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路边有一个老人昏迷不醒,以下哪个因素会增加司马紫衣的助人行为?( )(A)旁边有一堆陌生人(B)旁边的人知道司马紫衣是北大的学生(C)司马紫衣急着要去参加一个宗教活动(D)老人带着一股酒气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爱情三角形理论)中的要素?( )(A)激情(B)承诺(C)亲密(D)道德3 某天,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幸遇到了抢劫犯。他把你打倒在地后,抢走了你的随身财物。他的这种侵犯行为属于( )。(A)敌对性侵犯(报复性侵犯)(B)破坏性侵犯(C)工具性侵
2、犯(手段性侵犯)(D)掠夺性侵犯4 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成分组成,并形成了七种形式。一见钟情属于哪种形式?( )(A)空洞式爱情(B)迷恋式爱情(C)浪漫式爱情(D)虚幻式爱情5 在印尼曾经发生过大规模反华事件,当地土著所持偏见的来源主要可以用哪种理论解释?( )(A)团体冲突论(B)社会学习论(C)认知理论(D)心理动力理论6 司马紫衣在写作毕业论文期间很焦虑,在对同学的言语中常常带有攻击性。这可以用哪种理论解释?( )(A)死亡本能论(B)侵犯本能论(C)动机论(D)社会学习理论7 人们常说“ 投桃报李” ,这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 ( )。(A)功利原则(B)交互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3、(D)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8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体现了下列选项中哪一种吸引 ?( )(A)才能吸引(B)外貌吸引(C)相似吸引(D)邻近吸引9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解释旁观者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却不伸手相助的行为?( )(A)群体极化(B)去个性化(C)亲社会行为(D)责任分散10 许多情境条件都会影响助人行为的发生,比如天气、时间等,当有旁观者出现的时候,助人行为会( ) 。(A)更多地发生(B)更少地发生(C)难以预测(D)更多更快地发生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1 下列哪些现象可能诱发侵犯行为?( )(A)给自行车打气
4、(B)武器效应(C)去个性化(D)观看摇滚乐影片12 施瓦茨的利他行为模式包括( )。(A)对他人需要和自己责任的知觉(B)规范的构建和道德义务感的生成(C)对潜在的反应的估计(D)行动或不行动的反应13 关于侵犯行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工具性攻击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B)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目标的达成上受到阻碍时,他做出攻击反应的可能性提高(C)攻击行为通常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而获得(D)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目标的达成上受到阻碍时,他做出攻击反应的可能性降低14 有研究发现,当一群个体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相处较长一段时间时,异性之间很容易互相吸引。那么引发这种吸引的因素为(
5、 )。(A)个人特质(B)相似性(C)熟悉性(D)接近性15 以下属于侵犯行为的是( )(A)流氓打架(B)老师体罚未完成作业的学生(C)司马紫衣意图对同学进行恶作剧(D)警察抓获小偷16 在 7 月份的某一天,司马紫衣有一股想揍人的冲动。会对司马紫衣的侵犯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 ) 。(A)北京摄氏 40 度温度(B)正在观看的北斗神拳(C)司马紫衣觉得最近过得很失败(D)司马紫衣是男的17 在亲密关系中,自我表露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 )。(A)宣泄(B)自我澄清(C)社会确认(D)社会控制18 偏见与歧视19 侵犯行为20 利他行为21 自我表露22 冲突23 敌意归因偏差24 简述影响服
6、从的因素。25 简述从众、顺从和服从的异同26 本书的作者都是硕士或博士,他们每年要为书的修订、出版、宣传工作而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得到的稿费却很少。平均起来,每位作者每为该书工作一小时所获得的报酬还不到 5 元,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请用认知失调的理论来解释。27 英国的足球流氓举世闻名,他们常常成群结队地闹事,但据说正在生事的足球流氓最怕的不是警察而是手持卡相机的记者,请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该现象28 请简述有哪些社会力量能够在特定方向上改变他人的态度和行为。29 什么是利他行为?30 一父亲在公司收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
7、的猫。请用挫折侵犯理论解释踢猫现象。31 请简述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 是旁观者效应,在匿名条件下会出现责任分散;选项 B 是评价恐惧,害怕他人贬低北大,会以他人认为“北大人应有的行为”进行行动;选项C 是时间压力,有研究表明即使是牧师,并且是去宣讲助人的教义,救人的几率也很低;选项 D 是受助者的特征影响了助人行为,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由外在不可控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人,不愿意帮助由内在可决定原因而使得自己面临困境的人。【知识模块】
8、社会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爱情三元论(爱情三角形理论)的三要素包括亲密、激情、承诺。【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侵犯分为敌对性侵犯(报复性侵犯)与工具性侵犯(手段性侵犯)两种。敌对性侵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旨在将痛苦加于人的侵犯行为。工具性侵犯: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而非以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侵犯行为。【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只有承诺是空洞式爱情;只有激情是迷恋式爱情;既有激情又有亲密是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是虚幻式爱情。斯腾伯格理论将一见钟情归为虚幻式爱情,而 Lasswell、Robsenz
9、 认为一见钟情属于浪漫式爱情。注意区分不同人的理论观点。【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团体冲突论也称为利害冲突论,强调利益和资源是造成群体矛盾的关键,印尼反华主要是因为华人拥有了当地大部分的财富,即产生了利益冲突;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从父母、他人或者媒体上学到了对其他群体的偏见;认知理论则强调人们处理和整合信息过程中产生了偏见这个副产品;心理动力理论则强调偏见是一种替代性攻击,是一种病态人格。【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死亡本能论强调攻击是死本能的一种表现;侵犯本能论强调侵犯行为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动机论强调挫折会引发攻击,论文写作导致焦
10、虑就是一种挫折;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向榜样学习。【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功利原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交互原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人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遇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是指我们会更加喜欢那些一开始对你评价差、后来对你评价好的人。【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际吸引的条件有:熟悉,个人特征(才能、外貌、个性品质)、相似或互补、爱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般是说人
11、在异乡遇到跟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对象时会激发出强烈的人际吸引。【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关于“他人的存在会抑制助人行为的发生”的现象,决策分析的观点认为,责任分散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只有一个人看到了有人处在需要帮助的情境,那么他就会对需要帮助的人负全责,如果没有施以援手的话会遭到所有人的指责。但是如果是很多人在场的情境,那么在场的每个人都有提供帮助的责任与机会,助人的责任被分散,导致人们的不作为。更有可能的是,当在场的人互相不能交流时,会误以为其他人已经施以援手了。【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责任分散以及情境的模糊性,会导致助
12、人行为更少地发生。责任分散在上题已经提到过。关于情境的模糊性是说,如果某一情境确实发生了需要援助的情况,但潜在的助人者有时候是不确定的,那么其他旁观者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情境的判断,就好像你认为有什么事发生,但其他人都没反应,你就会认为或许是自己感觉错了,进而错过了救援机会。【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影响侵犯的因素有: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媒介。给自行车打气、观看摇滚乐影片都会使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唤起错误地归因于他人的挑
13、衅行为,从而实施更高侵犯性水平的报复。武器效应主要是说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使压抑行为外露的阈值降低,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也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施瓦茨的利他行为模式包括激活阶段(对他人需要和自己责任的知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应用 心理 硕士 心理学 专业 综合 社会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