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MRI诊断.ppt
《乳腺MRI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MRI诊断.ppt(10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乳腺病变的MR诊断,乳腺MR检查常规序列,平扫:横断面:不抑制T1W、T2W脂抑、DWI 动态增强1+5(一次平扫+5次动态增强) 乳腺左右分别矢状面:T1W增强 感兴趣肿块加做:单体素MRS 以上4条为基本序列,根据目前病人较多,经讨论对乳腺无肿块者,可减少以下序列:横断面不脂抑T1W 乳腺左右分别矢状面:增强T1W,乳腺MR摄片样板,共五张片,按序列摄片先后如下: 平扫:横断面:T2W脂抑、DWI及ADC图 动态增强1+5(选择:1平扫+增强第1期、第5期) 乳腺左右分别矢状面:T1W增强 对感兴趣区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 拍摄5期动态增强减影MIP图像 重建图像一般层厚3mm,正常乳腺M
2、R分型,致密型:腺体组织占乳腺大部分或全部,T1W及T2W一致性较低及中等信号,MR,钼靶,正常乳腺MR分型,脂肪型:主要由高信号的脂肪组织构成,T1W及T2W均呈高信号,残留部分的索条状乳腺小梁 T1W及T2W呈低及中等信号,钼靶,MR,正常乳腺MR分型,中间混合型:介于致密型及脂肪型两型之间,钼靶,MR,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三型: 渐进型(上升型):病变信号强度呈缓慢持续增强,常见于良性病变(83%94),纤维腺瘤,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平台型:动态早期信号强度到达最高峰,在延时期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良、恶性都可能,恶性约64%,脂肪肉瘤,动态增强血流动力
3、学表现,流出型:动态早期信号强度到达最高峰后降低。提示恶性病变(87%),侵润型导管癌,乳腺恶性肿块MR特点,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及毛刺或蟹足状改变 平扫T1W表现为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成胶原纤维占有比例大则呈较低信号,细胞和水含量高则信号强度呈较高信号 动态增强:乳腺癌信号时间强度曲线呈流出型或平台型,强化方式多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低,MRS可见胆碱峰,良性肿块的MR特点,肿块形态多呈圆形及卵圆形,边缘清楚及光滑平扫T1W表现多呈等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结构不同而异,如纤维腺瘤,纤维成分多信号强度低,细胞和水含量高则
4、信号强度高。如囊肿,T1W成低信号,T2W呈高信号,边缘光滑 动态增强:乳腺大多良性肿块呈渐进性强化,信号时间强度曲线呈上升型,强化方式多由中心性向外扩散,呈离心性强化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MRS未见明显胆碱峰,DWI应用原理,DWI是目前唯一测量人体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检出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现含水组织学和生理学的早期改变。描述组织弥散能力一般采用ADC (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测量。恶性肿瘤细胞繁殖旺盛,细胞密度较高,细胞外容积减少,同时,细胞生物膜的限制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也增强,这些综合因素阻止了恶性肿瘤内水分子的有效运动,限制了扩散,因而A
5、DC值降低。良性病变细胞密度较低,细胞外间隙较大,则ADC值较高,利用DWI原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但由于DW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信躁比尚较低,不宜单独用于乳腺疾病的MR诊断,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与DWI联合应用,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0级: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不够完整。 I级:未见异常。 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
6、恶性的比例小于2。 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 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 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 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乳腺恶性肿块的病例介绍,乳腺癌 淋巴瘤 乳腺导管乳头状癌 脂肪肉瘤,病例1 48岁,MR号: 70519,发现右乳肿块10天。 病理诊断:侵润性导管癌,b值=800时 DWI呈高信号,ADC图信号较低,ADC值为0.889 (x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流出型,MIP最大信号影,SUB-MIP:显示肿
7、块血供情况,病列2:钼靶片显示乳腺呈致密型,女,43岁,发现左乳内上肿块数月。 钼靶片显示呈致密型乳腺,难以显示病灶,T2W脂压图像显示:左乳内上局部一小结节灶,呈略高信号,左乳内侧深部有一肿块,B值800时,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值约0.7810-3 mm2/s,增强后可见病灶强化明显,病灶近胸壁,加之腺体致密,X线极易漏诊。病理:浸润性导管癌,SUB+MIP,右上乳腺癌(动态增强),右乳上极不规则小结节,大小约56mm 病理:侵润性导管Ca,病列3,右上乳腺癌动态曲线,病例4 52岁,发现左乳肿块数月,压脂T2W,左乳病灶呈等高信号,隐约可见,b值=800s/ mm2 DWI图
8、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值约0.8110-3 mm2/s,3D-FHLAS平扫病灶呈等信号,动态早期见明显不均匀强化,SUB+MIP 可见左乳肿块早期强显著,患侧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增粗,并见腋前强化的淋巴结,SUB+MIP 矢状位可见肿瘤供血血管增粗、丰富,并见腋前强化的淋巴结,SUB+MIP,冠状位重建,增强后,矢状位扫描3D重建,对病灶范围进行多方位观察,动态增强,可见早期强化并快速流出 曲线呈流出型。 MR诊断:左乳Ca;BIRADS评分5级。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病例5:左乳多中心性乳腺癌,R,L,55岁,发现左乳肿块数月,病例5多中性乳腺癌,T1W,T2W,T2W脂压序列显示
9、:左乳近胸壁处见不规则肿块,并见左乳内侧局部形态稍隆起,信号略异常,边缘欠清,DWI呈高信号,ADC图信号均显示较低, 值为1.0210-3 mm2/s,增强后可见两处病灶呈增强早期明显强化,近胸壁处病灶呈环形强化。,近胸壁处病灶累及胸大肌,并可见典型之环状强化征;MIP可见两处病灶。 病理证实:两处病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定义:指乳腺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相互分开的癌块, 一般是二到三个,多的可达到八到十个 诊断多中心性乳腺癌有两种标准: 、病灶之间距离须3cm以上。 、病灶之间只要有一段正常组织,无须特殊的距离要求,病例6:女,39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腺 MRI 诊断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