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太祖 “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唐朝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唐代乃至五代十国政权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地方割据势力不但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而且长期的割据战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产生重大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课标外)。 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
2、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对外贸易的理解。由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得知材料反映了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
3、 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满足了 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D 两项在引文中没有体现,可直接排除。从引文的连接词 “虽然 ”可知,引文并非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意义,排除 C 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70 1780 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年份国家
4、 1570 1670 1780 甲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 51000 260000 1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甲国的优势不断衰弱,而乙国发展十分迅猛。根据所学知识, A、 C项甲国指英国明显错误, B项中乙国指葡萄牙也不正确,本题应选 D项。 16世纪末西班牙衰落后,荷兰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开始挑战荷兰, 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5、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 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 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 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分析 战国时期秦国、 18世纪英国、 19世纪末日本和今天的中国各自崛起的原因,再找出四者的共同之处。 A项和平崛起和 B项武力掠夺正好相对,和平崛起只适合现今的中国;武力掠夺符合战国秦国
6、、 18世纪英国和 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 D项民主强国十分明显战国秦国实行封建制度无民主可言。只有 C项秦国进行商鞅变法, “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阡陌 ”等,确立起封建统治; 18 世纪的英国通过 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积极进行工业革命; 19世纪末的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道路。无不反映了制度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大国崛起 制度创新(课标外)。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 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7、”上述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观点,不进行黑人奴隶贸易的目的在于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因而 D项符合题意。 A废除说法错误, B项材料没有体现, C项说法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课标外)。 当代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 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
8、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就是受欧洲内在因素的推动,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大国崛起 制度创新(课标外)。 有历史学家称它
9、“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 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 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为 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与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联系不大,工业革命起到了增强西方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作用,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光 绪十二年( 1886)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 “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
10、二宗,大为减色。 ”这主要表明( ) A洋糖垄断中国糖市场 B工业洋糖具有优势 C洋糖深受中国人喜爱 D中国糖油质量较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材料中提到 “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 ”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西方工业化的冲击,故 B符合题意, ACD表述均有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 “修墙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 “外
11、需和戎 ” B “遗其体而求其用 ” C “天不变,道亦不变 ” D “变者天下之公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清朝官员主张用 “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和关键词最具讽喻意义的提示和所学史实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 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而后来证明这样做是救不了中国的, A项 “外需和戎 ”是李鸿章提出的,指改革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 “遗其体而求其用 ”即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 C项是顽固派的主张, D项是梁启超的主张都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
12、项是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 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折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资本
13、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影响其发展因素的认识。根据所学 BG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 AD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在结合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旧习俗与观念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图所示企业,创立之时最有利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 “实业救国 ”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为创立于 1897 年的商务印书馆, 1897 年正值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
14、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A项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D均为 20世纪初。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 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该民族工业兴起于沿海地区 卫省轩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建该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才运用不久 图中轮船的动力是内燃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在读懂历史图片火花、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火花图片文字的内涵和价值的能力。此题题意明确,选项的拟定也颇
15、具匠心,表现了很高的命题技巧和水平。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城市出现,图片中的下行文字说明火柴厂建在佛山,在沿海地区,厂名为国强火柴,体现了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建厂时 1879年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才运用不久,所以正确答案:为 A,内燃机用于轮船在 19世纪 80年代。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谭熙鸿主编的十年来之中国经济( 1948)记录道,当时 “建设国防经济,发达国营工矿事业的呼声,遍于全国上下 ”。这种 “呼声 ”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16、) A抗日战争的需要 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C解放战争的需要 D官僚资本的膨胀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 1948年,十年前正处于抗战时期,出于抗战的需要建设国防经济迫在眉睫,故正确选项为 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经济建设一度产生影响, CD时间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 “扬一益二 ”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7、 )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 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商业名镇 ”“商业中心 ”等,由此可见城镇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工商业的发展,故选 D项。 A项错在 “江河下游 ”, B项错在 “经济政策调整 ”, C项错在 “资本主义萌芽 ”,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乔万尼 阿瑞吉说: “ 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
18、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能力 C晋商操纵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我国商界参与国际性的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 ”“ 在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 ”“投资于 美国的铁路建设 ”等信息可以判断得出 A、B、 D三项结论 ,而 C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 ) A银铤:宋代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 B淳化年间五台山佛像金币 C宋
19、徽宗时期崇宁通宝 D “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 ”钞版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D项即为印制纸币的模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别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 “州一郡一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以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
20、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简表介绍的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这主要是为了调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故 B项正确 ,A项反复无常说法错误 ,C项不断提高错误 ,D项唐末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建制(课标外)。 “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但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 议会定了罪的人国
21、王不得任意赦免等。 ”材 料反映出( ) 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 B英国议会表示承认和尊重国王个人的自由权利 C英国议会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 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英国代议制。解答本题要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逐项进行分析。该段材料源于王位继承法,从材料提炼的信息看,主要是肯定了英国议会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议会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国王,故 D 项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比较 ”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泉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