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2012年 3月 24日在河南新郑举行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2012年 4月以来,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遭遇了强对流降雨和冰雹极端天气的袭击 2012年是唐朝诗人杜甫诞辰 1300周年,网络出现恶搞杜甫, “杜甫很忙 ”成为网络流行语 2012年 3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联袂召开 2012年 4月 28日河南信阳举行第 20届茶文化节文艺演出 2012年 4月 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和对文化现象的判断。根据题目中文化的含义,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黄帝故里是文化遗产,对黄帝故里的拜祖是文化活动; 是自然现象; 网络流行语是精神活动的产品,是文化现象; 两会召开是政治现象; 文艺演出是文化活动;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是经济现象。由此可以判断,该题选 D。 考点: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及对文化现象的判断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学 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判断。根据选项中的关键字,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全面掌握,难度较大。 徐飞教授在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形象的讲到:西方文化是桥牌文化,而
3、东方的文化是围棋文化、麻将文化。美国人打桥牌强调的是强强联合,日本人下围棋强调的是一致对外,中国打麻将崇尚的是自摸。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牌,也休想让别人和。回答题。 【小题 1】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说明( ) A文化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B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D人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小题 2】中国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强调个人特征。这说明( ) A一定文化源于一定的经济生活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4、【小题 1】试题分析:题目透过中国、美国、日本的娱乐文化,说明东西方文化不同,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有不同的影响, A 正确; BCD 与题意无关。 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根据 题目和选项可知,题目在于考查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影响,材料好理解,内容较简单,难度不大。 【小题 2】试题分析:中国文化和希腊文明不同,是因为它们源于的经济生活方式不同,说明一定的文化源于一定的经济生活, 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D文化对经济
5、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点评:该题回答的着眼点在于题目中 “源于 ”二字的理解,文化方式的不同源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题目中选项的干 扰特强,很难做出直接判断。 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题目中与不同的人在一块久了,会慢慢的、不知不觉的受其影响,被其同化, A正确。 B不符合题意; CD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错误。 考点: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根据题意和选项可以判断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CD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排除,再根据题意,排除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即可,难度不大。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选 D。 考点:人的文化素养、世界
7、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的地位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们文化素养中的地位。依据课本知识对三观的表述,结合选项内容,基本可以做对。难度不大。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以陆游的诗为材料,把握后两句的含义,要真正知道就要亲自实践,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正确;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A说法错误
8、;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C说法错误; D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点评:该题考查了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表述,先排除AC 这两个说法错误的选项,在结合题目意思,侧重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基础作用,故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是不符合题意的。这句诗经常考,难度不大。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 A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 B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
9、陈出新 D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C正确。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和被继承, A错 误; B新文化是在旧文化的基础上出现的, BD说法错误。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这个知识。学生要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它的正确态度,结合材料主题,判断错误选项,进而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不大。 古人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工作者是
10、社会实践的主体 B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重点是把握材料主旨。题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少年、壮年、老年都要学习,意思是要终身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错误;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错误; B与题意无关。 考点:终身学习 点评:回答该题,只要把握少年、壮年、老年都要学习这个点,基本可以判断是考查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这个理念。难度较小。 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这就必须( ) 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
11、则 承认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说法正确;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说法错误。故该题选 C。 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该题考查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排除错误选项即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肯定只能是本民族的文化,而不能包含 其他文化,故错误选项是可以轻松排除的。难度较小。 据报道,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 CDP总量的 18% 15%; 4
12、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 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成为美国造创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回答题。 【小题 1】材料说明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生产力在现状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小题 2】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B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任务 C必须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途径 D必须时刻警惕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该题以
13、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材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点评:透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看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该题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对材料有一定程度的解读,更要对课本知识熟练应用。难度较大。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要承接第一题的答案:做出判断。通过对第一题的回答,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重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生产力。 B正确。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各项
14、工作的中心, A 说法错误;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C说法错误; D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启示,不符合题意。 考点: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点评:这个题和上题前后承接,答案:可以互推。这 个题关键是对错误选项的排除,题目强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无论文化建设多么重要,也不会取代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地位。排除掉这个干扰项,基本问题不大。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有 ( ) 科学技术 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 社会制度更替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
15、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包括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由此可见,该题选 A。 考点:文化传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点评:该题的考查的角度是固定的,即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角度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注意思想运动具体包括的内容。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学生容易忽视,难度较大。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目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
16、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 (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只有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才能促 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题目中认为传统民俗节目应扩充新的内涵,在内容上更新,对现代才更有积极意义,该主张是正确的。故该题选 C。 考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点评:解读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题目中的主张是正确的,排除
17、错误说法的选项,然后再分析传统文化改变的是内容而非形式,这样正确答案:就出来了。题目难度较小。 2009年 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华文化的特色是通过故宫建筑和青铜器、九桃瓶等文物体现出来的,这些东西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说法错误; C文化和社会实践
18、的关系与题意无关; D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并未体现。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点评:该题内容比较简单,材料主旨很容易把握,先排除错误说法,再结合材料主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只要学生能看出材料中文化和物质这两点即能判断个大体。难度不大。 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 ) 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说明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单纯追求
19、经济利益而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C正确;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的原则。 ABD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不对。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依据选项,回顾课本原理,通过比较可以排除错误说法, D 选项要注意,在否定中发展是正确的,但在抛弃中创新错误,这个选项的迷惑性较大。结合材料主旨可以 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一般。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20、D民族的语言文字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民族文化和民族遗产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该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要紧扣题目要求作答。该知识点比较重要,一些题目中会涉及到,难度不大。 2012年 1月 5日,龙年生肖邮票壬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这是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发行第三轮中的第九枚。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2012年壬辰年生肖 “龙 ”邮票,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在生肖系列中有最独特的个性。这说
21、明( )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B C D 【小题 2】 1988年正值改革攻坚,第一轮生肖龙票采用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手法,刻意回避龙的威严感; 2000年国家提出韬光养晦,第二轮生肖龙票以书法和秦汉龙纹作为基础,更多透出飘逸和灵性;第三轮生肖邮票时值 2012年,也是中国快速发展 30年后迎来的新龙年,正迎来民族自信的重建。这表明( ) 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发行邮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生肖 “龙 ”邮票
22、,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正确;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说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正确。 不符合 题意,故该题选 A。 考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的传承 点评:该题以生肖龙邮票的设计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根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对选项逐个分析,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但该题选项说法本身都正确,排除起来难度有点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小题 2】试题分析: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同时期,生肖龙邮票的设计和折射的信息不同。说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而文化又是当时经济、政治的反映。 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
23、对独立性是指文化有时先于经济发展而出现,有时有落后于经济 的发展, B不符合题意; C说法明显错误; D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点评:解答该题,首先可以排除一个本身说法明显错误的选项,其他的选项要结合材料内容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去判断。对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较大。 很早,我国就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由此可 知 ( ) 文化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省 郑州市 学校 高二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