆猴 ”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20 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A)1862(B) 1902(C) 1903(D)191221 看见他人
6、随地吐痰感到厌恶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法律的道德情感22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23 在课程评价领域,( )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24 有利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做出量化处理并进行等级评定的品德评价方法是( )。(A)量表评价法(B)个案研究法(C)成长记录袋(D)操行评语法25 班级授课制中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7、( )。(A)全班上课(B)小组讨论(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26 关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B)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高(C)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中等,工作效率最佳(D)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低27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而可也”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8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9 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A)学生(B)社会(C)学
8、科特征(D)教师30 “自信、坚强、勤奋 ”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结合题干,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理论,主要存在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个争论。个
9、人本位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赫钦斯等。因此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停止对学生怪异行为的反应使学生的怪异行为逐渐减少,属于行为矫正方法中的消退法。强化法是促进某种行为的增加,惩罚法是给予个体一个厌恶的刺激,脱敏法是施加与现有刺激相对立的刺激进而消除现有刺激。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权威阶段 (58 岁) 、可逆性阶
10、段(810 岁)、公正阶段(10 12 岁)。其中,可逆阶段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问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此时这种共同约定的规则具有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故本题选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区别于传统教育学流派主张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选题 模拟 4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