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
《《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少年闰土教材解读 “深蓝的天空中 ” (配乐朗读这一段) 这便是少年闰土最精彩的一段。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闰土 教材解读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第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 少年闰土。 1、关于作者 鲁迅,原名 周树人( 1881 年 9 月 25 日 1936 年 10 月 19 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 20 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 运动的支持者。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2、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中说: “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 革命家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 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 写作背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故乡
3、写于 1921 年 1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它所描写 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 。 故乡的素材,是鲁迅 1919年 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 它深刻地概括了 1921 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 中国农村经济 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19 年 12 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
4、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 “ 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 ” 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 故乡之中 。 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 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
5、觉得苦楚难言。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但是要注意的是,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 “ 我 ” 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 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 “ 我 ” 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 中心思想 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异的。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名篇,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 可抗拒的。这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
6、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我”印象中的闰土。用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鲜明图画,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勇敢、机敏的形象。 第二部分(第 2、 3 自然段):讲“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从中也交代了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我”是当时家境还好的少爷,而闰土是在“我”家做忙月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三部分 (第 4、 5 自然段):回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其中用特写的方法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
7、在人们眼前。 第四部分(第 6 16 自然段):写闰土和“我”讲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表现出闰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聪明能干的农村孩子。其中还写了“我”听后发出的感叹。 第五部分(第 17 自然段):写“我”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和相互间的友谊。这里简述了两人都“大哭”、互赠礼物的场面,表现出难舍难分的情感 。最后一句中的“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充满了“我”对闰土无限怀念的深情。 全文以“忆 盼 见 佩 思”为线索分为五段。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
8、分别和友谊。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形象,也反映“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表达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 鉴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技 能现状和本组课文“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感受少年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年 教材 解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