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69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69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未成年人罪犯,可以对其适用无期徒刑(B)对未成年人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对未成年人罪犯判处罚金刑时,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1000 元人民币(D)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正2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认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B)辨认能力
2、是控制能力的基础(C)控制能力是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D)刑事责任能力仅仅是犯罪能力,不是负刑事责任的能力3 关于精神病人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认定精神病人无刑事责任能力,须同时具备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两个条件(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一律不负刑事责任(C)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犯罪,无任何刑事责任能力(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醉酒的人犯罪,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
3、免除处罚(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错乱但在犯罪后又恢复正常的,依然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5 王某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王某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甲胸部,致甲当场死亡。随后,王某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王某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王某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王某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王某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D)王某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
4、处罚6 关于犯罪的特殊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特殊犯罪主体的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而言的(B)教唆犯与帮助犯,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C)由于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故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该罪的共犯(D)并不是每个犯罪都需要具有特殊主体身份7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B)单位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C)单位犯罪的处罚一律采取“双罚制”(D)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国有性质的单位8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构成,又可以由过失构成(B)单位犯罪主体不区分所有制性质(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
5、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依照刑法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D)单位犯罪后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9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10 王某误将面粉当鹤顶红投入刘某水
6、杯中,刘某饮用后安然无恙。这一情形属于(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对象错误(D)手段错误11 关于犯罪主观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认定坚持主观罪过责任原则(B)我国刑法确定了主观(罪过)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C)只要发生危害结果,就必须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D)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12 关于罪过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罪过形式,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B)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C)犯罪动机一般不是犯罪的成立要件(D)犯罪动机往往对量刑起着重要的作用13 下列不属
7、于故意犯罪认识的内容的是( )(A)对行为的认识(B)对结果的认识(C)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D)对违法性的认识14 关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义务(B)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能力(C)行为人对行为本身是过失的(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过失的15 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C)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有认识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要惩罚的是行为人的马虎草率行为16 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目的的是( )(A)
8、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徇私枉法罪17 关于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B)一种犯罪目的可能出于多种犯罪动机(C)一种犯罪动机可能形成多种犯罪目的(D)犯罪目的影响量刑,犯罪动机影响定罪18 狩猎人甲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可能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结果击中乙并造成乙死亡。甲对乙死亡的主观罪过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9 甲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乙,但苦于没有机会。某日,甲与丙约定上山打猎。甲在出发前擦枪时,在与乙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并不慎触动了扳机
9、,枪支走火,击中乙的腿部,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对甲行为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A)甲主观上是直接故意(B)甲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C)甲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甲主观上没有罪过,属意外事件20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关于犯罪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具有同等的意义和价值(B)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C)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D)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22 下列属于犯罪的共同要件的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23 犯罪的客体包括(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简单客体24 关于犯罪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某种社会生活利益(B)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生活利益(C)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生活利
11、益(D)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则不是必备要件(B)一种客体可以表现为多种对象(C)一个对象可以反映多种客体(D)在所有的犯罪中,犯罪对象都遭受了侵犯26 下列属于危害行为的特性的是( )(A)有体性(B)有意性(C)有害性(D)思想性27 下列属于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是;( )(A)法律的明文规定(B)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C)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D)行为人基于自己的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28 下列犯罪中,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逃税罪(D)
12、抗税罪29 狭义的危害结果包括( )(A)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B)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C)物质性的、有形的、可以具体观测的结果(D)非物质性的、无形的、难以具体观测的结果30 关于危害结果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该罪成立与否的基本条件(B)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该罪能否既遂的基本条件(C)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决定了该罪能否成立结果加重犯(D)对某些犯罪而言,危害结果是影响该罪量刑的一个因素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69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13、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法,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时,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判处无期徒刑。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得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即使对未成年罪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也应当依法从轻判处。对未成年罪犯判处罚金刑时,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根据犯罪情节,综合考虑其缴纳罚金的能力,确定罚金数额,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得少于 500 元人民币。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4、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谓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特定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包括对事实真相本身的认识能力和对事实是非善恶评价的认识能力。所谓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认为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只有在具有这种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能成立犯罪并负刑事责任。因此,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能力既是犯罪能力,也是负刑事责任的能力。综上,本
15、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中 B 项的表述过于绝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只有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才不负刑事责任。因此,B 项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16、B。【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醉酒的人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正常承担刑事责任即可。根据刑法第 19 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应以行为人在行为之时的状态为准,因此,D 项的表述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1 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要同时进行医学判断
17、和心理学(法学)判断。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行为人是否因患有精神病而导致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前者属于医学判断,后者则属于心理学(法学)判断。如果医学判断的结论是行为人没有患精神病,心理学(法学)判断的结论必然是肯定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医学判断的结论是行为人患有精神病,心理学(法学)的判断内容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医学和心理学(法学 )的判断过程和结论,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但是,抑郁症并非是刑法第 18 条第 1 款所指的精神病。因此,王某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8、】 犯罪构成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特殊主体,是指除了具备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成立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例如,贪污罪、受贿罪的主体,除要求具备一般主体的条件之外,还必须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不是每一个犯罪都需要具有特殊主体身份,例如,故意杀人罪,就毫无身份的要求。作为特殊犯罪主体的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而言的。教唆犯、帮助犯甚至共同实行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例如,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该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即可以成为该罪的共犯。因此,C 项的表述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19、犯罪构成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关于 A 项。根据 刑法第 30 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因此,A 项正确。关于B 项。就故意、过失内容本身而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并没有什么区别。刑法总则关于故意、过失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单位犯罪。因此,B 项正确。关于 c 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是双罚制,既对单位判处罚金,也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相应的刑罚。例外是单罚制,即只
20、处罚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不再处罚单位本身。因此,C 项错误。关于 D 项。单位犯罪主体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团体。根据有关司法解释,除独资、私营企业外,即使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只要是一个合格的单位,就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存在。因此,D 项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是所有的单位进行的犯罪都构成单位犯罪,只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构成此罪的,才构成单位犯罪。单位必须具有一定资格,即依法成立具有合法经营、管理范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独资、私营企业单位只要具有法人资格就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模拟 6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