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单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可以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B黄河流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黄河流域的边界是较为明确的 D黄河流域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的 【小题 2】图中甲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方式是 A RS 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数字地球 【小题 3】若利用地理信息
2、技术,将图示区域某城市的交通道路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相叠加,则所得新图层最适合用来分析 A区分土地利用的类型 B减轻工业企业的污染 C规划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 D规划城市科技与文化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 D错误。 【小题 2】监测并快速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 【小题 3】将图示区域某城市的交通道路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相叠加,将获得该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地租高低,是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两大主要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划分和我国
3、的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区域的基本涵养,并掌握 “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 该图为两幅海水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B 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C 、 均向北流 D 位于大陆西岸, 位于大陆东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左图的等温线分布特征:越往北,温度越低,判断位于北半球;而右图的等温线分布特征: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位于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一致,故判断 处为北半球的暖流,自南向北流; 处为南半球的寒流,自南向北流。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与等温线分布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
4、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温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关系即可判断。 关于寒流流经的海域,海洋表面的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向北凸出 B都是向南凸出 C都是向低纬方向凸出 D都是向高纬方向凸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寒流是指洋流水温较流经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应符合 “凸高为低 ”,即等温线应向温度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与等温线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寒流的水温特征,并利用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规律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解题即可。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
5、业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小题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产值总量增加,所以产值会上升, 2003年与 1992年比较,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了优化。 【小题 2】从图
6、上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劳动力多,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认真读图,答案:即在图示中。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小题 2】汉代以 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小题 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
7、用。下列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故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内陆地区 7月气温最高,但气温最高直到大量冰川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最大径流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 【小题 2】由于该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扩展,故使人类活动沿河流项上游方向迁移。 【小题 3】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
8、应该做到上、中、下游合理分配要有统一的规划。因此 A、 C 两项所述错误; D 项正确; B 项所述的做法会破坏生态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 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并结合区域的生态环境判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对于此类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所给两图及各材料分析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 2002年 12月 27上午,国务院总理朱 基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主会场人民大会堂宣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正式开工。 【小题 1】西气东输考虑的最主要社会
9、经济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城市的分布 C交通条件 D国际贸易壁垒 【小题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保意义在于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机会 【小题 3】关于我国 “西电东送 ”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经济因素 ”,向沿线所经过的城市地区送气,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影响。故选 B项。 【小题 2】注意 “环保意义
10、”,由于西气东输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煤炭的燃烧,故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小题 3】注意该题为 “西电东送 ”工程,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都没有牵涉到新疆地区,故 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仔细审题是解答本组试题的关键,学生应结合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的概况,并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即可。 读图 “某城市近 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完成问题。 【小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小题 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
11、的是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小题 3】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别的排序是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利用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即可,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a 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
12、平低; b时期工业化比重最高,判断为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 B错误; c阶段以第三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体, C错误。 【小题 3】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第一产业比重由东向西递增,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读图 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读图,并结合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即可。 该图是 “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13、区转移 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小题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判断,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故选 C项。 【小题 2】产业转移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错误;长三角地区位
14、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少, B错误;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 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不是迁出地,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可简单解题。 该图为 “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小题 2】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
15、要是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三地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位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为林区,故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森林的破坏;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草原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丙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小题 2】针对丙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故加强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是当地保持水土的根本性措施。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读图判断三大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而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
16、境特征可判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生长状况。读该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 B 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小题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来进行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了解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重度病变的植被在波长约 “0.6-0.8微米 ”范围内的反射率明显高于正常植被,结合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区,该波段位于可见光区。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利用遥感可区别植物的生
17、长状况,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在图示中找到答案:。 该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 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小题 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泰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选修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