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pdf
《DB41 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3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222 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 2016 - 03 - 18 发布 2016 - 06 - 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22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信阳市南湾试验林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河南省林业厅 、 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政府、巩义市国有林场、光山县林业局、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
2、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梅象信、王海亮、罗坤、 骆建莉、甘家兵、 马俊青、刘乃辉。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汪万森、尚忠海、 柳自强、卢绍辉 、袁国军、 李滨希、 路庆本 、王剑锋、汪衡、俞秀玲、陆云 、霍宝民 、江原猛 。 DB41/T 12222016 1 生 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生物防火林规划设计、抚育、改造、更新、管护、检查验收、档案建立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J 127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防火林带 以防火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宽度和密度,具备阻火、扑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带状林。 3.2 防火树种 具有适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学特性,高含水率、低易燃性、较强抗火、耐火特性的树种。 4 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 4.1 树种选择 选择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抗病虫害的树种。主要的防火树种参见附录 A。 4.2 整地 原则上不采用全垦整地方法。
4、采用穴状明穴整地,植穴规格视立地条件采用 50cm50cm40cm 或40cm40cm35cm ,三角形定植。灌木类 树种可带状整地,带宽 50cm 100cm,深 35cm 40cm,开成梯带。 4.3 造林密度 根据建设林带的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适当密植。 一般株行距 2m2m 或 1.5m2m , 每 公顷DB41/T 1222 2016 2 2500 3333 株。 经济林防火林带在符合防火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生产需要可适当调整密度。 4.4 营造密度 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的基础上,根据统一规划布局的要求,凡是适宜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地段,特别是生态公益林区、河流与交通
5、要道两旁、农事活动频繁的环山脚地带、乡村周围、入山路口等地段,均应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根据自然条件、火险等级、经营强度和防火要求、所保护林分的价值及分布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林火阻隔网络密度,按 LYJ 127 的规定执行。 在大别山和桐柏山区及其它针叶林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网格面积应控制在 50hm 100hm内;伏牛山、太行山的浅山丘陵区及针阔混交地带,网格面积在 100hm200hm为宜;伏牛山、太行山海拔1000m 以上的深山次生林区控制在 300hm 500hm;对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火险等级高的地区,网格控制面积应适当变小。在针叶林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自
6、然保护区等 区域内的网格面积控制在 30hm 50hm。 4.5 营造宽度 防火林带宽度一般应大于当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防火主林带宽度一般 20m 30m,副林带宽度一般 10m 20m,在陡坡和峡谷地段适当加宽。 4.6 营造方式与模式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林业部门负责营造,新造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与生态工程同步建设;营造模式 采用纯林 或 混交 林,混交采用行间混交。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 可采用拓展宽度、伐掉非目的树种、补植目的树种等措施改造培育成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林带的布设应与主风方向垂直,并按 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 5. 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 5
7、.1 林地抚 育 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营造防火树种的特性,选择适当季节对林下土壤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灌溉和翻土垦复等管理措施,创造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以便提高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 5.2 松土除草 幼林阶段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松土除草应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 10cm,干旱地区应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根据不同树种和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可选用对目的树种安全、对环境污染较小或没有污染的化学除草剂除草。 5.3 翻土垦复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为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在幼林郁闭前进行翻土垦复。但大于等于 30的陡峭山地,不进行翻
8、土垦复或沿等高线隔带翻土垦复,防止水土流失。 5.4 灌溉 、 施肥 在植物生长期要适当浇水,干旱年份、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次数 。在土壤瘠薄的地段适当施肥。可在整地造林时施基肥、苗根沾肥,幼林抚育可采用穴施、开沟施,结合松土撒施等施肥措施。 5.5 补植 DB41/T 12222016 3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应对成活率不合格的 地段 及时进行补植,应于造林后的第 2年或第 3年 用同龄大苗补植。 补植 后林分密度应不小于幼林的最低密度。 5.6 人工修枝 对耐火阔叶树,应及时修枯枝。对树枝贴近地面的针叶树,应及时修枝,以保持良好的冠形,减少营养竞争。修枝时间为树木休眠期,修枝高度应控制在 1
9、.5 以上。 5.7 清除可燃物 及时清除枯立木、倒木、枝桠。每年清理一次林下易燃灌木、杂草、枯落物等地表可燃物。幼龄林可采用人工清理,中龄林和成熟林可以采用人工清理和火烧清理。 5.8 卫生伐 林分郁闭后,每二年进行一次卫生伐,清除濒死木、枯立木、病腐木。 6 生物防火林带的改造 6.1 林带配置方向改造 在山地,主防火林带与各级行政界线相吻合,副防火林带应主要布设在山沟、山脊、农田边,并综合考虑利用林区道路等进行改造。在平原,防火林带的主带要尽量与当地防火季节的主风方向垂直;或其夹角不小于 45。对未能达到此要求的防火林带,应进行改造。 6.2 林带水平结构改造 林带营建时应适当加大造林密
10、度。在无飞火产生的区域,在林分郁闭后适当抚育间伐,以便使林带正常生长,并保证中幼林带的紧密结构;有产生飞火潜在危险的区域,可加大间伐强度,将林带改造成为疏透结构;使之在成熟期发挥最大的防火效应。 对于因各种原因造成林带间 断的地段,应 选择 同一树种或与原林带树种能够共生的防火树种,进行大苗 、 壮苗补植 。 6.3 林带垂直结构改造 对于单层防火林带, 选择 能够与原树种共生且耐阴的防火树种,或经济效益高、防火效能强的阴性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林带下种植,构建复层防火林带。 6.4 林带网格改造 生物防火林带应构成封闭的网格。对于没有封闭成网的防火林带,应通过营造新的防火林带、构筑防火屏障、
11、开辟防火道路等多种手段,构建防火网格;或与其他自然防火障碍系统,如河流、湖泊、陡坡等组成封闭系统。 7 生物防火林带的更新 7.1 更新的林分条件 7.1.1 郁闭度条件 DB41/T 1222 2016 4 生物防火林带超过成熟龄,郁闭度下降至小于等于 0.6 时,应及时更新。 7.1.2 自然力破坏 遇到外界自然力破坏,生物防火林带在下列情况,需要及时更新: a) 连续 2次 遭受 病虫害、风害、冰雪危害、中强度地表火危害,每次树木死亡率大于 等于 5%,或郁闭度降至小于等于 0.6 以下 ; b) 遭受 大面积病虫害、风害、冰雪危害,高强度林火危害,树木死亡率大于等于 15%; c) 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 1222 2016 生物 防火 林带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