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地理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 3月联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北纬 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 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判断,三地依次为尼罗河
2、河口、长江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由于尼罗河的流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而长江流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密西西比河主要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故汛期都集中于夏季, A项错误;尼罗河三角洲主要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故河口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D项错误;三地的河口由于泥沙淤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C项正确。 【小题 2】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中 央大平原,故水能资源并不丰富,发展航运和灌溉是其河流开发的核心, A项错误;尼罗河流域、长江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为世界著名的产棉区, B项正确;尼罗河河口位于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城
3、市化水平不高, C 项错误;丰富的水源不属于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著名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下图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P地某日的降水 类型可能为 ( ) A对流雨 +台风雨 B地形雨 +对流雨 C台风雨 +锋面雨 D锋面雨 +地形雨 【小题 2】此次降水对 P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风化、侵蚀作用 B侵蚀、搬运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风化、堆积作用 【小题 3】 P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
4、解决措施是 ( ) A水土流失营造落叶阔叶林以保持水土 B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种茶树为农民创收 C土地盐碱化种植碱蓬等耐盐碱埴被 D土地盐碱化遵循水盐运动规律适当引淡淋盐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P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可判断,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 7、8月时,故判断该地区应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受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的锋面雨是该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并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 P地位于山地的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多地形雨。 【小题 2】 P地位于山坡地带,降水过程形成的地表径流可能形成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小题
5、3】结合上题分析, P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位于山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故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根本性措施,我 国华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适宜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该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而形成的一般年份的我国南北方的降水量的时间差异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判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
6、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小题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 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RS B GPS C GIS D人工科学考察 【小题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RS 指遥感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GIS是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并提供对人类实际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宏观观测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应使用 RS;故选 A。人工科学考察对于宏观观测明显不实用。
7、 【小题 2】由图示可以看出,越靠近井生态破坏越严重,可以推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最外面植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草木植被,进而可以推知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牧业,故控制该地生态现象发展和蔓延的主要措施应该为规定合理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故 C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功能和以该地区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判断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 响和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况。 读 “长江中游湿地 50年的变迁 ”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与 1950年
8、相比, 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 B C D 【小题 2】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D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借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故判断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等湿地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小题 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吸附水中有毒
9、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而湿地减少会导致蒸发减弱,但该地区处于湿润地区,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借鉴洞庭湖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等内容, 进而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湿地面积缩小,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小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小题
10、 2】 N 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 M为湖边的小绿洲, N 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 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荒漠化加剧,遭受侵吞。故选 C。 【小题 2】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 N 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山地降水; M绿洲潜水位夏季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
11、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盐碱化 的主要形成条件即可判断。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是因为( )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增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煤炭市场广阔的原因有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需求量大增。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是煤炭资源质量好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能源资源
12、的消费概况,并注意区别影响煤炭资源市场广阔的主要原因。 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以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对东北地区的主要好处是( ) 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题干信息,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节约林木资料,故利于保护森林 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可判断。 下表是 200
13、9年法国、巴西、德国、日本四国能源构成( %),据此回答题 国家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其他 甲 19.1 16.4 21.1 8.9 32.1 2.4 乙 54.2 1.2 9.8 3.1 29.3 2.4 丙 1.2 1.8 1.6 86.3 0.9 8.2 丁 7.4 2.3 1.0 12.2 76.5 0.6 【小题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A德国、巴西、法国、日本 B日本、德国、巴西、法国 C法国、日本、德国、巴西 D巴西、法国、日本、德国 【小题 2】我国与上述四国能源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和乙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国土东部 B
14、与丙国相比,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小 C我国核电比重接近丁国比重的一半 D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综合上述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判断,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乙,因此乙为德国;水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丙,因此丙为巴西;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丁,因此丁为法国;甲国能源消费比重中核电、天然气、煤炭、石油占的比重比较均衡,应为日本。 【小题 2】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增,因此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我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利
15、用程度较低;我国核电比重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的比重很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 能源消费问题和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构成和我国的能源分布和消费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注意比较分析。 下图为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与 区相比, 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小题 2】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小题
16、3】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 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 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 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 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地区位于东北平原, 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小题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
17、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题 3】 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 800 mm,故 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 而 地区水热充充足,故 B项错误; 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 C项错误; 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 黄石 大治 中高 联考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