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1 在确定因果关联的时间顺序上,下列设计的效果最差的是(A)实验性研究(B)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用新病例)研究(D)横断面研究(E)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2 下列因果联结方式正确而完整的是(A)直接间接病因链(B)多因多果(C)多因单果(D)单因多果(E)单因单果3 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B)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D)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4 因果关联是指(A)暴露一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B)暴露一
2、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C)暴露一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D)暴露一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E)暴露一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直接关联5 疾病轮状模型中外围的轮子表示(A)环境(B)宿主(C)遗传核(D)特异病原生物(E)理化因素6 因果推断的标准不包括(A)时间顺序(B)联系的合理性(C)样本大小(D)剂量一反应关系(E)联系强度7 病因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必需的(A)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时序性(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可重复性(D)关联的合理性(E)剂量一反应关系8 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早期发现病人(B)早期诊断病人(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设
3、(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9 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D)依据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10 描述性研究不包括(A)生态学研究(B)横断面调查(C)队列研究(D)疾病监测(E)病例报告11 现况研究的主要分析指标是(A)死亡构成比(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死亡率12 下列不属于现况研究目的的是(A)了解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地区及人群中的分布(B)了解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
4、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C)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D)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找出防疫和保健应该开展的工作(E)决定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13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有关样本量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A)样本量越大资料越准确(B)样本量宜大不宜小(C)根据人力和物力来确定样本量(D)根据研究者的意愿来确定样本量(E)样本量足量就好14 某研究者收集了某市近 10 年的胃癌死亡率的资料,并从有关部门获取了该市相应年度的人均食物种类的消耗量的数据,欲开展胃癌与食品消耗种类及数量关系的研究,该研究为(A)普查(B)抽样调查(C)生态学研究(D)现况研究(E)病例报告15 不适宜开展普查的情况是(A)此病有较简便准确的检
5、测手段和方法(B)对查出的病例有切实的治疗手法(C)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以发现病例和及时普治(D)对象人群组织严密,不易发生遗漏(E)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较低16 普查的目的不包括(A)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B)了解疾病的分布(C)了解健康状况的分布(D)非常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的研究(E)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17 适用于抽样调查的情况是(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18 要保证抽样调查的结果能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在于(A)样本有代表性(B)样本量
6、足够大(C)调查和测量的方法可靠(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9 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典型抽样20 抽样误差最大的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先分层再整群抽样21 P 和 Q 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 社区粗死亡率较 Q 社区低,则可能得出结论(A)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诊断在 P 社区较 Q 社区更不准确(C)诊断在 P 社区较 Q_社区更准确(D)P 社区较 Q 社区有更多的年轻人(E)P 社区较 Q 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22 某乡 5000 户约 2 万人口
7、,欲抽其 15 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 1 户,随后每隔 5 户抽取 1 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抽样(E)多级抽样23 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卒中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 9920 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1000 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 10 年,结果如下:由上表资料能得出下列哪种结论(A)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 1发生了卒中,而未使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 01发生了卒中(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
8、,因为卒中病例中有 5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 1确实发生了卒中,但尚有 99并未发生卒中(D)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卒中病例中有 50(1020) 使用了该药,而未发生卒中者中 10(9909900)使用该药(E)以上答案都不对24 对 19451975 年间 1000 名从事油漆镭盘的表厂女工,与从事电话员工作的1000 名妇女的骨癌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其间从事油漆镭盘的工人中发生了 20 例,电话员中发生了 4 例骨癌。从事油漆镭盘工人发生骨癌的相对危险度是(A)2(B) 4(C) 8(D)5(E
9、)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24 A描述性研究B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25 主要根据暴露状况来抽取样本的研究是26 能随机分配受试者进入研究组的研究是27 一般而言,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27 A相对危险度(RR)B归因危险度(AR)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D人群归因危险度(PAR)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28 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具有病因学意义的指标为29 反映目标人群中由于某种暴露所致的发病占全部病因所致发病的百分比,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指标为29 A病人个体B病人群体C未患病的个体D未患病的人群E抗体阴性的人群30 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31 社区试验的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疾病 控制 主治医师 相关 专业知识 流行病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