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2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2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20及答案与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2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不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而以工农革命武装的名义发动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平江起义2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重视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C)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D)认为偶然性被必然性所决定3 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 变法通义(C)
2、 日本变政考(D)仁学4 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 城市中心论 ”,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A)反对本本主义(B) 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5 在现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往往出现某个行业中几家大公司通过相互间协商最终确定市场价格,这种情况说明(A)价值规律发生了变化(B)上述市场价格等于商品价值(C)垄断价格规律起作用(D)价格依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这说明(A)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B)一个人的发展仅仅取决于同代人的异地交往(C)直接和间接交往是两种最基
3、本的交往形式(D)交往就是一个人与其他一切人进行的直接或间接交往7 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思路是(A)科研主导(B)开发主导(C)市场主导(D)应用主导8 对客体的“ 物的尺度” 的认识是(A)自我意识(B)对象意识(C)潜在意识(D)传统意识9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 政权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工农民主性质(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D
4、)社会主义性质11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2012 单选)(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13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 ( )。(A)1999 年(B) 2000 年(C) 2001 年(D)2002 年14 “一国两制 ”方针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
5、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15 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B)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C)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因为(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7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18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党中央又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到 2002 年,国家在西部开工30 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 6000
7、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项目总投资额数百亿元。到 2020 年,全国地区发展差异系数(根据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离散系数计算)将控制在 0.747 以下。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A)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B)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C)坚持东中西部平衡发展(D)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20 2005 年 7 月,上
8、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决定给予观察员地位的国家是(A)蒙古(B)伊朗(C)印度(D)巴基斯坦 21 关于土地价格正确的说法有(A)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C)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2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因为(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D)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9、的客观需要23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24 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5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
10、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中国革命具有这种历史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A)帝国主义对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的操纵(B)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地方性农业的广泛存在(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26 以全民公决的方式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国家有(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荷兰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A)扩大就业(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理顺分配关系(D)发展社会事业28 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E)社会主义本质内容29 1996 年 4 月,中国国家主
11、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北京会谈的主要成果有(A)决定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同意建立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会晤机制(C)同意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D)决定全面发展两国务领域的双边合作(E)签署中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 2000 年多选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术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31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
12、的基本原则有:( ) (2011 年多选)(A)罪刑法定原则(B)疑罪从无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三、填空题32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_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3 阶级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_ 、_、_。34 历史观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凡认为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都是_;凡认为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_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_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
13、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_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_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35 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全面_,加快建设_。36 “实事求是 ”中的“是”指的是_。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 625 讲话中指出,_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8 古希腊的_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这一系统论的基本命题。
14、39 _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的形式。同一种_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例如,同样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有的实行民主共和制,有的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有的曾经采取过法西斯制。不同_的国家,又可能采取相同的政体,例如,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都实行过共和政体。另外,同一_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例如,有些资产阶级国家,曾经交替使用过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40 _亦可称作日常的、普通的社会意识。41 _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四、名词解释42 生物圈43 系统44 个体意识 45 推理46 思想路线五、分析题每小题 1
15、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7 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材料:材料 1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材料 2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材料 3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
16、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请回答:(1)分析材料 l,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自抗日战争时期以来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敌人的范围。(2)分析材料 l、2、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3)论述毛泽东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指导意义。48 下面是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材料:材料 1我们积极倡导弘扬奉献精神,不是要人们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去过“清教徒式”
17、的生活。我党允许并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只有把弘扬奉献精神与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激发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弘扬奉献精神,不能与“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原则对立起来。弘扬奉献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贡献到工作当中去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用奉献精神的价值去否定分配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就只能导致继续吃“大锅饭” ,最终使奉献变成空洞的说教。摘自人民网按劳分配与奉献2003 年 7 月 16 日材料 2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某市有一工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星期天到乡镇企业
18、工作,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则给予技术服务费作为酬劳。未曾想,这样的事在当时被认为走违规的,工程师因此受到不公正处理。出现这样令人困惑的事例,原因在于当时对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能否参与分配,在政策上不清楚,法律上不明确。今天,这样的问题早已不存在了,人们正享受着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种种实惠。摘自人民网从“按劳分配” 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02 年 12 月 4 日材料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7 年竞的十三大就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 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的
19、决议指出:“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特别指出: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和实际操作原则上的又一新进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摘自周小川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请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材料 1、2 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实行
20、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2)结合材料 3 说明党中央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3)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49 阅读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材料:材料 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21、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第 204 页,1975 年版)材料 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足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
22、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23、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32-33 页)材料 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
24、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便利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以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模拟 2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