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ppt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ppt(16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Complexometric Titration,分析化学,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理解络合物的概念;理解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的原理。 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掌握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的方法;学会络合滴定误差的计算。 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和结果计算。,本章提纲,6-1 概述 6-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6-3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6-4 EDTA滴定曲线 6-5 络合滴定指示剂 6-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6-7 提高络合滴
2、定选择性的方法 6-8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6-1 概述,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络合滴定法:利用形成络合物的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例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氰化物。,Ag+与CN-络合,形成难离解的Ag(CN)2-络离子(K形1021) Ag+2CN-=Ag(CN)2-当滴定达到计量点时,稍过量的Ag+就与Ag(CN)2-反应生成白色的AgAg(CN)2沉淀,使溶液变浑浊,而指示终点。 Ag+ + Ag(CN)2-= AgAg(CN)2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2. 在一定反应条
3、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3. 反应速度要快。4. 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无机络合剂:大多数无机络合物的稳定性不高,而且还存在分步络合等缺点。在分析化学中,主要用于干扰物质的掩蔽剂和防止金属离子水解的辅助络合剂等。有机络合剂: 应用有机络合剂(多基配位体)的络合滴定方法,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滴定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络合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thyt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简称EDTA)。,氨羧络合剂: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强的络合原子,可
4、以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络合物。,在络合物滴定中常遇到的氨羧络合剂:(一)氨三乙酸, (二)乙二胺四乙酸 (三)环己烷二胺四乙酸, (四)二胺四丙酸 (五)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六)三乙四胺六乙酸,二、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在水中难溶。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
5、液。,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2-,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 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EDTA二钠盐的溶解度较大,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可镕解11.1克,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3moLL-1。由于EDTA二钠盐水溶液中主要是H2Y2-,所以溶液的pH值接近于1/2(pKa4+pKa5)4.4
6、2。在任何水溶液中,EDTA总是以H6Y2+、H5Y+、H4Y、H3Y-、H2Y2-、HY3-和Y4-等7种型体存在。它们的分布系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61所示。,图6-1 EDTA各型体的分布曲线,pH 主要存在型体0.9 H6Y2+0.91.6 H5Y+ 1.62.16 H4Y2.162.67 H3Y-2.676.16 H2Y2- 6.1610.2 HY3-10.2 主要 Y4-12 几乎全部Y4-,从图61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时,EDTA的主要存在型体如下:,在这七种型体中,只有Y4-能与金属离子直接络合,溶液的酸度越低,Y4-的分布分数就越大。因此,EDTA在碱性溶液中络合能力较强。
7、,三、金属离子- EDTA络合物的特点,1.络合物稳定,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高。由于EDTA的阴离子Y4-的结构具有两个氨基和四个羧基,所以它既可作为四基配位体,也可作为六基配位体。因此,在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金属离子均能与EDTA形成多个五元环,所以比较稳定。2.络合比简单,绝大多数为1:1,没有逐级形成现象存在。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螯合物部是1:1络合物,只有Zr()和Mo()与之形成2:1的络合物。金属离子与EDTA的作用。其构型如图62所示。,三、金属离子- EDTA络合物的特点,3. 络合物大多带电荷,水溶性较好,络合反应的速率快。除AI、Cr、Ti等金属离子外,一般都能迅速地完成。
8、4. 络合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金属离子的颜色。即无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则形成无色的螯合物,有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物时,一股则形成颜色更深的螯合物。 如: NiY2- CuY2- CoY2- MnY2- CrY- FeY-蓝色 深蓝 紫红 紫红 深紫 黄,图6-2 EDTA-Co(III)螯合物的立体结构,6-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一)ML型(1:1)络合物 M+L=ML K形=ML/ML K离解=1/K形K形越大,络合物越稳定;K离解越大,络合物越不稳定。,(二)ML4型(1:4)络合物 1.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与逐级离解常数现以Cu2+与NH3的
9、络合反应为例。由于NH3是单基配体,所以它与Cu2+反应生成的络合物Cu(NH3)4+是逐级形成的.第一级形成常数:Cu2+NH3= Cu(NH3)2+K1=Cu(NH3)2+/Cu2+NH3=1.4104,第二级形成常数:Cu(NH3)2+NH3= Cu(NH3)22+K2=Cu(NH3)22+/Cu(NH3)2+NH3 =3.1103第三级形成常数: Cu(NH3)22+NH3= Cu(NH3)32+K3=Cu(NH3)32+/Cu(NH3)22+NH3 =7.8102第四级形成常数:Cu(NH3)32+ +NH3= Cu(NH3)42+K4=Cu(NH3)42+/Cu(NH3)32+NH
10、3 =1.4102,络合物形成常数(对ML4型来讲)的一般规律是:K1K2K3K4原因:随着络合体数目的增多,配体间的排斥作用增强,稳定性下降。,1. 络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与逐级离解常数,络合物的离解常数,离解常数:如果从络合物的离解来考虑,其平衡常数称为“离解常数”。第一级离解常数: K1=1/K4=7.410-3第二级离解常数: K2=1/K3=1.310-3第三级离解常数: K3=1/K2=3.210-4第四级离解常数: K4=1/K1=7.110-5,2.络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在许多络合物平衡的计算中,为了计算上的方便,常使用累积形成常数。用符号表示。第一级累积形成常数:1=K1第二级
11、累积形成常数:2=K1K2第三级累积形成常数:3=K1K2K3第四级累积形成常数:4=K1K2K3K4,累积形成常数的应用:由各级累积形成常数计算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平衡浓度。 ML= 1ML ML2= 2ML2 MLn= nMLn,3.总形成常数和总离解常数,总形成常数:最后一级累积形成常数又叫总形成常数; 总离解常数:最后一级累积离解常数又叫总离解常数。对上述1:4型如Cu(NH3)2+的络合物K形=4;总形成常数与总离解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即 K离解=1/ K形,4.络合剂的质子化常数,质子化常数:络合剂不仅可与金属离子络合,也可与H+结合,称之为络合剂的酸效应,把络合剂与质子之间反应的
12、形成常数称之为质子化常数(KH)。 如 NH3+H+=NH4+KH=1/Ka=Kb/Kw显然, KH与Ka互为倒数关系。,EDTA的质子化常数,对EDTA,络合剂Y也能与溶液中的H+结合,从而形成HY、H2Y、H6Y等产物。 其逐级质子化反应和相应的逐级质子化常数、累积质子化常数为: Y+H+=HY K1H=HY/YH+=1/Ka6 1H=K1H HY+H+=H2Y K2H=H2Y/HYH+=1/Ka5 2H=K1H K2H H5Y+H+=H6Y K6H=H6Y/H5YH+=1/Ka1 6H=K1H K2H K6H,累积质子化常数的应用:由各级累积质子化常数计算溶液中EDTA各型体的平衡浓度。
13、HY= 1HYH+ H2Y= 2HYH+2 H6Y= 6HYH+6,二、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当金属离子与单基配体络合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的差别不大,因此,在同一溶液中其各级形成的络合物,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其各型体存在的比值与游离络合剂的浓度有关。 当我们知道了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游离络合剂的浓度及其相关络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值时,即可计算出溶液中各种型体的浓度。,以Zn2+与NH3的络合反应为例。假设溶液中Zn2+的分析浓度为 CZn 。此值显然等于溶液中Zn2+的各种型体浓度的总和,即CZn =Zn2+Zn(NH3)2+Zn(NH3)22+Zn(NH3)32+Zn(NH3)4
14、2+ 而 0=Zn2+/ CZn 1=Zn(NH3)2+/ CZn =1Zn2+NH3/ CZn2=Zn(NH3)22+/ CZn =2Zn2+NH32/ CZn3=Zn(NH3)32+/ CZn =3Zn2+NH33/ CZn4=Zn(NH3)42+/ CZn =4Zn2+NH34/ CZn, 0+1+2+3+4=1 CZn = Zn2+1Zn2+NH3+2Zn2+NH32+3Zn2+NH334Zn2+NH34 =Zn2+1+1NH3+2NH32+3NH33+4NH34 ,同理,得,同理,得,2=2NH320 3=3NH330 4=4NH340 对MLn型络合物,则有:n=MLn=MLn/c
15、M =nLn/1+1L+2L2+nLnn =nLn0 或者 MLi= i cM,结论:各型体的分布分数与溶液中游离氨的浓度有关,而与总浓度无关。因此,根据上述各式,只要知道值,就可以计算出在不同游离氨的浓度下,各型体的值。如图63所示。已知值和总浓度,就可以计算出各型体的浓度。,图6-3 锌氨络合物各型体的分布曲线,例6-1 已知Zn2+-NH3溶液中,锌的分析浓度=0.020molL-1,游离氨的浓度NH3=0.10 molL-1,计算溶液中锌氨络合物各型体的浓度,并指出其主要型体。,解 锌氨络合物的各积累形成常数lg1-lg4 分别为2.27,4.61,7.01,9.06。NH3=0.10
16、 molL-1, =0.020molL-10= =1/1+1NH3+2NH32+ 3NH33+4NH34 =10-5.1 1= =1NH30 =10-3.832= =2NH320 =10-2.493= =3NH330 =10-1.094= =4NH340 =10-0.04,例6-1,解得,各型体浓度为: Zn2+=0 CZn =10-6.8molL-1 Zn(NH3)2+=1 CZn =10-5.53molL-1 Zn(NH3)22+=2 CZn =10-4.19molL-1 Zn(NH3)32+=3 CZn =10-2.79molL-1 Zn(NH3)42+=4 CZn =10-1.74mo
17、lL-1 主要型体的判断: 1. 根据的大小来判断 2. 根据各型体平衡浓度的大小来判断 结论:Zn(NH3)42+为主要型体。,6-3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 条件形成常数,在络合滴定过程中,遇到的是比较复杂的络合平衡体系。在一定条件和一定反应组分比下,络合平衡不仅要受到温度和该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而且也与某些离子和分子的存在有关,这些离子和分子,往往要干扰主反应的进行,以致使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降低。,一、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一)滴定剂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1.酸效应M + Y MYHHY , H2Y, H3Y, 定义: H+与Y4-离子的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或由于H+
18、的存在,使络合体Y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也叫质子化效应或pH效应。,酸效应系数Y(H) Y(H)= cY /Y=1/YcY表示络合反应达平衡时,未与M络合的EDTA的总浓度.cY=Y+HY+H2Y+H3Y+H6Y可见:在副反应中Y型体的分布分数Y与酸效应系数Y(H)成倒数关系。,1.酸效应,酸效应系数Y(H)的计算:根据多元酸有关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Y(H)=(H+6+Ka1H+5+ Ka1Ka2H+4+ Ka1 Ka2Ka6)/ Ka1 Ka2Ka6 =H+6/ Ka1 Ka2Ka6 + H+5/ Ka2 Ka3Ka6 +H+4/Ka3Ka4Ka5Ka6+H+3/Ka4
19、Ka5Ka6+H+2/Ka5Ka6+H+/Ka6+ 1可见,Y(H)只与溶液中H+有关,是H+浓度的函数,酸度越高,Y(H)越大,酸效应越严重。,酸效应系数Y(H)的计算:根据质子化常数来表示cY=Y+ 1HYH+ +2HYH+2 +6HYH+6即Y(H)=1+1HH+2HH+2+6H H+6=1+iHH+I (1),例6-2 计算 pH等于5.00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Y(H)和lgY(H)。,解:已知EDTA的各累积质子化常数lg1Hlg6H分别为:10.26、16.42、19.09、21.09、22.69和23.59,H+=10-5.00mol/L,将有关数据代入式Y(H)=1+1HH+
20、 +2HH+2+6HH+6 得Y(H) =1+1010.2610-5.00+1016.4210-10.00+1019.0910-15.00+1021.0910-20.00+1022.6910-25.00+1023.5910-30.00=1+105.26+106.42+104.09+101.09+10-2.31+10-6.41=106.45 所以 lgY(H)=6.45,2.共存离子的影响若溶液中同时存在可与EDTA发生络合反应的其它金属离子N,则M、N与EDTA之间将会发生竞争,N将影响M与EDYA的络合作用。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则 Y(N)= cY /Y cY=Y+NY Y(N)= Y+NY
21、/Y = 1+KNYN (2),M + Y MYNNY,3.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若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存在,则 cY=Y+HY+H2Y+H3Y+H6Y +NY 由H+和N所引起的Y的总副反应系数为;Y= CY /Y =(Y+HY+H2Y+H3Y+H6Y +NY)/Y= (Y+HY+H2Y+H3Y+H6Y)+(Y +NY-Y)/Y,Y =(Y+HY+H2Y+H3Y+H6Y)/Y +(Y +NY)/Y - Y/YY =Y(H)+Y(N)-1 讨论: 当Y(H)或Y(N)1,YY(H)+Y(N) 或Y(H)Y(N) ,YY(H):Y(N)Y(H),YY(N),例6-3 某溶液中含有EDTA、Pb2+和
22、(1)Ca2+,(2)Mg2+,浓度均为0.010mol/L。在pH=5.0时,对于EDTA与Pb2+的反应,计算两种情况下的 Y 和lgY值。,解: 对于EDTA与Pb2+的反应,受到酸效应和共存离子的影响。 查附录一之表4,pH=5.0时lgY(H)=6.45;由查附录一之表3可知,KPbY=1018.04, KCaY=1010.7,,KMgY=108.7由于络合物的形成常数相差很大,可以认为EDTA与Pb2的反应完成时,溶液中CaY的浓度非常低,Ca2+0.010mol/L=10-2.00 mol/L;镁共存时的情况类似。,例6-3,解:由式 Y(N)=1+KNYN 可得: (1) Y(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络合 滴定法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