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有 “天子驾六 ”的说法。逸礼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 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逸礼 ”对各个等级的车骑数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说明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关系,并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符合材料;嫡长子继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俄国
2、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最能说明义和团 A坚定的 政治信仰 B无畏的牺牲精神 C顽强的民族精神 D愚昧的果敢顽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些信息反映了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顽强的民族精神。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10周年
3、之际 ,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 -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因此 C项的表述最全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 ,马克思以 “人类的幸福 ”和 “我们自身
4、的完美 ”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 19世 纪 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领导了十月革命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48年 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项正确;第一国际成立于 1867年;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年,领导者是列宁;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在 1871年。 A、 B、 C时间均与题干不符。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
5、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了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主张。材料中列宁认为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他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A、 C、 D均与材料观点不符,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过程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
6、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公布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届人大召开于 1954年,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成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B、 C、 D分别发生在 1953年、 1949年、 1956年,都不符合题干时间。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面是
7、一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节气,乾坤竟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 “五十六朵奇葩 ”、 “和睦同春 ”的措施有 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 建国以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奇葩 ”、 “和睦同春 ”指的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不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3年 3月 25日,新一届(
8、香港)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梁振英当选为新一届行政长官。梁振英领导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据下列哪些原则治理香港?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依法治国 高度自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享有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权, 正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可以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 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1955年 4月 ,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 :应把五项基本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他还说 :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下列相关认识中 ,正确的是 A此后 ,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访华 B和平共处
9、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见证了中美建交的整个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毛泽东的文章发表于 1955年,基辛格访华是在 1971年, A项不对;当时中国依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项错误;毛泽东于 1976年逝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年, D项不对。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美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 50年代,
10、体现美国充当这一 “领袖 ”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措施。 A、 B 都发生在 1947 年;C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开始于 1955年; D美国发动侵越战争是在1961年。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 “春 ”(利比亚等中东乱局)、 “夏 ”(英国伦敦社会骚乱)、 “秋 ”(美国纽约 “占领华尔街 ”行动)、 “冬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世界形
11、势呈现 A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B “一超多强 ”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当今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 “政治大国 ”迈进的步伐。 1991年 4月借 “海湾危机 ”,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 12月提出 “争取在 5年内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
12、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向海外派兵、 “争常 ”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 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
13、的官员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的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知这一条约为马关条约。 A、 B、 D三项条款都出自辛丑条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 :林公 (则徐 )自是中国好总督 ,有血性 ,有才气 ,但不悉外国情形尔 ,断鸦片烟可 ,断贸易不可 .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 ,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 绝与英商贸易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伯麦认为: “断鸦片烟可 ,断贸
14、易不可。 ”故排除 A项; “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 ,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C 项正确; B项材料没有体现; D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 ,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相互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 ,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 ,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
15、数 ”,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被杀、诸侯争霸导致诸侯国的数目减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遭到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新华网从 “市管县 ”到 “省管县 ”: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一文指出: 我国宪法确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县乡三级体制,而目前实行的却是四级体制 “ 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 “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 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20世纪 90年代 “省管县 ”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迄今已经在全国近 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实行郡县两级制 两汉 西汉
16、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下有县邑等 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以上表格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朝末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中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着矛盾与困局,所以 C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元朝时右丞相
17、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对其的批评,称其 “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 “贵显 ”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地方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
18、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 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分裂之后便是统一,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 A、 B均为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D专制制度的基础应是小农经济,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鹰潭市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