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湖北王氏祠规称: “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 ) A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B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朝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家规所起到的惩戒作用,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 A 项正确; B 项 “大为盛行 ”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 “影响深远 ”同样无法体现; D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20世纪 50年代初,
2、中国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时期,当时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伯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 A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9年 5月 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3、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以得知: A项材料未涉及, B项 “依赖外援 ”表述错误, D项“民间融资 ”材料中未涉及,材料中可以看出到 1979年新中国改变了那种死要面子的错误做法,合理利用外资可以加快本国的发展,故 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重要外交活动 80年代外交政策的转变 人
4、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 “海五国机制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万隆会议为切入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此题只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 “亚非人民 ”就可轻易得出结论:万隆会议,因为其他几个选项中涉及到的国家都不止亚非国家的范围,故 B项正确,排除 AC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在其
5、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 A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B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C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为切入点才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此题抓住关键句: “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就可轻易排除 C、 D选项, A项中的 “预见性 ”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B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集结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
6、党宣言的意义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那些在( 1917年)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口号 ”包括 ( ) A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B “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 ” C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 D “为我们的祖国不受外国侵略而斗争! ”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时间限定 “1917年四月 ”,指四月提纲的发表,由教材即可得知,此事件是指十月革命,其斗争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专制早在二月革命时就已经被推翻了。故 A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1922年,陈
7、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 “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 ”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 )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D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几个选项之间迷惑性较大,需要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进行仔细辨别比较。题中关键词是 “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 ”,所以主张国共合作。 A项中共第一个党纲是在 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所以错误; B
8、项是在 1923年中共三大上才确立;C项是在 1924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只有 D项是在 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提出的,符合当时国情的纲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37年 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 ”这表明 ( ) 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中国共产党以让步换取和国民党合作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试题,
9、采用排除法。本题可以从材料中看出中共愿意和国民党进行军事上的合作,中共的军队加入国民党的军队,但不代表放弃对红军的领导权,故 A项错误;其余几个选项均符 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有外国记者报道: “(中国) 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 “场面 ”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
10、后基层民主建设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历史事件再现能力。本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在进行普选的场面,这个在中国只有在基层民主才得以实现,因此很容易得出 C项正确,而从时间和内容上看, ABD项排除,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新全球史是这样论及冷战的: “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是由超级大国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引发的冷战在几乎五十年的时间里为这个世界做了定义。 ”关于这 个被冷战 “定义 ”的世界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世界 B两种社会制度相互融合的世界
11、 C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的世界 D随时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危险的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冷战 ”的概念,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除了战争以外的对抗形式,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各种对抗。 B项 “两种社会制度相互融合 ”的表述明显错误,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ACD项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2013年 4月 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致 15名民警、社区工作人员遇害。而此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过类似的恐怖主义事件,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12、 C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当今国际形势为切点,考查学生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 A项观点错误,和平与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主题, B项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原因之一,非根源, C项国际战争威胁依然存在, D项表述完全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
13、分析:本题以第一个不平条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南京条约中明确规定中英双方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商定,现在南京国民政府单方面确定税率,是为违约,故 A项正确, BCD项不平等条约没有这一相关内容,故都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0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的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 )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 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
14、题从题中很容易看出由总统制变为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因他而特别设立的,问题强调的是这种 “做法 ”,所以 D项为正确选项。 A项说法错误,实行责任内阁制并不意味着政体的频繁变更,并导致社会动荡的说法也是与史实不符; B项 “权力分散 ”说法错误;孙中山这一做并没有在实际上起到效用,袁世凯最终还是复辟了帝制, C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个叫鲍布的美国人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 “叛乱者在事件发生期间行为公正,他们签署宣言,任何恐吓外国人的人将被处死, 任何做有利于保护外国人及教堂的人将得到奖赏。他们做尽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以获得外国人的支
15、持。清政府亦保护外国人 。 ”信中的事件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外国人是斗争对象,故 A 项错误;义和团 “ 扶清灭洋 ”,所以外国人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 “他们签署宣言 ”,保护外国人在华利益,只反满洲贵族清政府,故 C项正确。 D项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革命,不符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544年 “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 (县名,后改名为丹
16、徒 )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讲述的是齐国有个叫庆封的人来到吴国,被 去当朱方县的长官,这实际上是郡县制中县制的雏形了,故 C项正确;而 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刚开始瓦解, “全面崩溃 ”不符合史实; B项宗法制与材料无关; D项材料中只有 “县 ”没有 “郡 ”,此外“郡国并行制 ”是西汉初年实行的,题目中 “春秋时期 ”尚未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西汉贾谊在治字策中
17、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伸 ),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统治者采取的对策是( ) A大 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材料用比喻的方式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西汉初年由于推行郡国并行制,后来造成了王国问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时颁布 “推恩令 ”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此题迷惑性不大, A、 B、 D三个选
18、项可以轻易排除,只有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 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 赫尔俄德曾经说过: “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 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 ”其主旨是 ( )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对外战争频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 “公民 ”的概念, “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
19、格。 ”,再结合材料 “一定要有购买能力 ”,很明显是有财产限制的,财产多享有权力多,财产少享有权力少,因此公民依财产多少享有不同的民主权利。 A、 C、D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所以不能选。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 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
20、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明显反映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情绪,故 A项错误; 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C项诋毁不符合题意; D项强调了雅典民主的弊端带来的危机,符合题意。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 潘恩在 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 “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这两种 “暴政的残余 ”分别体现在 ( ) A国王和上议院 B国王和内阁 C国王和下议院 D内阁和上议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陕西省 宁强县 天津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