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3 “明礼诚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 。(A)
2、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5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
3、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 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 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为(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0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11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
4、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 低年级的同学经常出现好心于错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不善于调节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薄弱(C)不善于选择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信念不安定13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应(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以最周全的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4 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知
5、(B)情(C)意(D)行15 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没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 )人手对其进行教育。(A)道德意识(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16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7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8 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
6、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19 “严慈相济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20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社会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21 教师通过“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A)锻炼法(B)实践法(C)示范法(D)说服法22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改变学生品行中不良特征的方法,指的是( ) 。(A)说理教育法(B)行为观察法(C)
7、情境教学法(D)榜样示范法23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4 “孟母三迁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践锻炼法(D)自我约束法25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26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 ) 这一教育方法。(A)榜
8、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教育法27 下列不属于品德评价法的是( )。(A)奖励(B)惩罚(C)激励(D)操行评定28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9 (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锻炼法3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31 刘明是七年级新生,小学时品学
9、兼优,但升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抽烟、沉迷网吧。冯老师知道这些情况后,从多方面了解刘明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刘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冯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B)正面教育原则(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32 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三毛,说她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C)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33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班主任工作(D)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34 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 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 明星墙” 上以示奖励,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35 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
11、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36 高中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遵循的是( )。(A)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集体中教育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二、判断题37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A)正确(B)错误38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A)正确(B)错误三、案例分析题39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
12、优点,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的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到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39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 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
13、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 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40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41 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江西省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德育 师德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