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政制 )达臻 文明 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 ,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 ”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 C “共主 ”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 ”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度基础上实行的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控制不严格,地方享有较大自主权,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秦以后的一统的君主对地方的严密控制是不相同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各国国家统治的制度。分析选项, 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 “新的真正民主国家 ”。在巴 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 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选民对公社委员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
3、公社的掌握。在马克思看来, “新的真正民主国家 ”是由人民选举出来并且享有监督权和罢免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不能体现这一观点, 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世界通史载: “(俄国 )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 。 ”这里的 “新情况 ”包括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俄国的政治特点。 1917年二月革命后
4、,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阶级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与面包,反对战争。 在二月革命前就已出现这种情况; 表述不准确,布尔什维克当时掌握的不是军队只是武装; 这时还没出现。所以应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背景 阅读欧美 18 19 世纪大事年表 (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5、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表格的史实可知,资本主义在 17851871 年这一时期,无论在生产力水平还是阶级力量上都比较强大,说明资本主义仍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分析选项, A、 B、D说法错误,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
6、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 ”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 “个个都是大恶棍 ”,美国公使承认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 “庇护 ”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依据所学可知,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一系列特权,其中领事裁判权是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由外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惩办,正如题干材料所描述的那样,实际上外国侵略者保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应选 D。 考点
7、: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鸦片战争 第一批不等统一的签订及影响 反帝爱国 ”运动和 “封建蒙昧主义 ”运动,是新中国对义和团一百年来评价中的两种基本结论。形成这两种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观点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左右 C政治运 动的影响不同 D掌握史实的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从反对外国侵略、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实力这一角度去认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其所采取的方式来看,则表现为 “封建蒙昧主义 ”运动。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如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 (川、滇、
8、黔、陕、甘、湘、桂 )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在此期间,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结合图示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
9、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抗日 以 “中国革命 ”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 “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遵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依据所学可知, 分别指的是南
10、昌、井冈山、瑞金, A项错误,因在 1927 年南昌起义诞生了第一支人民军队; B项正确,毛泽东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项是遵义会议; D 项错误,分别是南昌、井冈山、瑞金。所以应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中日甲午战争前 ,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 ,敢与上国抗衡 ,实以螳臂当车 ,以中国临之 ,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说明中国的知识
11、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这种认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倭 ”指的是日本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从材料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可知 正确;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知 正确; 依据所学, “倭 ”指的是日本。故以上各项均符合 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 ,网民取谐音 ,戏称为 “围脖 ”。如今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 “围脖 ”出席 “两会 ”,成为 2010年全国 “两会 ”的一道风景。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
12、步 ,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D正确揭示 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题干结论是错误的,认为是 “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 ,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没有看到人们参政的积极性是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只认为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故应选 D。 A、 B、 C的表述君不准确,如 “只有 ”、
13、 “唯一途径 ”等。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同强盗握手 ,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 ,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 ”极 “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依据所学可知,题
14、干反映了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分析选项, A、 B、 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应排除; D项 “权宜之计 ”说法错误,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 B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
15、钱主义,独自开张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题干要求的是选择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的对联。 B项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能反映出归还了青岛,罢黜了曹、章、陆三人,释放了被捕学生,这正是五四运动的成果。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意义 2011年 4月 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16、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 ,注重实效 ,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并结合图示可知,中国援外主要针对亚非拉地区,仅非洲就占了将近一半,这反映了对外援助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说法虽正确,但不合题意 。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新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对外援助 约瑟夫 奈教授 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
17、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和 “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 ”是指美国建立的是超级军事大国无人能够抗衡,所以 A项说法错误;同时, “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遭遇其他力量的冲击和挑战,如中国、欧盟等,故 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尚处于
18、形成之中,故 C项说法错误;总之,单从军事看来当今世界是单极世界,从经济角度看 “多极世界 ”已经出现,所以 D项说法正确。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 “撼动 ”和 “挑战 ”的具体因素有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崛起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力量增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战以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
19、,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 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逐渐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 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不符合史实。故 符合题意, 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 各种政治力量的崛起 下列图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20、 A 1688年英国发生了 “光荣革命 ”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 美国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1787年宪法实行 “分权制衡 ”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依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 1832年议会改革后;法国于 178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完
21、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自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 。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 C三权分立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依据所学可知, 18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在这一体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
22、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 4位皇帝穿越 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议论 A都符合史实 B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C只有明成祖
23、说法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秦始皇的说法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分割,君权独尊,故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故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自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就开始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故雍正帝的说法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皇权的发展历程 2010年 2月 15日东方卫视报道,中国虎年第一天中国国旗与希腊国旗在 希腊首都雅典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一起升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辽宁省 实验 中学 分校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