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乘旦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 “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2、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说明理学博大精深; “对中国之外的 夷务 关心 ”,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 D项。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 A项错误; C项与题意不符;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特点。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 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 “尚法尊儒 ”,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3、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 “仁政 ”思想被剔除出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尽管接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实际上依然重视法家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D项说法错误,此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家思想的特点。 “道统 ”即为儒者之 “道 ”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 “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 “桐城派 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
4、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 “知行合一 ”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 A 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 C、 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内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 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 “单纯 ”主要表现在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 “积极入世 ”
5、的治学态度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理学弥补了 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是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讲,它的目的明确而简单,故 B项符合题意。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 A项错误。传统儒学也注重对人性的塑造,故 C 项错误。理学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故 D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黄甲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作品,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 水,荷叶墨色淋漓,画
6、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性 D追求摹写逼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徐渭 的黄甲图属于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 B。 ACD项均体现不出文人画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 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
7、 ”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 ”才能天下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 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 ”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的思想。 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C话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形式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8、,元代讲史话本在宋代基础上发展,还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本题 A项 “真书 ”即楷书,判断图片说法正确; B项正确,北宋毕 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术印刷; C项错误,最早的小说形式是唐代的传奇; D项正确,话本的产生重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北宋时期的文学:话本。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 诗 词 曲 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9、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中可以发现赋 诗 词 曲 小说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有直接关系,所以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两项与上述推动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原因不符。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 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
10、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壁画艺术内容的演变,表现了当时时代的发展变化的状况。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故选 B。 AC项错误,材料主要并不是说明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 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不同的时代艺术的不同的表现,反应的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 书画的发展 古代绘画的特点。 “ 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 ”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A无为而治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致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湛江 中高 学期 统测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