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算机络模型.ppt
《第三章 计算机络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计算机络模型.ppt(7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1. 网络标准化组织(1),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Sector (ITU-T),http:/www.iso.org/iso/en/ISOOnline.frontpage,http:/www.itu.int/home/index.html,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
2、I),http:/www.ansi.org/,1. 网络标准化组织(2),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http:/standards.ieee.org/,http:/www.eia.org/,1. 网络标准化组织(3),ATM Forum,Frame Relay Forum,ISOC Internet Society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3、 Task Forcehttp:/www.ietf.org IRTF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1. 网络标准化组织(4),技术顾问,技术架构项目研究,Internet协议,1. 网络标准化组织(5),1. 网络标准化组织(6),我国的国家标准 按部门/行业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指导下进行 标准的制定方式 等同采用:直接引用国际标准(翻译) 等效采用:技术内容和编写风格略有差异 参照采用:根据国家特点,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 计算机网络(包括信息技术)方面标准均为等同采用 国家标准以GB XXXX的形式公布,1. 网络标准化组织(7),标准的特点 滞后于实物(
4、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标准具有时效性(改进刷新,废除) 标准的制订者:研究人员、厂商代表 厂商的重要性:验证标准,推广标准(产品化) 厂商可能的排他性:市场因素。,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Host Terminal,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The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Model.,Application,Presentation,Session,Transport,Net
5、work,Data link,Physical,Network,Data link,Physical,1,2,3,4,5,6,7,Application,Presentation,Session,Transport,Network,Data link,Physical,Data link,Physical,终端,终端,Subnet,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设计思想抽象 标准的本身应当独立于实现的具体环境 确定总体框架和模块的接口方式 确定模块的外观特性(可提供的服务) 确定模块的协议规范(确保服务提供应遵循的规则),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4),设计方法分解 将整个系
6、统功能分解为子模块 并通过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交换的数据结构和时序进行约定 协调模块之间的动作,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互操作性 根据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采用具有层次结构的模型与之对应。,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5),模块划分的原则 独立性:减少模块间交互的信息,降低依赖性 单向性:模块间的引用坚持单向性,降低实现难度 增值性:各模块在使用下层服务的基础上,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提供增值服务 同构性:互连的系统应当具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适用性:同构系统的相同层次之间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通信,并借助于下层服务予以实现,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6),我们的数据是如何发出去的呢? 数据流向?
7、,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7),数据封装和解封过程,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8),OSI的相关术语 一般术语 “开放” 所遵循的标准是开放的 遵循标准的系统是开放的 同构和异构系统之间的对等开放 “开放系统互连” 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之间的通信,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9),l “层” 开放系统的逻辑划分,代表功能上相对独立的一个子模块 若(N)层表示OSI层次结构中的任一层,则有(N1)层表示该层次的上邻层(N1)层表示该层次的下邻层 “层服务” 同一主机上的不同层次之间 本层(n)向上层(n+1)提供的通信能力,是(n)以下所有子层的服务之和 上层的通信同
8、过下层来实现,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0),“对等层” 位于不同主机之间相同层次的OSI子层 “层协议” 不同主机对等层之间 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所定义的语义、语法和时序约定 “层功能” 完成制定服务和通信的能力 “层实体” 层功能实现的真正承担者(相应的硬软件),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1),服务原语 原语的特点(功能要么完全执行,要么。?) 层服务被引用的接口 服务原语由原语名和原语参数两部分组成 服务原语主要分为两大类 无确认的原语类型 有确认的原语类型 Reguest原语 (n+1-n) Confirm原语 (n-n+1) Indication原语(n-n+1)
9、Response 原语(n+1-n),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2),上层程序,本层程序,下层程序,N-conn req,N-conn Cnf,上层程序,本层程序,下层程序,N-conn Ind,N-conn Rsp,Interface,对等层,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3),层间通信,N,N - 1,Ph,N,N - 1,Ph,实 际 数 据 传 输,物 理 媒 体,N + 1,N + 1,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4),数据类型 数据单元(DU):OSI环境中交换的数据 服务数据单元(SDU):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 接口数据单元(IDU):相邻层界面上体现的
10、数据单元 IDUSDU ICI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PDU的内容和格式由协议精确地定义。,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5),(N+1)PDU,(N)SDU,(N)SDU,(N+1) 层,(N) 层,I D U,(N)PDU,(N-1)SDU,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6),OSI层功能的分配 应用层(A),利用下层的服务,支持各种应用服务要求 表示层(P),解决异种系统之间的信息表示问题,屏蔽不同系统在数据表示方面的差异 会话层(S),提供控制会话和数据传输的手段 运输层(T),屏蔽通信子网差异,以及用户要求和网络服务之间的差异 网络层(N),利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计算机 模型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