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MRI诊断.ppt
《直肠癌MRI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肠癌MRI诊断.ppt(6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周一早读片,解俊 /刘希胜2017-11-13,CASE 1,2403457 0937107 男,68 因“便血半年余”入院。 查肠镜:距肛门6cm可见一环四周的肿块,本院诊断,直肠癌(T3N1Mx),病理,送检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切除标本: (直肠)腺癌,级,溃疡型,肿块大小6.5cm*4.0cm*1.0cm,癌组织浸润至肠壁浆膜下纤维结缔组织。 上、下切缘及另送(吻合圈)均未见癌残留。 肠周淋巴结及另送(252组)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23、0/1)。 pTNM分期:T3N0Mx。,直肠癌的MRI诊断,总论,直肠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肿瘤之一(40/10万),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男性发病略高,在50岁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98)。其他肿瘤罕见,包括类癌(carcinoid tumor)(0.1%),淋巴瘤(1.3%),间质瘤(小于1)。,总论,在过去的20年中,无论在外科手术、影像检查和肿瘤治疗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高风险的转移和局部复发,其预后较差。 术后,局部复发率据报道为332。(空间很大)。 手术的成功依赖于准确的肿瘤分期和适当的治疗方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1982年Heald等首先提出TME治疗T1、T2期中下段直肠癌。 TME作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已愈来愈得到临床接受。TME能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同时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3、性功能减低和大小便失控等),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已被证明是直肠癌根治的最佳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直肠 周围系膜脂肪、淋巴结包膜,即直肠系膜筋膜目的:减少肿瘤残留在手术区的机会。,冠状面图:直肠肿瘤通过直肠壁进入系膜脂肪和周围淋巴结。TME沿直肠系膜边缘切除达到施行肿瘤的根治。肛门边缘 (蓝色箭头)。,影像学在直肠癌术前的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包括双对比钡剂造影、直肠镜和组织学检查。但这些检查不能反映肿瘤侵犯的深度以及淋巴结的情况,而后二者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随着MRI新技术不断的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功能MRI(包括病变局部扩散加权成像与全身扩散加权成
4、像)得到初步应用,目前用来客观评价直肠的检出和治疗疗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术前分期应确定:1)TNM分期:2)为临床详述肿瘤是否侵犯括约肌是否适合括约肌保留(sphincter-sparing)手术治疗。,检查方法:,常用序列: 1) FSE或快速恢复FSE序列T2WI:2)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优点-高信噪比的图像;软组织与液体之间具有最佳的对比度;减少重复时间,使运动伪影降至最低;血液流动伪影最小化。 3)SE- T1WI:主要用于显示解剖结构。 4)增强扫描(LAVA技术):可显示正常直肠与病变的血供及其相互间关系,同时对于病变的检出和性质的判定有一定帮助。,新技术应用
5、: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热点:b值大小选择、ADC值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术后复发与纤维斑痕的鉴别等。 2)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的一种完全无创性的、无辐射的快速全身扫描的方法,代表了当今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直肠的正常解剖,直肠约长15cm,分3段:下段710cm,中段45cm,上段45cm。 肛管底端被肛提肌插入直肠肌层,了解直肠底端非常重要,因为可评估肿块与肛提肌的距离,肛提肌形成了坐骨直肠窝的顶部,是重要的手术标志。直肠周围充满脂肪组织形成直肠系膜。在直肠系膜内含有淋巴结、血管和几个纤维隔,由
6、直肠系膜带保绕,称为圆周切除区域(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CRM),当进行TME手术时,CRM非常重要的标记。,直肠的正常MRI表现:,MRI可区分直肠壁的3层结构,T2WI在显示直肠壁结构时尤为重要。 最内层为高信号影,代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能鉴别这两层),中等信号层代表固有肌层(muscularis propria); 和外层高信号代表直肠周围脂肪。 直肠腔内线圈能清楚显示直肠壁五层不同信号强度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黏液界面(高信号) ,黏膜(低信号) ,黏膜下层(高信号) ,固有肌层(低信号) ,肠周脂肪(高信号) 。,左上图:白箭头直肠系膜
7、带,黑箭头Denonvillier fascia(1836年) 右图:直箭肛提肌,箭头耻骨直肠肌, 弯箭外侧括约肌,*内侧括约肌,Coronal-T2WI 白线示肛门最底部,黑箭肛提肌, 组成坐骨直肠窝的顶部。,Coronal-T2WI 白箭直肠内层(黏膜及黏膜 下层),黑箭肌层, 刺箭直肠系膜,MRI表现与病理的关系,MRI对直肠癌的确认和分期主要依赖于在T2WI上肿瘤、黏膜和黏膜下层、 肌层、直肠周围脂肪和直肠系膜带的信号强度的不同。直肠系膜在T2WI 为高信号,围绕低信号的固有肌层。肿瘤为中等信号, 直肠筋膜表现为薄的线样低信号,包绕高信号的直肠系膜。,MRI 检查目的,肿瘤的位置:是低
8、位还是高位直肠癌; 肿瘤的大小; 肿瘤周围生长情况; T-分期: T1/T2, T3还是 T4; 直肠环周筋膜; N-分期:系膜内有无淋巴结或者是否超出直肠系膜。,直肠癌的TNM分期T分期,肿瘤分期T1期,T1期的肿瘤定义为肿瘤侵犯黏膜下层而没有侵及固有肌层, 但有时区分T1与T2期非常困难,是由于低的空间分辨率。 内镜微创手术可安全有效地全层切除腺样息肉、原位癌和T1期的直肠肿瘤。,Coronal-T2WI,肿瘤突入肠腔,直肠肌层完整,白箭头直肠筋膜; 病理:肌层完整(*),黑箭肿瘤腺体。,Axial T2WI,coronal T2WI,很难鉴别T1还是T2期 肌层是受压变薄或受侵犯,正常腺
9、体(黑箭)与癌腺体(弯箭)有明确分界(*) 肌层(M)与脂肪(*)完整,且中间分界清晰(箭),肿瘤分期T2期,T2期定义为肿瘤侵犯肌层,肌层与黏膜下层的界限消失。肌层厚度部分消失,而固有肌层和直肠周围脂肪的外缘完整。 T2与T3期的鉴别的关键是直肠周围脂肪是否有侵犯表现为肌层与直肠周围脂肪的分界不清,可见圆形或结节样边界。 在T3期,固有肌层完全中断,与直肠周围脂肪没有明确分界。,Coronal T2WI,MRI示肿瘤侵犯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 病理示肌层(M)完全被肿瘤(箭)浸润,实际工作中由于T1期和T2期直肠癌在MRI上很难分辨,且两期的治疗方案相似,故常将两期合并为T2期;即肿瘤信号局
10、限于肠壁,与周围脂肪交界面完好则判断为T2期。 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肿瘤被认为都属于TME手术范畴内,因此不需要作出区分。 直肠内超声检查可对这类浅表肿瘤做出准确的分期。 预后良好,肿瘤分期T3期,T3期中,肿瘤与直肠筋膜的最短距离非常重要。这对评估TME手术后是否有复发的风险很重要。 若可疑直肠筋膜受累,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预测CRM是否被侵的标准是肿瘤与直肠筋膜之间的距离为6mm。该标准由Beets-Tan et al 在2001年创立。但该标准也有一定的限制:1)瘦弱的患者缺乏直肠周围脂肪,2)由于直肠系膜脂肪缺乏,直肠前壁的肿瘤很难鉴定。,T3期直肠筋膜受侵犯 MRI示肿瘤侵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肠癌 MRI 诊断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