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及答案与解析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回补途径2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年、江南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巴斯德效应3 (山东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Calvin 循环4 (华东理工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光反应5 (华南农业大学 2009 年、华中师范大学 2010 年、江南大学 2008 年、郑州大学2008 年考研试题)葡萄糖异生作用6 (郑州大学 2008 年、江南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糖酵解7 (四川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简述 TCA 循环的牛理意义。8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年
2、考研试题)1mol 丙酮酸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 CO2 和H2O 产生多少摩尔 ATP?由丙酮酸开始画出示意图,标出每步生成 ATP 数量。9 (吉林大学 2009 年考研试题)何谓酵解? 有何作用? 简述其主要过程。10 (吉林大学 2009 年考研试题)什么叫糖异生作用?哪类代谢物可在体内转变为糖?11 (吉林大学 2009 年考研试题)写出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四步氧化反应的反应式及催化反应的酶。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糖异生与糖酵解是否可以同时进行,为什么?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怎样理解具有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微生物自身合成能力强。14 (哈
3、尔滨工业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什么是能荷,利用能荷解释巴斯德效应?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2008 年考研试题)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何被完全氧化。16 (浙江工业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如果 1 分子乙酰辅酶 A 经过 TCA 循环氧化成H2O 和 CO2 可产生 10 分子的 ATP,则 1 分子丙氨酸在哺乳动物体内彻底氧化净产生多少分子的 ATP?在鱼类又能产生多少分子的 ATP?17 (山东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砷酸是否抑制糖酵解途径,为什么?18 (山东大学 2005、2006 年考研试题)HMP 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19 (山东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
4、糖异生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20 (山东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由丙酮酸到 -酮戊二酸的净合成,该过程未消耗 TCA 循环任何中间物,写出一系列酶作用顺序。21 (华东理工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简述酒精厂生产酒精的生物化学原理(写出具体反应)。22 (华中师范大学 20l0 年考研试题)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意义有哪些?23 (中科大 2008 年考研试题)简要说明叶绿体的环路光合磷酸化过程是否产生 O2?是否产生 NADPH?其生理意义是什么?24 (湖南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试述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25 (湖南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为什么
5、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哪些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联系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为什么?26 (中科大 2009 年考研试题)某一化合物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抑制剂。若该化合物被加入以 D-葡萄糖为唯一底物的肝细胞中,那么,它对糖酵解中间产物的浓度有何影响?27 (郑州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叙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28 (郑州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给出糖代谢的主要途径,分别增加果糖-1,6-二磷酸和柠檬酸这两种代谢物的浓度对糖酵解有什么影响?29 (江南大学 2008 年考研试题)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糖异生途径之间如何联系。30
6、(江南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和葡萄糖异生途径之间如何联系?31 (江南大学 2007 年考研试题)碘乙酸抑制酵母糖酵解的实验中:(1)酵母+葡萄糖溶液+三氯乙酸的试管没有气泡产生;(2) 酵母+葡萄糖溶液+ 碘乙酸的试管有少量气泡产生;(3)酵母 +葡萄糖溶液的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试解时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本质。32 (中国药科大学 2006 年考研试题)糖酵解过程中有哪三个调节点?它们受到哪些变构效应剂和激素的调节?33 (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试题)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 NADPH+H+和五碳糖各自有哪些用途? 若生成的五碳糖超过需要,会有哪些去路?34 (西
7、北大学 2004 年考研试题)假定果糖由己糖激酶磷酸化,写出肝脏内 D-果糖转变为乳酸的各步反应方程式、各步反应所需要的酶以及总方程式。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TCA 循环中某些中间产物是合成许多重要有机物的前体。如果TCA 循环的中间产物大量消耗于有机物的合成,就会影响 TCA 循环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有其他的途径不断地补充,称为回补途径。主要有三条回补途径:丙酮酸的羧化、PEP 的羧化作用、天冬氨酸的转氨作用。【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2 【正确答案】 兼性厌氧微生物由有氧生活到无氧生活时,往往会引起细胞产量和葡萄糖等底物摄取速率下降
8、,这种现象称之为巴斯德效应。【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3 【正确答案】 Calvin 循环又称光合碳循环是一种类似于 Kerbs cycle 的新陈代谢过程,其可使起动物质以分子的形态进入和离开这循环后发生再生。碳以二氧化碳的形态进入并以糖的形态离开 Calvin 循环。Calvin 循环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4 【正确答案】 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并不都需要光,凡在光下才能进行的一系列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称为光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电子的传递和质子的转移以及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昔(ATP)的合成。【
9、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5 【正确答案】 葡萄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非糖物质包括丙酮酸、甘油、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或者说凡是能生成丙酮酸或草酰乙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萄糖。糖异生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但在长期饥饿、酸中毒时肾脏的异生作用增强。糖异生的途径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向过程,但不是可逆过程。【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6 【正确答案】 糖酵解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 ATP 的生成。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总共包括10 个连续反应步骤,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7
10、 【正确答案】 (1)在 TCA 循环中底物(含丙酮酸) 脱下 5 对氢原子,其中 4 对氢在丙酮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和苹果酸氧化时用以还原 NAD+,一对氢在琥珀酸氧化时用以还原 FAD。生成的 NADH 和 FADH2,经呼吸链将 H+和电子传给 O2 生成 H2O,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此外,由琥珀酰 CoA 形成琥珀酸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TP。因而,TCA 循环是牛物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 (2)乙酰 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使两个碳原子进入循环。在两次脱羧反应中,两个碳原子以 CO2 的形式离开循环,加上丙酮酸脱羧反应中释放
11、的 CO2,这就是有氧呼吸释放 CO2 的来源,当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脱羧反应减慢,呼吸作用就减弱。TCA 循环中释放的 CO2 中的氧,不是直接来自空气中的氧,而是来自被氧化的底物和水中的氧。 (3)在每次循环中消耗 2 分子 H2O。一分子用于柠檬酸的合成,另一分子用于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水的加入相当于向中间产物注入了氧原子,促进了还原性碳原子的氧化。 (4)TCA 循环中并没有分子氧的直接参与,但该循环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因为只有氧的存在,才能使 NAD+和 FAD 在线粒体中再生,否则 TCA 循环就会受阻。 (5)该循环既是糖、脂肪、蛋白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又
12、可通过代谢中问产物与其他代谢途径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变。【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8 【正确答案】 三羧酸循环是由四碳原子的草酰乙酸与二碳原子的乙酰辅酶 A(丙酮酸氧化脱羧的产物)缩合生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在循环过程中,乙酰 CoA 被氧化成 H2O 和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计算过程如下: 丙酮酸到乙酰辅酶 A 25ATP 异柠檬酸到酮戊二酸 25ATP 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 2 5ATP 琥珀酰胺到琥珀酸 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 5ATP l 摩尔丙酮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共计 125mol
13、 ATP 另解:丙酮酸变成 1 草酰乙酸+1NADH( 还原性辅酶 I);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变成 3NADH+1FADH2(黄素辅酶)+1GTP(看成 ATP);一个 NADH 经过呼吸链可提供 25 个 ATP,2 54=10;一个 FADH2 经过呼吸链提供 15 个 ATP,则 10+15+1=125 mol ATP 1mol 丙酮酸氧化脱羧进入三羧酸循环可产生 1motATP,产生的 4molNADH+H+,经氧化磷酸化可产生425=10molATP,1mol FADH 2 经氧化磷酸化可产生 15molATP ,总共是125molATP。 (2) 示意图如图 9-6 所示。每步生成A
14、TP 数量如下: 从丙酮酸到乙酰辅酶 A 生成 2 5ATP;从异柠檬酸到酮戊二酸生成 25ATP; 从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生成 25ATP ; 从琥珀酰胺到琥珀酸生成 1ATP; 从琥珀酸到延胡索酸生成 15ATP ; 从苹果酸到草酰乙酸生成 25ATP。【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9 【正确答案】 酵解是指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 ATP 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酵解从葡萄糖开始,全过程共有 10 步,可分两个阶段:前 5 步为准备阶段,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分解成三碳糖,每分解一个己糖分子消耗 2 分子 ATP;后 5 步为产生 ATP 的贮能阶段
15、,磷酸三碳糖变成丙酮酸,每分子三碳糖产生 2 分子 ATP。整个过程需要 10 种酶,这些酶都在细胞质中,大部分过程需要 Mg2+。【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0 【正确答案】 非糖物质在肝中能合成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甘油、生糖氨基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可在体内转变为糖。【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1 【正确答案】 (1)异柠檬酸+NAD(P) + 酮戊二酸 +NAD(P)H+H+CO2,异柠檬酸脱氢酶; (2) 一酮戊二酸 +NAD+CoA 琥珀酰 CoA+NADH+H+CO2, 一酮戊二酸脱氢酶; (3)琥珀酸+FAD延胡索酸+FADH 2,琥珀酸脱氢酶; (4)苹果酸+NAD+草酰乙酸+NA
16、DH+H +,苹果酸脱氢酶。【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2 【正确答案】 糖异生与糖酵解是两个相反的代谢途径,一般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因为:高浓度的葡萄糖一 6 一磷酸可抑制己糖激酶,活化葡萄糖 -6-磷酸酶从而抑制酵解,促进了糖异生;果糖-1,6- 二磷酸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果糖磷酸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调控酶,ATP 抑制后者,激活前者,柠檬酸对果糖磷酸激酶亦有抑制作用;果糖一 2,6 一二磷酸是调节两酶活性的强效应物,当葡萄糖含量丰富时,激素调节使果糖一 2,6 一二磷酸增加,从而激活果糖磷酸激酶活性,并强烈抑制果糖一 1,6 一二磷酸酶活性,从而加速酵解,减弱糖异生;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的另一调
17、节酶,其活性受乙酰 CoA 和 ATP 激活,受 ADP 抑制。【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3 【正确答案】 磷酸戊糖途径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成 NADPH,NADPH 可以作为还原力,供给组织合成代谢的需要,如脂肪酸长链的形成,固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等,所以具有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微生物自身合成能力强。【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4 【正确答案】 能荷指细胞内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即 ATP-ADP-AMP 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其关系式为:能荷=ATP+12ADPATP+ADP+AMP。巴斯德效应指兼性厌氧微生物从有氧条件转入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增强,反之,从无氧转入有氧时酵母菌的发酵作
18、用受到抑制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体内积累 ATP,当转入无氧生活时, ATP 会抑制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从而抑制有氧呼吸;反之,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体内积累 ADP,当转入有氧生活时,ADP 会抑制与细胞无氧呼吸有关的酶从而抑制无氧呼吸而使能荷保持在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5 【正确答案】 各中间产物完全降解必须先转化为乙酰 CoA,然后进入 TCA 才能被完全降解,具体来说它们首先转化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通过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烯醇丙酮酸磷酸,其经 EMP 转化为丙酮酸,继而氧化脱羧形成乙酰 CoA 进入 TCA 被完全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
19、【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6 【正确答案】 丙氨酸可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 -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 A 和 NADH,1 分子乙酰辅酶 A 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可产生 10 分子 ATP,1 分子 NADH 通过呼吸链的氧化可产生 25 分子ATP,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 1 分子 NADH,1 分子 -酮戊二酸和 1分子 NH4+。2 分子 NADPH+H+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需消耗 4分子 ATP,因此,1 分子丙氨酸在哺乳动物体内彻底氧化净产生 10+25+252=13 分子 ATP。 如果是鱼类,则脱下的氨基可直接排出体外,不需要
20、消耗 ATP,那么可净产生 15 分子 ATP。【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7 【正确答案】 砷酸不会抑制糖酵解途径。由于砷酸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都与磷酸类似,很多需要磷酸的酶也能与砷酸结合。然而砷酸的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比类似的磷酸化合物差,会被快速水解。3 一 P 一甘油醛和砷酸反应生成砷酸化合物,分解产生 3-P-甘油酸,不能形成 1,3 一二磷酸甘油酸,进而不能由底物磷酸形成ATP,不放能,因此砷酸相当于底物磷酸化的解偶联剂,使 ATP 的产生与糖酵解分离。但砷酸存在时,糖酵解无 ATP 产生,但砷酸并不抑制反应的进行。【知识模块】 糖类代谢18 【正确答案】 HMP 途径是指葡萄糖经转化成
21、6-磷酸葡萄糖酸后,在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裂解成 5 一磷酸戊糖和 CO2。HMP 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一磷酸;产生大量 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与 EMP 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 磷酸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途径中存在 37 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用的碳源谱更为广泛;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HMP 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 糖类 代谢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