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 3 人,次子继位 1人,孙子继位 2 人,不明嫡庶 1 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 2 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2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日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日夫为妻纲” 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3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 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
2、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 清末的上海,“ 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
3、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6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的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缺)月间,(缺)人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写道:“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真是我们应该欢喜、应该庆贺的日子。”文中的国民独立做“人“是指( )。(A)形式上摆
4、脱列强奴役(B)摆脱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C)摆脱满洲贵族的统治(D)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8 下列对话材料中,尚缺一个标题,最贴切的是( )。(A)民风淳朴(B)民智未开(C)民心不稳(D)民族觉醒9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 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 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作为其办刊宗旨。对 “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10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
5、,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 “帝国主义侵略论” 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11 下图是 1956-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60 年
6、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 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 ”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12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 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1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
7、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但发动战争最后还需要( ) 。(A)首相的批准(B)内阁的批准(C)国王的批准(D)下院的批准14 1960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15 不结盟运动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政治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适应了( )。(A)反对美苏争霸的需要(B)冲击两极格局的需要(C)制止美苏冷战的需要(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16 某位
8、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C)十月革命成功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17 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 )。(A)历史老师(B)图书馆(C)历史教科书(D)互联网18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句话体现了历史课程的( )。(A)历史性(B)课程性(C)文化性(D)多样性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功能的是( )。(A)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9、(B)应以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出发点(C)以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和中学历史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D)应该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20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培养学生能力应避免( )。(A)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B)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C)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D)在能力培养上尽力消除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共同进步二、材料分析题20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 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 年,日本提出 20 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
10、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 年 2 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 1942 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开拓团” 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以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
11、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 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 “国土”。“ 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 500 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 3 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劫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
12、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 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 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 等2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2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22 19 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年)、美元本位制(1971 年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 1965 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71 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 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像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材料二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 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 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材料三 2010 年 4 月 26 日国际在线报道:
14、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 25 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 313 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 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问题:23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24 美元获得“ 超级霸权” 的原因是什么 ?“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5 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26 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26 材料一康熙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15、。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 东华录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美) 独立宣言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选举应是自由的。(英) 权利法案问题:27 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
16、28 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不同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分别带来的影响。28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 ,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历史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