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被誉为 “中国第一城 ”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保存着完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祭坛和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6500年前)。这些信息反映出 A湖南耕种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B中国此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C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 D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一直在南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的信息,阐述了 6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和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稻田遗址,分析选项, A项中的 “一直 ”说法太绝对,排除 A。进入文明社会需要具备文字、国家、法律、国家机器、城池等条件,仅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 B项结论,
2、排除 B。 D项错误在于 “一直 ”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唐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才开始逐渐转移直到宋代才到南方,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含义,不要对题干进行夸大性理解。 中共十四大被外电评论为 “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作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决策 B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决定以上海浦东为新的对 外开放区 D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首先排除 A,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6年底完成的,A项史实不对。 C项史实也错误,浦东新区是在
3、1990年开放的,但十四大是在1992年召开的。 D项也不是十四大主要内容,十四大主要内容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从经济体制角度看,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更多类似的地方,所以才有题干评论 “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答案:为 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十四大主要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其中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上海浦东 D厦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指的是 1979年中国开放的几个经济特区,
4、联系所学史实,应该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上海浦东是 1990年开放的,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 1979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掌握,考查的是相关基本史 实。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唐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C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D 中山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 B和 D都是改革开放后的现象,因为电视和网络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流行的,排除
5、 B和 D。 C项所述很明显是文革时期的文化现象,排除 C。建国初期中国和苏联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列宁装和苏联小说流行,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扭秧歌是主要文娱形式,所以答案:为 A。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还是考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下图是一幅主题为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漫画,你认为造成他们截然不同情绪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胡佛由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遭到失败 B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 C反危机措施是否顺应民意 D两位总统不同的个性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 联系所学史实,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仍然采取自
6、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反经济危机不利,没能挽救美国经济,所以 A不对。 B项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会被彻底消除,排除 B。 D项说法明显错误。罗斯福新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人民的拥戴和欢迎,胡佛因反经济危机不力,最终被人民抛弃,所以答案:为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两位美国总统反危机措施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史实掌握程度和比较能力。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位改
7、革家分别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 B罗斯福和斯大林 C罗斯福和邓小平 D杜鲁门和毛泽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所述, “挽救 ”现代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这说明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两位改革家分别采取措施使其免于消亡。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采取过去没有过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面临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邓小平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步入困境的社会主义走出发展泥潭,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还要掌握一
8、定的史实。 二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福利国家 ”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资本市场 B避免社会主义国家对其攻击 C缓和社会矛盾 D调动劳动积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矛盾越来越显现出来,贫富差距扩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 “福利国家 ”制度,所以答案:为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出台的目的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客观全面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1923年,生活在苏联基辅郊区的农民诺维奇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其结果最有可能是
9、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后自由出售 B粮食全部被没收 C被国家以极低价格强制收购 D行为合法,无人干预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 1923 年,联系所学史实,此时苏联正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此农民的行为合法,不可能被没收,但国家也不是对商品买卖不进行任何监管,所以 B和 D都不对。新经济政策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C项也不符合史实,此时最有可能是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后自由出售,答案:为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10、能力。 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 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国内交通业发展迅速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这段笑话,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说明了苏联的重工业非常发达,而 “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
11、始供应面包了,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说明了其生活用品的极度缺乏,也就是其轻工业的极端落后,总的来说说明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为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考查了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经济 比例失调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和苏联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头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其 “蛮干 ”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
12、实, “蛮干 ”指的是赫鲁晓夫改革过程中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表现在其改革措施中就是不顾客观自然条件,强求各地种植玉米,导致农业再度出现危机, A项是列宁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C项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D 项只是对赫鲁晓夫改革整体性的评价,与 “蛮干 ”没有直接关系,答案:为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就苏联二战后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一个人把苏联改乱了,另一个人把苏联改 死了,最后一个人把苏联改垮了 ”。其中改革 “把苏联改垮了 ”的是指 A斯大林 B
13、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勃列日涅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并不顾客观经济规律,乱指挥,瞎折腾,可以说 “把苏联改乱了 ”,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过于追求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可以说 “把苏联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使苏联走向解体,可以说 “把苏联改垮了 ”,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改革整体情况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并
14、具有 “等同于黄金 ”的特殊功能的货币是 A卢布 B英镑 C欧元 D美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简单的史实,根据所学,居于中心地位并具有 “等同于黄金 ”的特殊功能的货币是美元,答案: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布雷顿森林体 系的基本史实。 2012年以来,西班牙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助本国四大银行,政府急需最大量资金。如果西班牙政府一旦需要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共同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西班牙债务危机这一情境,联系
15、所学, A项所列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主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世界贸易组织是规范世界贸易的多边贸易体制,并没有义务为成员国提供大量贷款,排除 C。西班牙是欧共体成员国,但欧共体只是区域经济集团,要想获得大量贷款,必须向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所以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四个选项所列各个组织的基本职能、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
16、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 济主流 ”的事件是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所给关键时间信息, 30年后是 2001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 A。 B项所述是 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排除 B。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 2001年也不相符,排除D。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此,中国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所以答案:为
17、 C。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 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包括史实掌握程度。 1979年 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中央电视台播出商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这说明计划经济已经有所松动,商品买卖开始被认可,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而美国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说明中国也开
18、始改变闭关锁国的国策,开始对外开放,所以答案:为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得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数量 D土地的规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根据所学,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四次:(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化: 1953年至 1956年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基本上实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临沂市 第十九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