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 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此话说明了:( ) A宗法、礼乐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井田制遭到破坏 D社会动荡纷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原文大意: “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因此选 B。 考点:分封制 点评: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分封制,要认识两者的内容、特点、作用和评价,分析两者之
2、间的联系和区别。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 A人身的自由 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德认为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 “不成熟的原因 ”“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 ”,由此可知,康德强调个人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即要放开自己的思想。故 C项正确。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复习西方人
3、文主义单元首先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其次要掌握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特点,特别是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再次,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思想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 “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 他 ( ) 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B指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 “人 ”的学问 D对自然哲学的贡献突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美德即知识 ” 、 “认识你自己 ”,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4、。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评价应用等各方面能力,选择 题和非选择题兼有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下面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关于宗教改革 ; 是关于启蒙运动 ; 是关于近代物理学 ; 是关于近代生物学 ; 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
5、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因此选 B。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注意归纳总结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启蒙运动所体现的民主、自由、法制思想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主张法治 ,构建理性王国 C倡导思想自由 D鼓吹人性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
6、次运动都对神权进行了批判,都主张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但启蒙运动还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理性的设计,是不同于前两次运动的表现。即突出强调了构建民权政府(构建理性王国)。因此选 B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专题 :1.要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高考命题侧重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 表后的第 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 “全新的文明 ”。所谓
7、 “全新的文明 ”可以指 ( ) A农业文明 B工业文明 C知识经济 D信息文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视政论片大同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牛顿力学对工业革命的兴起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代科学 点评:科技发展史在近年来高考命题中是重点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选点,试题对相对论、量子论的考查尤其多,经典力学在新课标区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较多体现。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分值时多时少。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问答题往往会考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8、力,或以中外历史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立意,或进一步突破历史学科范围,由具体材料引入,然后综合运用史、地、政知识进行分析。对科技发展史往往侧重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考查。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三者共同点是(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适用排除法,智者运动兴起于古希腊,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时期,而且近代科学也没有产生,因此排除 即可,答案:为 D。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展望 2013年的高考,本专题内容仍然要重点掌握。从命题
9、内容看,重点把握人文主义内涵实质和作用,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影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观点,理性主 义的内涵和历史作用;从命题能力要求看,应当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类历史上重大思想成就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再一个就是灵活运用启蒙思想解答新问题的能力;从命题形式看,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大题,特别是以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人文精神对民主制度影响等。 恩格斯说: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空想社会主义盛行的时代背
10、景 D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19 世纪下半期至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因此选 B。 考点:世界文学艺术 点评: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一专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不多的专题。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考查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
11、考查美术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尤其是现代派绘画的考查上。从命题的角度看,将着眼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具体背景、文学艺术流派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人物与作品、艺术价值及影响的考查。高考命题的选点多与社会生活、社会时政热点相联系。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唐璜 “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 B等待戈多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人间喜剧 “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 D战争与和平 “ 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找出表述不正确的选项即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的代表作,因此选 B。 考点:世界文学艺术 点评: 19世纪以
12、来的文学艺术在高考命题中常有涉及,就全国各地试卷来看,一般来讲,每年会出现 2 3道选择题。考查频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美术两个方面,对文学侧重考查文学流派的特点,对美术侧重考查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 ) 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 ”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联系将自然科技成就运用到绘画中,充分重视光和色的变化,这是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13、因此选 C。 考点:世界文学艺术 点评:从近几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向看,对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内容的考查极易与社会 现实相联系,学习中要掌握 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美术、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背景与原因、影响或价值。认识文学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1936年,第 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 16 2亿万观众。1996年,第 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累计观众 196亿人次,这说明( )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
14、受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1936年到 1996年的电视实况转播,观众人数显著增多,这说明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日益便捷,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代科技 点评: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历来是高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高考主要引用新材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涉及。2012年高考命题,选择题仍是考查的主要题型,可能会增加非选择题,可能与现代中国的科技相联系。两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物理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 日本福泽渝吉曾说: “汲取欧洲文 明,必修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
15、到有形的物质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 时间 :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 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 时间 :1915年后的 新文化运动 。而作者认为变革应从思想开始,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
16、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梁启超概括为 “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 ”。陈独秀概括为 “学术觉悟 ”、 “政治觉悟 ”、“理论觉悟 ”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斗争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 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 “节制资本 ”的内容,其要旨是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
17、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 “节制资本 ”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选 B.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认识与理解这一成果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演变和评价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从命题的角度看,着眼于中国近代以来先进思想演变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其思想体系的评价的分析,并同政治史、经济史相结合、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
18、式。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 数国民能
19、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 ”可知是强调开启民智,启迪民众的觉悟,才能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因此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应关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洋务运动);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9151919 年,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自己的路 ”。抓住五个重点:就是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的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0、。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开创了法家学派的是韩非子; B不对,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这是在汉武帝之后; D无从体现,而且与事实不符;因此选C。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要识记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21、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 ”这反映了( ) A孟子的 “仁政 ”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庄子的 “齐物 ”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 ” 选自韩非韩非子 五蠹。论述法治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提出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更有效,反对政治上顽固守旧的态度,因此选 B。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注意诸子百家重要流派的不同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
22、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 “致良知 ”以成 “圣贤 ” B提倡 “格物致知 ”以求 “理 ” C宣扬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 D认为物质享受是 “秉赋之自然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 B是朱熹等人的观点; CD是明朝李贽的观点。因此选 A . 考点
23、: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主张克服 “私欲 ”,维护封 建伦理道德;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 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泗水 中高 12 质量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