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寻根祭祖活动 ”是为了突出血缘关系在成员联络交际中的纽带作用,即强化血缘亲情关系,这种制度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所以答案:选 B, A项强调部落成员公推联盟首领, C D两项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前者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后者有利于强
2、化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 ) 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上 ”其目的显然是以此充当炸弹恐吓英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清军火炮力量的虚弱无力直接炮击英军,所以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故答案:选 C, A
3、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 D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进程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 ( ) 是由英法联军 一手造成的 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清军在战败后并未死守北京而是撤退,圆明园的焚毁也为激发清政府英勇抗敌
4、的斗志,所以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近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和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 ”是指 ( ) A实施 “以华治华 ”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明确规定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各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援引 “片面最惠国待
5、遇 ”也获得此项侵略权利,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所以答案:选 B, A项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项显然与马关条约不符, D项应该出现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 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中 “欧洲的干预 ”和 “辽东 ”是指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法国和德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即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所以漫画的场景出现在中日甲
6、午战争后,答案:选 C,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的进程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 B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D项出自辛丑条约
7、符合题意要求, A项出自南京条约, B项出自天津条约, C项出自马关条约,三项与上述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表有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
8、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是指由于清政府拒绝 与英国的平等贸易结果引发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观点既没有认清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更未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要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扩大殖民侵略权益,所以费正清的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答案:选 B, A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上述题意客观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
9、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五大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从而为英国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原材料收购提供了便利,所以 D项表述最符合英国此举的真实目的, A项属于非法走私行为不能公然在通商口岸进行, B项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 争之后, C项开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
10、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 “贻害于无穷 ”的是 ( )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可知材料中 “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是指 片面最惠国待遇; “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是指 领事裁判权,所以答案:选 B, 与上述题意史实特征不符,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
11、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 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影响可知 项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劣影响,这两项均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不相符合,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
12、:选 D, A B C 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 “扶清灭洋 ”为 “革命排满 ”,结果 被义和团斥责为 “二毛子 ”(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 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义和团拒绝将革命口号由 “扶清灭洋 ”为 “革命排满 ”说明 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同时结合史实可
13、知义和团在反侵略斗争中英勇反帝但却盲目排外,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没有清 醒认识,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 ,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 ,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4、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 , 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分别是指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割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所以 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也为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统治而非封建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县制 为解决 “相权 ”对 “皇权 ”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 是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为了
15、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 “中朝 ” C唐朝推行 “三省六部制 ”,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明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又设参知政事辅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明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又曾设内阁,参知政事辅政出现在宋代,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合,故答案: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强化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16、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说明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草拟诏书和传达圣意,所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17、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 “赐座 ”、 “奉茶 ”,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 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权利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唐代之后宰相 “坐而论道 ”待遇的降低,说明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不断削弱相权直至废除宰相,所以宰相待遇的降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相权的削弱和皇权不断地加强,答案:选 D, A B C 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18、。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权的强化 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的是( ) A秦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虎符实际上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割开来,避免造成威胁皇权现象的出现,宋代设置枢密院也是如此,枢密院只负责调兵而军队的招募和训练则由兵部负责,这种模式也是将兵权进行分离,所以答案:选 C, A 项依然运用虎符与题意要求不符,B D两项是行 政机关而非军事机构。 考点
19、: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的举措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是 指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进行国家行政管理,当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造成了科举制的僵化,科举弊端日益显现,所以答案:
20、选 C, A D两项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选官制度, B项是权力承继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可见,明朝内阁 (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 赣县 中学 校区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