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 B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 选项 B、 D为人为灾害,选项 C没有承灾体。本小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即可作答。自然灾害
2、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008年 7月 25日热带风暴 “凤凰 ”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 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 “凤凰 ”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 【小题 2】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 海啸 风暴潮 地震 狂风 暴雨 沙尘暴 A B C D 【小题 3】目前对台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卫星 B航天飞机 C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
3、题 1】有题文可知,热带风暴 “凤凰 ”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气旋,中心是低压,是一个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与图 C对应。 【小题 2】台风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方式实现的。 【小题 3】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其中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福建沿海地区台风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概念、成灾及防御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下面那种灾
4、害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三大自然灾害 ”(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蝗灾 答案: D 试题分析:蝗灾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三大自然灾害 ”。 考点:本题考查蝗灾危害的严重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我国历史上造成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蝗虫,曾经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 ) 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B使用 “毒鼠强 ”等化学药品灭鼠 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 D禁止药物灭鼠 答案: A 试题分
5、析: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考点:本题考查鼠灾的防治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常识的考查。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鼠灾的种类、危害及特点等知识点。 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考 点:本题考查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自然灾害有两种基本要
6、素,即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 2)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且该 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小题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虚线为泥
7、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哪一条路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B地。因为 B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凸高为谷,即 B地处沟谷地带,最易发生泥石流。 【小题 2】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沟谷的两侧山坡逃生,跑得越快越好。 考点: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与泥石流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泥石流在山谷形成冲刷层,等高线加密。( 2)泥石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
8、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另外还需知道我国的泥石流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东呈零星分布。 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小题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
9、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震是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滑坡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滑坡多发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地震有可能诱发滑坡,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 【小题 2】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地震灾害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滑坡多发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滑坡的
10、成因与危害。 点评:本题难 度较大,考查了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与分布,现将其内容总结如下: 【知识总结】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与分布 类型 成因 基本知识 基本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地 震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 坡 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 )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
11、平衡的触发作用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泥 石 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题。 【小题 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 B C D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旱灾
12、C冻害 D洪涝灾害 【小题 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海拔高,距海近 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 D纬度较高,海拔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其主要原因有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冻害。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小题 3】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灾情大小的影响因
13、素。知道东北地区是因为纬度高导致的气温低;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导致的气温低。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 在影剧院 ,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跳楼,排除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避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实用性强,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破坏性
14、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走进生活】如何正确避震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最有效的办法是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专家的研究表明:正确的避震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候,人们是否掌握了 地震常识,是否预先考虑准备了方案,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可以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 一、要有正确避震的思想准备 要就近避震,因为地震到来的时候,会造成建筑物的
15、倒塌,在楼房教室里的人要跑出去是很难的,如果跳楼,将造成意外的伤亡。我们要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地震,有坚固支撑物的旁边就是安全的地方。我们要自我保护,因为我们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头和胸,可以用手抱着头、或者用书包护着头。同时要听指挥,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迅速的离开教室、建筑物,不能拥挤避免踩伤。要团结互助,年纪大的帮助年纪小的,照顾身体不好的同学、老人总 之,我们要有就近避震、寻找安全地、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思想,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生命。 二、根据避震的思想准备要求,可以制定正确的地震方法 如果在学校 1、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待地震过去,千万不能跳楼。 2、在老师的带领组织下,护
16、头快速通过楼梯过道,千万不要慌乱拥挤。 3、避开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蹲下,不要乱跑。 如果在家里 1、迅速就近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边(牢固的桌下或床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 2、迅速关闭煤气和电源。 3、快速冷静离开楼房。 遇特殊危险场所的避震 1、燃气泄漏 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2、造成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葡萄逆风前进。 3、工厂的毒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绕到逆风方向去,不要顺风跑。 三、地震发生时必须牢记几个方面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炕)上; 千万不要跳楼; 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 千万不要到窗边去; 千万不要呆在楼梯上; 千万不要乘电梯; 千万不要到
17、处乱跑,特别不要去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与水资源利用不当都是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退化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土地退化的原因、形式。现将其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
18、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 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其产生原因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土地质量退化的主要形式有: 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由自然界发生风力、洪水(水力)和机械重力及人为滥垦、滥伐、滥牧等原因所致。 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盐碱化。主要由灌溉不当和排水不畅引起。 土地次生潜育化。是水田土地的退化形式,主要由排灌不当和不合理耕作制度所造成。 土地污染。主要是由工业 “三废 ”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生物污染(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此外,还有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地质量退化等。土地退化 严重
19、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防治土地退化,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 /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 /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 /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小题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 ) 灾害的强度减小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灾害数量增加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 B C D 【小题 2】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
20、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表中信息可知,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 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小题 2】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但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人们的抗灾能力增强。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注意从表中提
21、炼地理信息。解答本题还需明确: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 “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回答题。 【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干旱 滑坡 台风 风暴潮 寒潮 A B C D 【小题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 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小题 3】图中 a、 b、 c、
22、 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建 “西气东输 ”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干旱、 台风、 寒潮;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 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小题 2】与其他地
23、区相比,地区 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小题 3】图中 a、 b、 c、 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b。 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小题 4】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 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防灾减灾措施等知识点。 点评
24、: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给自然灾害归类时要抓住两点:一是明确要按什么标准归类,二是看自然灾害对应哪一类。例如, 2010年 4月 14日 7时 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的里氏 7.1 级地震,若按成因属于地质灾害,若按表现特征属于突发型灾害,若按发展过程属于原生灾害,若按损失程度属于重大灾害。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 P地和 Q 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小题 2】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甘谷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