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利用历史地图可以研究历史的变迁。从下列组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 A迂回曲折 B相对稳定 C迁徙多变 D河水多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 1-4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一直在变化的,并且有多次改道; A项迂回曲折,图 3没有反映出来; B项相对稳定,四幅图片中黄河的入海口一直在变化; D项河水多沙,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获取和解读信息 识图能力 历史地图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 “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
2、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 ”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A诚信为本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和平改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 “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理念。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下图是 1787年伦敦废奴协会设计的黑人像,后被加上了一句告白: “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 ”这句告白表达了 对欧洲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谴责 对少数非洲人出卖同胞的
3、控诉 对新航路开辟积极意义的否定 对自由平等博爱虚伪性的批判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和 “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 ”可以看出 ,而 在材料中却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 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体育馆 ”( Gymnasium)是古代雅典由国家主办的学校,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并能经常与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进行政治、哲学交流。这种教育意在培养 A素质优良的国民 B奉行民主的政
4、治家 C忠于城邦的将领 D思想自由的学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从材料 “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 ”中,可以看出这种教育意在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政治家, 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 “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 ”可以看出 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代雅典的教育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 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 “罗斯福新政 ”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 的解读,最
5、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对于 “罗斯福新政 ”的认识,由于时代变化,历史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闯关东 ”(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下表是 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 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1923 1930年, 60万人 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
6、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B 1931 1936年, 5万人 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C 1937 1941年, 50 60万人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D 1941 1942年, 110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 A的原因是华北地区战争不断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CD两项的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大量从华北掳掠劳动力。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 掳掠劳动力 1912 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
7、增长率为 6 11%, 1920 1936年上升至 8 0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 1920-1936年民族资本的年增长率比 1912 1919年高,其原因是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和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而 C项是 1912 1919年发展的原因,到 1919年之后,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
8、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 “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 鹜其实则两全。 ”(郭嵩焘日记) B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曾国藩讨粤匪檄) C “损人利己 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严复天演论) D “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 ”(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体现了郭嵩焘对中国引以为自豪的 忠 ,信 ,节 ,义 进行了批判; B项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不符合时代潮流; C项是维新思想; D项提倡新道德。所
9、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发展潮流 清政府 “预备立宪 ”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 “钦遵谕旨,为各 省采取舆论之地 ”。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 “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 ”。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清政府规定,咨议局是 “采取舆论之地 ”,而立宪党人则认为 “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主要分歧是咨议局职权的大小;从材料中可以看
10、出,针对咨议局职权大小主要是清政府和立宪党人之间的之间的争执, AB是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 “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 ”,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五城兵马司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 火灾,还要立刻领
11、兵救灾 ”中可以看出,明代重视京城的市政管理。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政治制度 五城兵马司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 “士风 ”。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 “士风 ”形成的因素有 政治相对开明 庶族士人崛起 科举制度兴起 内忧外患频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科举制不断发展,庶族士人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士人参政热情不断高涨,从而推动了唐朝 “士风 ”的形成;而唐朝前期社会比较稳定,内忧外患比较少,故 排除。
12、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政治制度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 “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汉武帝时 “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 ”和 “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说明司隶校尉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同时三公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省 成都市 高三三诊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