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 晋咸和三年( 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 4名登山队员失踪 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C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原因而导致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危害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故 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 没有对人类造成危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
2、住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自然的和有害的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 建 “西气东输 ”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 “西气东输 ”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
3、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 解题的关键。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需。此是放火作 保 俚醚唐 蛎庥谒 印! 保何扪娴奈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造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现象的是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台风过境 【小题 2】从材料中可知,此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隆冬季节 B盛夏季节 C初春季节 D仲秋时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雨过天晴
4、,其气温下降,故判断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小题 2】材料中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 ”可分析,此时应为初春季节,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霜冻天气危害农业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并结合材料的基本信息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 ”即可判断。 下表为 2007年 9月影响我国的第 13号台风 “韦帕 ”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题。 时间 17日 16时 18日 19日 19时 20日 06时 10时 19时 20时 05时 12时 台风 中心 位置 经度 123.8 123.4 12
5、1.6 121.4 119.9 118.8 119.4 122.5 纬度 24.3 24.8 26 26.2 27.6 30.2 34.1 37.1 中心气压 (百帕) 960 930 925 930 940 995 998 998 【小题 1】 “韦帕 ”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C东北方向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小题 2】 “韦帕 ”势力最强的时刻出现在 A 17日 16时前后 B 18日 10时前后 C 18日 20时前后 D 20日 12时前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结合表格的时间、经纬度信息即可判断台风移动的方
6、向。 【小题 2】直接根据表格的中心气压值判断, 18日 10时前后该地区的中心气压值最低,故判断可能为台风中心过境时。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影响过程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能抓住表格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经纬度的变化判断方向和气压值的高低判断台风的影响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表示 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小题 2】 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7、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灰主要分布在火山的西北方向且离火山越远厚度越小,由此可以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东南风。 【小题 2】火山灰使近地面气温下降,则反映了火山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借鉴云层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的原理分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火山灰厚度等值线与风向的关系,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即可。注意知识
8、的迁移应用。 下表是 2003年 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题。 时间 气温( )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 /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小题 1】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小题 2】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明显下
9、降,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风速明显加大,故判断可能为台风影响,其中心气压为低压。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特征为狂风暴雨。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表中的气压、风速、降水等基本信息,并结合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变化过程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修建水库后 河流径流量增加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 B C D 【小题 2】可调节河流径流
10、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植树造林 人工降雨 疏浚河道 退耕还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库建设只是改变了河流径流量的时间变化,而不能使河流径流量增加, 错误;水库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故 正确;水库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故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则旱涝灾害减少, 正确。 【小题 2】植树造林,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减轻河流中下游的泥沙淤积,而利于降低洪涝灾害, 正确;而人工降雨和疏浚河道不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湖泊能加强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库建设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
11、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工程建设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和周边地理环境 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植被、水库、湖泊和地下水等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2008年 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读图回答题。 据上图提供信息分析,形成这次持续雨雪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显示我国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有较强的冷锋,强大的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太平洋的水汽很难到达大陆;而西南部有一范围较大的准静止锋存在,说明该处有来自西南方向的气流,暖气团沿着锋面上升是锋面附近形成降水的主 要原因。故判断此次
12、持续性雨雪天气是受来自印度洋水汽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冷锋和准静止锋符号,进而判断影响我国南方的主要天气系统,并掌握锋面降雨的基本原理即可判断。 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题 1】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 A地 B C地 C B地 D D地 【小题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哪一条路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泥石流形成于山谷中,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 B处等高线 “凸高为低 ”,判断为山谷,故可能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小题 2】泥石流发生于山谷之中,故等高线应符合 “凸高为低 ”,而针对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则应沿着山坡向高处跑,故应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即 线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自然灾害的形成、自救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能掌握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的关系,并结合等高线分布的基本原理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并掌握泥石流发生时的准确逃生路线的基本原则即可判断。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
14、下图。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小题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自然灾害的种类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救灾人员的数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小题 2】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
15、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 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常见自然灾害的救援设备和影响救灾时间的基本因素等内容分析。 据上海市环保局统计,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 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造成苏州河等 14条河流终年黑臭。黄浦江每年出现黑臭的天数: 1976年为 30天, 1978年后每年超过 100天,最高的达到 151天。据此完成题。 【小题 1】上海市排放到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16、 C海水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 【小题 2】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为 生产和生活所用,根据上海市情况,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 A大力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洁的河水 B淡化海水或借长江水冲洗净化河水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 D将自来水厂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上海是一个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特大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水多。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A、 B、 C三项在目前情况下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现状,生活用水取水口可以迅速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
17、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和污染源,并结合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一般效果即可判断。 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天气 D生态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量偷猎藏羚羊 ”,属于破坏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危害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抓住人类活动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抓住 “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即可判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普通家庭。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1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小题 2】以下措施中能够明显减轻轿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是 ( ) A北京实行轿车单双号限行政策 B城市部分路段限速行驶 C部分时段,禁止大型货车 通行 D禁止一切小排量轿车上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交通工具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扬尘、汽车尾气等的污染,将导致城市大气质量的下降。 【小题 2】单双号限行可使上路轿车量减少,改善大气质量。城市部分路段限速行驶、禁止大型货车通行,主要是为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小排量轿车
19、一般尾气排放量小,因此应鼓励质量合格的小排量轿车上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城市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拥挤问题,注意区别判断即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 【小题 2】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
20、中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塑料包装 ”的主要危害即在于其难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而 “纸包装 ”则利于分解。 【小题 2】废旧电池的主要危害在于其中的重金属,一旦进入水体、土壤而导致重金属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性。能掌握塑料包装和废旧电池的主要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 a表示污水处理, b表示污水
21、收集 B a表示污水排放, b表示污水处理 C a表示水的利用, b表示水的污染 D a表示水的污染, b表示污水处理 【小题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小题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据图 5,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转化为废水,
22、故 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 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a为污水处理。故 A项正确。 【小题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故 C项正确。 【小题 3】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和循环过程判断,注意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判断即可。读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
23、炭占 70%左右。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大量燃烧煤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事件 D水体污染 【小题 2】近 40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汉白玉雕像被严重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 A燃煤产生颗粒,作为凝结核使城市降雨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产生的烟熏坏了汉白玉雕像 D燃煤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形成酸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量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 【小题 2】腐蚀建设和文物古迹,属于酸雨的主要危害,结合酸雨的形成原因即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的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甘谷县 甘谷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